二、2025年发展主要目标和政府工作安排
2025年是“十四五”收官、“十五五”谋划之年。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国两会、省委十五届六次全会、省两会和市委十三届八次全会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持续深化“八八战略”杭州实践,紧扣省委“132”总体部署和“十项重大工程”,守正创新、实干争先,奋力展现省会城市勇挑大梁、先行示范的担当风采,勇做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弄潮儿”,团结一致做好高质量落实和高水平谋划文章,推动经济发展稳进向好、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全面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十五五”良好开局打好基础,向着建设世界一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城市范例奋斗目标加压奋进!
2025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5%左右,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4%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2%左右,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实现年度目标,必须坚定信心、迎难而上、担当作为,以最大努力争取最好结果。在今年工作中着重做到5个“坚定不移”:一是坚定不移树立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导向。二是坚定不移扛起“经济大市挑大梁”的责任担当。三是坚定不移担起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城市范例的光荣使命。四是坚定不移提升超大城市治理能力和城市国际化水平。五是坚定不移提振实干争先、加压奋进的精气神。
重点做好以下9方面工作。
(一)聚焦打好政策“组合拳”,更大力度巩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
全力争取上级政策。充分把握中央一揽子增量政策机遇,持续做好重大项目谋划储备和重大要素对接争取工作,确保中央预算内投资、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债等资金争取额度保持全省第1、占比不低于去年,土储债额度占比全省第1。
充实完善政策工具箱。安排市级财政资金502亿元、迭代实施新一轮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57条。持续扩容稳外贸、拓消费等增量政策,为经营主体减负700亿元。
积极放大政策效应。健全产业政策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完善政策直达快享兑付机制,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即申即享”覆盖面保持50%以上。
(二)聚焦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更大力度构建创业者的天堂和创新活力之城。
打造区域性科技创新高地。深入实施“3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程,落实落细“三个15%”财政科技投入政策,强化城西科创大走廊创新策源功能,建成投用国家实验室,开工建设杭州极弱磁场,加快谋定第3个大科学装置。推进第3个国家高新区报批,推动杭州国家级经开区、国家级高新区在全国排名争先进位。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加快建立未来产业基金和“润苗”基金,推动政府投资基金更高质量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深入实施高校基础设施提质、双一流“196”等工程。持续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深化“春雨计划”“青荷计划”,引育顶尖人才15名以上、各级领军人才500名、35岁以下大学生35万名以上。
打造人工智能创新高地和全国数字经济创新中心。实施“人工智能+”行动,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模拟芯片高地、全国高端芯片设计和制造高地。实施“数据要素×”行动,加快推进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和有序开放。实施软件名城振兴行动,支持软件国产化适配研发,做强高端软件等优势赛道。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6%。
打造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强化城东智造大走廊牵引带动作用,统筹推进“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与五大产业生态圈培育工程,打造万亿级智能物联产业生态圈。深化未来产业蓄势谋新行动,加快壮大五大未来产业,发展量子信息、零磁医疗装备、太空计算等前沿赛道,加快建设中国数谷、中国医药港等标志性产业平台,支持中国视谷引领视觉智能产业创建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新增规上工业企业500家以上,专精特新“小巨人”总数突破500家,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5%左右,规上工业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重达3.9%以上。
打造全国先进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地。全力推进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示范区、现代商贸流通体系试点建设,打响五大生产性服务业品牌,生产性服务业营收力争突破2.1万亿元,带动服务业增加值增长6%左右。深化国家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金融业增加值增长5.5%。大力发展物流服务。做优做强商务服务。开展新一轮总部认定。
(三)聚焦消费提振,更大力度建设国际新型消费中心城市。
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加力推进消费品以旧换新和电梯等设备更新,带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左右。持续推动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开展“好房子”建设试点。
创新多元化消费场景。举办演唱会、音乐会80场以上,办好高水平赛事15项以上。壮大健康、养老、托幼、家政等服务消费,积极培育首发经济、夜间经济、IP经济、银发经济,打响“赛会之城·购物天堂”城市消费品牌。
打造放心便利消费环境。倡导诚信经营,维护市场秩序。实施入境游促进计划,新增境外旅客离境退税“即买即退”商店100家以上。
(四)聚焦扩大有效投资,更大力度打响“投资杭州”品牌。
强化项目全局性谋划。坚持外引内育并举,招引落地1亿元以上制造业固投类项目300个、服务业固投类项目90个,实际利用外资70亿美元。
强化项目全周期管理。实施扩大有效投资“千项万亿”工程,确保全年完成投资1000亿元以上。实施市重点项目907个、制造业重点技改项目650个。深化促“五未”提“五率”专项行动,力争制造业投资增长10%。
强化项目全要素保障。深化工业功能区有机更新。实现省“千项万亿”项目和5亿元以上产业项目要素保障方案、项目推进障碍清零方案全覆盖。
(五)聚焦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更大力度打造营商环境最优市、民营经济强市和高能级开放强市。
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继续推出10件“为企办实事”项目,持续打响“无事不扰,有求必应”营商环境品牌。新出让工业用地民间投资项目占比、新增能耗支持民间投资项目比重均不低于80%,力争民间投资占比达到50%。开展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依法保护企业家权益。
深化“牵一发动全身”重大改革。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改革,落实人才“企业认定、政府认账”机制。高质量完成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扎实推进“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招投标领域治理、城乡融合体制机制、扩中提低等改革。
培育外贸发展新动能。加大稳外贸政策力度,打好“稳拓调优”组合拳。升级“双百双千”拓市场行动,货物贸易出口额占全国份额基本稳定,服务贸易进出口额增长5%。开展跨境电商综试区2.0提升行动,加快发展“跨境直播+头部平台+跨境电商”模式,跨境电商出口规模达900亿元、力争1050亿元。
建设制度型开放高地。深入推进数字贸易强市三年行动计划,办好第四届全球数贸会。加快建设全球数贸港核心区和全国首个数字自贸试验区,争创杭州空港综合保税区,数字贸易额3350亿元以上。加快临空经济示范区提能扬势。建设金砖国家特殊经济区中国合作中心,争取国际丝绸组织落地,新招引国际组织总部或分支机构5家。继续唱好杭甬“双城记”,深化杭州都市圈高质量发展。
(六)聚焦超大城市治理,更大力度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优化城市空间格局。大力推动城西科创大走廊、城东智造大走廊、良渚文化大走廊、钱塘江金融港湾等4条廊道建设,推进钱江新城二期、大城北运河文化带、云城、余杭城市中轴线、钱江世纪城、江南科学城、钱塘新区江东区块、临平数智城等8个城市重点发展区块快建成势。
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开工建设沪乍杭高铁、杭淳开高速,加快推进机场高铁、杭州中环、地铁四期、钱江三桥改建提升工程,建成通车杭衢铁路建德段、江东大道三期快速路。大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动30个重点片区更新,实施城中村改造项目31个。建设“公园城市”。
打造更高水平平安杭州、法治杭州。统筹推进城市大脑和数字孪生城市建设。深化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实现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双下降”,力争不发生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深入实施防汛抗台抗旱能力提升行动。全力防范政府债务、企业债务和中小金融机构风险。依法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等突出违法犯罪。
(七)聚焦城市文化软实力提升,更大力度厚植历史文化名城特色优势。
赓续城市历史文脉。高水平推进西湖、大运河、良渚等世界遗产保护,办好第三届良渚论坛,健全南宋皇城、泗洲造纸遗址等保护利用机制。实施公共文化服务提质行动,建设杭州未来国际演艺中心等重大文体设施。加快建设杭州博物院,打造“博物馆之城”。
培育壮大文化产业。加快建设国际文化创意中心,提升之江文化产业带能级,扩大西博会、茶博会、动漫节、文博会等活动国际影响力,大力发展数字文化,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增长5.5%。
传承发展亚运遗产。建立亚运遗产永久保留名录,完善亚运会博物馆长效运营机制。促进群众体育全面发展,新改建群众身边的体育设施1800处,推进区县(市)“一场两馆”全覆盖,加快建设全国足球发展重点城市。
(八)聚焦绿色低碳转型,更大力度擦亮生态文明之都金名片。
持续深化生态保护和修复。统筹抓好钱塘江流域共保联治、西溪一体化保护管理等工作,支持淳安纵深推进特别生态功能区建设,争创国际湿地城市。办好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
扎实推进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一体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市区PM2.5平均浓度稳中有降。市控以上断面水质保持Ⅲ类及以上。持续推进垃圾分类,强化建筑垃圾消纳能力建设。
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深入实施绿色低碳发展和能源保供稳价工程,力争工商业电价下降3分/千瓦时以上。新建省级绿色低碳工厂10家,腾出存量用能空间50万吨标准煤以上,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以上。
(九)聚焦缩小“三大差距”,更大力度打造共同富裕示范区城市范例。
扎实办好民生实事。市政府将把民生实事纳入数字化平台,压实责任、强化督导,形成闭环、抓好落实。
织密基本民生保障网。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城镇新增就业25万人以上。大力推动“小哥驿站”等新就业群体友好场景建设。完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筹资和待遇合理调整机制,健全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稳步提升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持续开展“杭州无欠薪”行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深入推进生育友好型社会建设。优化学前教育资源配置,开展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推进市属医院一体化、集团化改革。完善住房保障体系,筹建配售型保障性住房2400套、公租房3600套、保障性租赁住房5000套(间),实现5年以上未安置户动态清零。打赢西部区县(市)公共服务优质提升工程三年行动收官战。
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系。以“千万工程”推动市域一体化发展,做好“强城兴村融合”文章,县城人口占县域人口比重力争提高0.8个百分点以上。深入实施跨乡镇土地综合整治工程,实施永久基本农田集中连片整治7万亩,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6.5万亩以上,粮食播种面积139万亩、总产量10.8亿斤,蔬菜总产量350万吨以上。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增长3%以上。
市政府将坚持干字当头、实字为要,全面提高政府自身建设水平,全力打造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大道之行,唯实惟新。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坚强领导下,守正创新、实干争先,团结一致、加压奋进,牢牢抓住拼经济这条主线,坚决守住保安全这条底线,高质量打好“十四五”收官战、高水平绘就“十五五”愿景图,努力交出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城市范例的高分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