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走进位于高新区(滨江)的中控科技园,在创新体验中心的时间序列大模型TPT展示区,慕名前来的客商络绎不绝,中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控技术”)的员工正用不同国家的语言,为客户讲解工业AI如何让氯碱化工厂发生“智变”。而就在前不久,中国(北京)—沙特农业产业和可持续发展论坛上传来消息:四维生态科技(杭州)有限公司的AI植物工厂也将出海沙特,助力当地农业向高端化、精细化、智能化迈进。
眼下,杭州进入“两会时间”,人工智能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成为热议话题。在高新区(滨江),人工智能技术作为智能经济发展的关键驱动力,正在深度融入工业、服务业等全领域,展现了“滨产”技术对产业链的重构能力。如今,高新区(滨江)正在加速驶入智能经济“快车道”,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达17%,通信计算、集成电路等智能经济关键环节的产业成果也十分喜人。
镜头:“动动嘴”,操控大工厂
“今天装置生产运行状况怎么样?”在浙江某氯碱工厂的中控室,操作员王工正在和他的超级助手对话。此时人工智能语音回复:“您好王工,现在向您简要汇报一下今天的生产情况,装置今日运行综合得分90分,产品合格率100%,电耗偏高。”当王工提出分析成因的指令后,屏幕上弹出一张详细的诊断报告并提出优化方案和预计降低电耗的具体数字。
“请帮我按此方案优化……”随着指令下达,王工注视着电耗数据趋势,仅需“动动嘴”就能操控氯碱化工厂,正是中控技术发布的时间序列大模型TPT和DeepSeek双引擎驱动发挥的作用。
流程工业由于生产过程连续不断,对生产过程的控制要求高,通常需要实时、直接的控制以确保生产流程和产品质量的稳定性,用户通过TPT可以实现工业现场在线实时优化与闭环控制。据中控技术董事长兼总裁崔山介绍,TPT推出不到半年时间,就已经在数十家大型企业落地。
中控技术加速工业AI布局,也是高新区(滨江)全速布局智能经济赛道的缩影。今年一季度,该区实现规上工业研发费用63.3亿元,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例为7%,居全市第一。
解码:区域产业链完善,人才“就地取材”
近年来,高新区(滨江)积极抢占人工智能产业新赛道,成功创建了人工智能省级特色产业集群核心区,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不断突破、产业规模持续增长。以机器人产业赛道为例,该区已经基本形成“上游芯片和关键零部件—中游机器人整机制造—下游机器人系统集成应用”的产业体系,尤其在机器人产业链的本体制造和系统集成应用领域已初步形成产业集聚,代表企业有宇树科技、华睿科技、国自机器人等。
过去30多年,杭州高新区始终深耕数字领域,从早期前瞻性布局电子信息技术等主导产业,到顺应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趋势,推动全区数字经济与新制造双轮驱动;从智能物联、智能制造、数字健康三大产业生态的跨越式发展,到如今向“数据”新蓝海进军,该区数字经济全产业链不断成熟发展并迸发裂变效应。
在高新区(滨江)经信局负责人看来,在产业浪潮奔涌而来时“踩对节拍”的法宝就是要真心真情帮助企业去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真正做到“无事不扰、有求必应”。
而让更多扎根高新区(滨江)的企业产生深深共鸣的,还有人才生态。前不久,成立仅4年的杭州云象商用机器有限公司完成A轮融资,在高新区(滨江)开启了快速发展的新征程。“公司团队成员很多都是来自滨江企业中控技术和国自机器人,研发团队都是在滨江成长起来的。”在公司负责人宓旭东看来,只有扎根的区域产业链完善、人才可以“就地取材”,创业才会变得更“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