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发展热点 共绘城市蓝图
时间:2025-05-23 10:46 来源:杭州日报 浏览次数:

5.jpg


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商务局、市文广旅游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农业农村局主要负责人集中亮相“局长通道”,围绕政府工作报告和群众关切的热点问题发声。


“通”达民意枝叶,“道”尽初心如磐。

5月22日上午,市十四届人大五次会议开幕后,“局长通道”开启。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商务局、市文广旅游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农业农村局主要负责人集中亮相,围绕政府工作报告和群众关切的热点问题发声。

短短数米的“局长通道”内,问答须臾间,一个个事关项目建设、生态环保、文化旅游、乡村振兴等领域的“硬政策”“强目标”传到百姓心间,使“百姓盼”与“政府干”紧紧相连,传递出干字当头、勇毅前行的坚定信心。


谋项目、争要素、促开工、抓投资

楼建忠/杭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抓项目、抓投资就是抓发展、抓未来。过去一年,杭州固定资产投资突破8000亿元,投资总量继续保持全省第一。接下来,推动高质量投资是我们重点努力的方向。

今年在重大项目遴选上,进一步突出事关当前和长远、事关全局和根本、事关跨区域跨流域跨周期的重大项目。重点推进省“千项万亿”工程项目145个、市重大项目907个,特别是体量大、带动力强的项目将专班化推进、体系化建设,确保项目尽快发挥经济社会效益。在市重点项目中,有人民群众最为关切的交通强省、城镇有机更新、文化旅游融合和民生设施类项目共361个,总投资近万亿元。我们聚焦先进制造业基地、科技创新强基,安排了符合新质生产力方向的制造业项目和科技项目近300个,总投资超8000亿元。按照“要素供给前置”要求,全方位保障民间项目落地建设,充分调动民间投资的积极性,推动国有资本带头和民企“组队”闯市场。


创新成为杭州最鲜明的城市气质

楼秀华/杭州市科学技术局局长

近年来,杭州一直坚持“向新而行”,创新底蕴不断浓厚、现象级新锐科技企业接连涌现。

下一步,我们将围绕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策源地、全国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首选地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为目标,全力以赴打造更高水平创新活力之城。我们将以改革创新为抓手,刚性落实“三个15%”科技财政政策,写好教科人一体发展的大文章,全力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今年力争R&D投入强度超过4.0%,新认定国高企2000家以上。以高能级平台为抓手,建好以国家实验室为龙头的战略科技力量矩阵,抓好基础研究,全力争创“一带一路”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和第三个国家高新区“3个国字号”落地杭州。以首选地建设为抓手,我们将打通概念验证中心和中试基地“两个环节”、做强创新生态圈和成果转化基地“两个载体”、建好杭州技术转移转化中心和杭港创新孵化中心“两个中心”,进一步提升科技成果本地转化率,今年力争实现技术交易额、新产品产值总和超9000亿元。


打造“赛会之城·购物天堂”城市消费品牌

王永芳/杭州市商务局局长

吃住行游购娱,事事都关消费。去年,杭州居民人均消费支出52996元,位列全国城市第一,实现以旧换新资金总量、核销速度、兑付进度、社零总量四个全省第一,社零增速全省第二。

今年,我们推出“杭32条”真金白银提振消费政策举措,举办第四届数贸会、第27届西博会、CP31动漫展等重点品牌展会,开展西博消费季、味美浙江·食在杭州等促消费活动。鼓励更多本土制造企业参与以旧换新,实现参与企业家数、商品品类、补贴资金均比上年翻番,争取全市以旧换新补贴资金超百亿元。全力争取新消费品牌、零售业创新、二手商品、汽车流通等四大国家试点,不断提升城市消费能级。将在全国首创的杭城消费礼遇卡上优选更多商品、推出更多折扣优惠,推广“碰一下”无感支付。推出消费栏目,不断增强消费者的互动体验。把握国家大力支持离境退税、即买即退政策契机,布局百个网点,引聚百万宾客,年增亿级消费,打造“优享‘即买即退’全国第一城”,全面打响“赛会之城·购物天堂”城市消费品牌。


把杭州打造成为“世界文明的百花园”

楼倻捷/杭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局长

去年以来杭州演艺经济跻身全国前三强,得益于“后亚运”,杭州拥有一流场馆设施、一流营商环境,吸引了国际国内知名艺人、顶级艺术家来杭开演唱会或文化交流,让杭州日益成为“世界文明的百花园”。我局融合“数字经济之城”和“历史文化名城”两张金名片,在全国率先谋划数字文旅产业,在全国率先推出文旅智能体“杭小忆”和“轻松游”行李改革一件事,用数字赋能旅游发展,从细节上提升服务,打造世界一流的国际旅游目的地。

2025年,我们以文旅深度融合改革作为总牵引,把“科文旅”融合、“演赛展商旅”融合发展作为优势赛道,推动国产动漫、杭产游戏IP落地转化,丰富数字文旅产品,迭代升级“杭小忆”、推动“轻松游”行李改革提质扩面;加大国际顶级演唱会引进力度,打造歌迷友好的“知音之城”。加快“三江两岸”水上黄金游线开发,推进大项目建设。围绕国际游客的退税、支付、出行、入住等场景,不断升级入境游便利化举措。


擦亮生态文明之都的最亮丽底色

马利阳/杭州市生态环境局局长

蓝天白云是老百姓对生态环境最朴素的期盼。2024年杭州市区PM2.5浓度为30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3.2%,“无废指数”连续3年全省第一,连续8年获得“五水共治”大禹鼎,连续9年获得美丽浙江考核优秀。

今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杭州作为重要的萌发地之一,将以此为新起点,积极争创全国首批“美丽中国先行区”,力争率先成为美丽城市建设的示范标杆。今年我们计划实施960多个减排项目,淘汰高排放柴油货车5500辆。认真探索交通噪声、工业噪声的综合治理机制,新建不少于120个“宁静小区”,打造“人间烟火气”下的和谐、安宁环境。将全域开展入河排污口规范化建设,打造50个“清洁排口”乡镇(街道),实现排污口全链条闭环管理。继续深入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力争累计创建“无废细胞”3100个,让“无废”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全面推进6个区、县(市)整县建成美丽乡村,力争累计完成883个行政村的环境整治,让农村环境更舒心。


做大做强乡村富民产业

陈伟民/杭州市农业农村局(杭州市乡村振兴局)局长

缩小“三大差距”、推进共同富裕先行示范,是新时代赋予杭州的光荣使命。农村要改变面貌,农民要增收致富,最基础、最有效的还是要靠乡村富民产业。为此,我们要全力实现稳产保供和提质增效两大目标。

具体而言,我们将做强设施农业,新建改建一批设施大棚和设施养殖场,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让大棚里种的瓜果蔬菜、围栏里养的畜禽水产,产量更高、品质更好。做强智慧农业,全面建设一批智慧农场、智慧渔场、智慧牧场,让先进的数字技术、生物技术、人工智能在农业农村领域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做强特色农业,加快实施乡村土特产“一链百亿、十链百亿、百链百亿”计划,培育壮大一批杭州土特产全产业链,打响农产品的本土品牌。做强生态农业,推广一批绿色低碳的种植技术、养殖技术,最大限度地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实现农业农村绿色转型。做强现代农业服务业,我们将建设一批现代农事服务中心,为农民朋友提供“耕种管收”全程机械化服务,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