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留下老街复刻宋画“微缩场景”
时间:2025-05-23 09:52 来源:杭州日报 浏览次数:

1.jpg


“1129社区中心”实景


青石板路蜿蜒,宋式飞檐掩映。近日,位于西湖区留下老街历史风貌区的“1129社区中心”以一场复刻千年宋韵的沉浸式美学盛宴脱颖而出——日均吸引超1600人次打卡,跻身第五届杭州市民日“最具品质体验点”。

这座毗邻西溪湿地的文化新地标,依托南宋“西溪且留下”的历史基因,将非遗技艺、浙派古琴、花艺香道与现代潮流深度融合。游客漫步于此,恍若踏入一幅“活着的宋画”。

历史如何活在当下?古韵何以滋养新城?西湖区以“文化+”破题,让风雅诗韵与市井烟火在巷陌经纬间悄然相融。


头条·记忆 “西溪且留下”的时空地标

一句“西溪且留下”,将留下这块美丽的地方绵延了千年文脉。

1129年,宋高宗南渡至留下,开启南宋独特的时空地标。800多年过去,一条留下河串联起庆春桥、忠义桥、盈春桥三座古桥,成排传统民居见证着这里的沧桑变迁,记录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这里曾是杭城西部商贸重镇,茶市喧嚣、商贾云集。近年来,留下古镇启动征迁、古玩街改造升级、历史街区与西溪湿地贯通、金鱼井“最美安置房”幸福回迁、“小和山科学城”攀登科创新高地……《杭州日报》始终以新旧交融的笔触,记录这里的蝶变之路。

2024年,西湖区提出要奋力打造文创高地,做精做强“两镇六街区”,探索市井文化与现代商业“和合共生”的新模式。作为“两镇六街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沉淀已久的留下老街带着无尽的宋韵风华,迎来“破茧重生”的时刻。


城事·焕新 老街“升级”,复刻沉浸式美学空间

北抵西溪路,南至五常河,东临茶市街——这片现存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的留下老街历史风貌区,用古街串联起了古桥与民居。

老街“升级”,如何既“留下”古韵悠然,又“留下”人气和活力?“1129社区中心”的首发亮相,让我们看到了西湖区的解题思路——既要在物理空间上“修旧如旧”,又要在功能内核中“以旧焕新”。

走进一楼的多功能展览中心,“一水穿镇三桥卧”的盛景在沙盘模型中重现,这种对历史“标本式”的保护,恰与“留下故事后人听”的空间形成呼应。在慢生活文化空间,花艺师以吴越流插花重构宋式美学,浙派古琴《潇湘水云》在“霞影琴馆”流淌,《五福临门》展解读了宋代“红男绿女”的服饰密码……茶、酒、花、香四大沉浸式美学空间带来了丰富的文化体验。

一身古风打扮的“00后”桂婷推荐院子里的咖啡馆,这里其实是“1129社区中心”与飞茑集合作打造的“空山九帖·东坡的寂寞”品牌,一个双层近400平方米、拥有3000余本藏书的咖啡阅读空间。

藏在细节处的巧思,让这里充满了艺术气息和现代感,为居民和游客带来别具一格的生活美学享受——坐在咖啡馆看向窗外,一棵具有八百多年历史的香樟树与宋式美学的建筑相映成趣。“不少年轻人来这里打卡拍照,甚至有游客双手环抱大树,想要完成一场穿越古今的对话!”街区运营工作人员周倜笑着说。

“这里约3000平方米的空间可以说是宋画的‘微缩场景’,来到这里的游客可以沉浸式体验宋朝人的惬意生活。”西湖城投子公司西建投资公司经理宣芝萍介绍,整个空间在风格设计上十分简洁,以灰白色调为主,并且中庭有大量的留白空间,给人以无限遐想。

接下来,“历史文化传承街区”“潮流生活方式街区”“主理人时尚创意街区”等将陆续建成,整个历史风貌区预计今年底开放。“市民游客可以体验到地方特色的茶食餐饮、传统服饰,还有文创百货、潮流演艺等,营造出不同层次的生活美学。”留下街道有关负责人说。


亲历·回声 “千年古韵与现代潮流的深度融合”

“我家祖祖辈辈都生活在留下,一砖一瓦都是深刻的记忆。这里的故事几天几夜都讲不完。”原住民洪美玉目睹古街焕新,感慨南宋商埠烟火归来,“现在老街变美了,人气也旺了,作为老留下人,我打心底里高兴!”

“在保护修缮的基础上,整个留下老街历史风貌区用近400米古街串联起4座古桥和14个传统民居遗存,构建出五大街区,是千年古韵与现代潮流的深度融合。”项目负责人张恺表示,将以“1129社区中心”为引擎,不断激活文艺范与烟火气,重塑一个既能回望历史、又能对话未来的文化新地标。

杭州的街巷藏着无数“城事华章”,而你可能就是执笔人。

《寻找“头条里的城事”》栏目发起全城故事征集——记忆中的老地标、迭代升级的产业园、温暖人心的民生工程,或是与这座城“双向奔赴”的闪光瞬间,都可成为下一个“头条”!只要你的故事里有杭州温度,不妨扫下方二维码,登录杭州新闻客户端,分享你的“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