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北路这家店,让“星星的孩子”当主角
时间:2025-05-23 09:59 来源:杭州日报 浏览次数:

2.jpg


在杭州年轻人热衷的“citywalk”地图上,中山北路是个绕不开的坐标,文艺闲适是这条街的代名词。但也有一家不起眼的店铺,开在中山北路后营弄西面,紧挨着延安新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它叫“123茶点铺”,是一家“特殊”的店铺,除带教老师外,其余店员均来自天水街道残疾人之家,有些是孤独症患儿,有些有智力残疾。


重复的工序,是他们与世界的对话方式

记者来到这家小店,蒋云晔正在上班,1米9的身高,壮实的身材,2004年出生的小蒋站在店里特别显眼。洗碗5元、切菜5元、擦桌子5元……蒋云晔一天能挣20多元。小蒋去年从杭州市健康实验学校毕业后,妈妈就把他送到了天水街道残疾人之家,“我希望他能试着走出家门,和这个社会始终保持联系。”

在这间仅14平方米的社区小店,电子秤的读数要精确到克,红枣必须数够36颗,连打蛋声都带着韵律——孤独症患者蒋云晔和他的伙伴们,用近乎执拗的认真,守护着属于他们的“职场尊严”。案板前的小蒋总是嘟囔着:“打两颗蛋,称200克面粉……”这些重复的工序是他与世界的对话方式。

“你切菜前别忘记要先洗手哦!”天水街道残疾人之家的负责人邓云站在蒋云晔身后,眼神一刻也不离开正在忙碌的小蒋。作为茶点铺的带教老师兼管理人,她时刻关注着学员们的工作情况,时不时还要上手帮忙,她早已成了学员们心中的“妈妈”。

“小蒋,给我来杯五谷豆浆。”住在延安新村的张爷爷几乎每天都要光顾这里,“他们的现磨豆浆比自己家做得还用心!”递过保温杯时,张爷爷露出了鼓励的微笑。小蒋熟练地掀开锅盖,一勺一勺地把豆浆灌满杯子。3.5元一杯的豆浆,成本价就超过2元钱。但邓云坚持不涨价:“这不是慈善买卖,是他们用劳动换来的尊严。”

到了中午,彩椒炒黑鱼片、蒜苗牛柳、生菜搭配山药和紫米饭的减脂餐新鲜出锅,小蒋专注地把饭菜盛入餐盒格子里打包,这样满满当当一盒减脂餐定价20元。“最初是街道工作人员看他们早餐做得好,提议试试午餐。”邓云翻开订餐本,如今已有10多位固定客户。大家都说,吃着店里真材实料做出来的饭菜,既安心又放心。


在这里,一切都允许“慢慢来”

目前,茶点铺有三位固定店员。除了蒋云晔,还有同为“00后”的沈志擎,以及被大家称作“老大哥”的沈杰。沈杰曾穿梭街头送过外卖,沈志擎也在亲戚的煎包店当过服务员,但两人都说:“在这里工作更开心!”

“小蒋最近进步可大了,还学会给储值卡充值了!” 邓云笑着把蒋云晔拉到收银台旁,示意他演示操作。给卡充值这类对常人来说几分钟就能掌握的流程,对这些特殊孩子而言,需要反复练习好几天。但在这家小店里,没有催促的声音,没有嫌弃的眼神,一切都允许“慢慢来”。

小蒋妈妈说,小蒋现在会主动做家务了,洗碗、洗菜、打扫屋子都不在话下,最近还迷上了烘焙,母亲节的时候还主动给了她一个拥抱,而更让小蒋妈妈欣慰的,是儿子手机相册里越来越多的笑脸——有居民竖起的大拇指,有伙伴们碰杯的瞬间,还有邓老师悄悄拍下的“主理人”工作照。

住得近的市民,不妨来“123茶点铺”看看——这里的每一份餐食都洗得干净、做得用心,小店还会依照不同时节推出限定产品:清明期间的青团颇受欢迎;眼下的无骨鸡爪酸辣爽口,每一罐都经过精准称量。这些带着温度的食物里,藏着孩子们的真心实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