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赋能,闻堰老街再造“三江活码头”
时间:2025-05-22 09:59 来源:杭州日报 浏览次数:

1.jpg


闻堰老街新旧对比。(老照片拍摄于20世纪90年代后期)


夜幕降临,钱塘江畔的闻堰老街在暮色中苏醒。江风裹挟着音乐声与烟火气,霓虹招牌映衬着复古港风建筑,骑行爱好者们三三两两停驻于此,享受江景与市井交织的“松弛感”。

日前,2025年杭州西湖博览会“味美浙江”暨萧山“大江小鲜 渔渡闻堰”三江美食汇在闻堰老街举行,文艺范与烟火气在这里双向奔赴,让人既感受到老杭州的魂,又体验到新杭州的潮。

行走在西江塘上,眼前是“一半诗意、一半烟火”的堰上时光。这份新旧交融的松弛感也牵引出闻堰老街的“焕新之变”。这条曾以“三江活码头”闻名的老街,正以“文化+”为纽带,以“江鲜码头、落日音乐、咖啡美食”为关键锚点,再次焕发活力。


头条·记忆 品江鲜美食的宝藏地

2007年6月,五堡渡口轮船停运后,袁浦—闻堰渡轮就成了钱塘江杭州段两岸的唯一轮渡线路。每天往返30多趟,它所承载的意义早已超越交通。

凌晨5点半,闻堰老街对岸,袁浦码头的第一声汽笛划破江雾。菜农们肩挑沾露的蔬菜和江鲜踏上甲板,他们的目的地正是闻堰老街早市。这是“从田边到嘴边”的极短供应链最鲜活的画面。

闻堰老街的烟火气,也从这一场“老街早市”开启。在“江河里”江鲜馆主理人徐水根眼中,闻堰老街的“苏醒”始于渡轮,它载来的不只是食材,更是城乡互哺、钱江两岸交流的纽带。

因为码头、轮渡和老街,这里成为杭州品江鲜美食的宝藏地。它的每一次“嬗变”,也因此备受关注。特别是随着湘湖新城的建设,闻堰老街进入了改造新通道。2017年8月3日《杭州日报》区县(市)新闻版头条报道《未来的闻堰老街将成为钱塘江畔新地标》,再次把公众的“期待”视野拉进老街。按照规划,这里将打造最美钱塘江岸线,恢复“三江活码头”,开建江鲜美食一条街,打造成历史固有文化得到传承且又充满国际化的新地标。


城事·焕新 激活文化基因,重现满街烟火

当然,老街焕新,不仅是重新打造外表,更要注重市民游客的持续性体验。

今年“五一”期间,闻堰老街单日最高人流量突破8000人次,其中夜间消费占比60%,重现“不夜码头”盛景。

特别是一场“江畔落日音乐会”引爆了老街的人气,彩色发动机乐队以《月半小夜曲》《逆战》等经典曲目串联起青春记忆,烟花秀与江风中的荧光棒海洋,将氛围推向高潮。还有最近的三江美食汇,同样融合了非遗市集,让市民游客在可观、可逛、可体验中零距离感受这份“堰上时光”。

“老街的复兴不仅是商业业态的升级,更是文化基因的激活,文化+民生、文化+旅游的牵引融合,形成差异化吸引力,双向激活了文艺范与烟火气。”闻堰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王勇表示。最近一个月,从“万人骑行嘉年华”“落日音乐会”到“三江美食汇”,“文化+”活动轮番上演,迅速激活人气,并转化为消费主力。

最近,就在闻堰渡口进出通道,曾经的管理站已变身码头咖啡。在码头咖啡主理人张女士看来,“渡口的存在让咖啡不只是饮品,更是一种生活方式。”依托钱塘江轮渡码头的历史符号,“落日+咖啡”的新场景,也让渡口成为闻堰老街新的社交空间。

闻堰老街运营负责人茅烨烽介绍说,未来,老街计划联动湘湖景区,构建“夜购、夜食、夜娱、夜旅”全链条生态,并借力“万人骑行嘉年华”等活动,推动“文化+”的多场景融合。


亲历·回声 “这是找准定位后的老街复活记”

不过,闻堰老街的焕新并非一蹴而就,也经历过阵痛。

2023年6月,专门做城市战略的杭州灵如风规划设计咨询有限公司创始人尤淑华走进闻堰老街,看到老街上只剩一家美容店,一家便利店,但仍对老街一见钟情。她说,“很多人认为老街希望渺茫,我却觉得老街大有希望。关键在于找准看待老街的角度,挖掘老街真正的价值,以及如何关联‘三江名城’闻堰与‘人间天堂’杭州。”

三个月后,一篇题为《江山鱼风月,最忆是闻堰老街》的文章出炉。“因为这篇文章,结识了久居闻堰的热心市民先生,在那边买房的友人……我发现,新闻堰人对闻堰很有感情,很看好它的价值。”在尤淑华看来,“闻堰老街的核心竞争力在于钱塘江、富春江和浦阳江的交汇激荡,千年江水涌汇,带来老街生生不息,当下江鲜文化、码头记忆与现代潮流共生,酿就诗意杭州里的别有风味,开启了钱塘江深度开发的潋滟新篇。”

从两家店到如今的满街烟火,这是找准定位后的老街复活记。从江鲜码头的烟火气,到落日余晖下的音符悦动,再到轮渡汽笛声的长鸣,它正书写着一座城市的新旧共生,通过“江鲜IP活化历史记忆、潮流业态激活年轻基因、渡轮经济联动城乡资源”,让这里既有码头的烟火温度,也有现代生活的诗意栖居。

杭州的街巷藏着无数“城事华章”,而你可能就是执笔人。

《寻找“头条里的城事”》栏目发起全城故事征集——记忆中的老地标、迭代升级的产业园、温暖人心的民生工程,或是与这座城“双向奔赴”的闪光瞬间,都可成为下一个“头条”!只要你的故事里有杭州温度,不妨扫右边二维码,登录杭州新闻客户端,分享你的“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