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全力推进“小哥友好城市”建设
时间:2025-05-22 11:13 来源:杭州日报 浏览次数:

5.jpg


滨江区长河街道“小哥你好”友好街为外卖骑手提供便捷修车服务。


6.jpg


上城区凯旋街道茂宸金座小区物业保安指导外卖骑手使用“碰一碰”功能。


7.jpg


余杭区仓前街道葛巷社区打造“小哥食堂”,以实惠价格为新就业群体供餐,提供多元暖心服务。


8.jpg


拱墅区祥符街道组织辖区社团阿姨们在城西银泰城广场“小哥驿站”为外卖小哥们送上手作青团,感受春日限定美味。


9.jpg


浙江开放大学“小哥学院”。


10.jpg


红茶议事会邀请外卖小哥代表围绕“如何打造骑手友好小区”开展交流讨论。


11.jpg


曹操出行专车车队队长原永辉执行出车前车容整备流程。


一谈到新就业群体,你会想到什么?

是外卖箱里恒温的万家灯火,还是网约车屏幕上跳动的城市脉搏?是直播间午夜不熄的补光灯晕,还是货车驾驶室里与征途对话的方向盘?在杭州,答案化作千万束跃动的光,正被赋予新的时代注解。

对于新就业群体的重视,杭州早早写在了城市发展整体规划里。

2024年1月,杭州市委社会工作部正式挂牌组建,负责统筹推进新兴领域党建工作;2024年7月,市委社会工作部会同市市场监管局率先成立全省首个市级网约配送行业党委,并在前期试点基础上提级应用,推出了“杭州小哥码”;2025年1月,杭州首次把“全力建设‘小哥友好城市’”写入市委十三届八次全会报告中……

当一座城市学会呵护那些呵护城市的人,“奔跑的心”便有了“友好的家”。近年来,杭州累计打造“小哥驿站”“小哥学院”等友好场景3200余个,持续增强党在新就业群体中的号召力、凝聚力、影响力。

一座城正以制度创新为笔触,步步精准扎实,以头雁担当共建共治共享,使“小哥友好城市”拔节生长。


建立一种归属,构筑友好城市生态

归属缺乏,业将难继。建设“小哥友好城市”,提升新就业群体归属感,党的领导是根本保证。

习近平总书记对社会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指出,要健全社会工作体制机制,突出抓好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党的建设,不断增强党在新兴领域的号召力凝聚力影响力。这为杭州“小哥友好城市”建设指明了根本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杭州坚持目标导向,健全“市委总揽、社会统筹、行业主抓”工作格局,确保各类友好场景能建起来、落到底,构筑“合力建”的生态。“小哥的需求,就是我们工作的方向。”2024年以来,市委召开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座谈会,研究部署全面加强新就业群体党建和管理服务工作;市委社会工作部认真贯彻落实市委要求,系统谋划推进“小哥友好城市”建设1610工作体系,即以“城市对小哥更友好、小哥在城市更舒心”为总目标,围绕人文友好、政策友好、空间友好、参与友好、业态友好、服务友好6个维度,建立健全党建引领、关爱服务、权益保障等10大工作举措,推动友好场景从分散供给向系统集成升级。

杭州新兴领域党建工作正以“一盘棋”的意识,全力提升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越来越多的友好场景在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市委社会工作部出台关爱保障“12条”举措,大力整合各方资源参与“小哥友好城市”建设。发动3000余家社会组织、友好商家组建服务联盟,累计开展“送保险、送流量、送温暖”等共建活动100余场次,推动组建食安监督、社会救助等“骑士侠”队伍70余支,营造全社会共建共治共享的整体氛围。

为新就业群体撑腰,杭州正一步步把任务书变为党建引领新就业群体高质量发展的实景图。杭州全覆盖成立市县两级网约配送、交通运输和快递等行业党委,建立市级道路运输、直播电商等相关行业协会,市场监管、邮政管理等部门在党委社会工作部门推动下,坚决扛起“管行业、管党建、管群体、管风险”的政治责任,构建“党委定标准、协会抓落地”的行业协同机制。行业党委牵头制定“小哥驿站”“司机之家”等建设标准,努力把抓监管和抓党建有机融合,持续深化行业党建工作“谁来抓”“怎么抓”的“杭州探索”。


提供一份保障,全方位关怀背后的城市温度

寻常巷陌、市井生活,城市的细枝末节正成为“俘获人心”的优势所在。“我心目中的‘小哥友好城市’,首先就要解决我们面临的现实问题,衣食住行各个方面压力着实不小。”刚刚从安徽来杭州,选择成为一名送餐骑手的小王感慨道。

建设“小哥友好城市”,说到底要让新就业群体更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让他们更加安心、更加舒展地拼搏奋斗,因此杭州全力为小哥的“关键小事”提供保障——中午11点西湖区古荡街道的“小哥食堂”,“95后”骑手小张端着10元一份的两荤两素优惠餐;中午送餐高峰期后,拱墅区祥符街道城西银泰城广场的“小哥驿站”迎接着前来短暂休息、补给的网约送餐员、快递骑手、网约车司机等;深夜的武林商圈,24小时智能换电站保障着漫漫长夜……这些嵌入城市肌理的友好场景,构成了一张看不见的温暖网络。

“小哥在哪里,场景就建到哪里”。杭州市委社会工作部沿着网约配送员的生活圈、工作圈深入调研,系统规划场景建设方案。重点聚焦全市16个小哥集聚、矛盾易发的商圈楼宇和社区,蹲点摸清20余条高频配送路线,逐个优化布局友好场景建设。联动各级社会工作部门和行业党委、平台企业,梳理形成小哥活动“热力图”,把他们最需要的修车换电、友好食堂等建到热力指数最高的地方去,真正把服务送到小哥心坎上。

“过去总觉得自己是城市的‘透明人’,现在走到哪我都感觉心里暖暖的。”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杭州不仅帮助新就业群体解决急难愁盼问题,更将人文关怀整合到云端,依托“数字之城”优势创设“小哥码”,以数字化手段创新链接线上线下友好场景,用治理智慧传递开城市对他们的尊重与关怀。

目前,“小哥码”已打通美团、饿了么等7大平台数据,累计注册3.4万余名骑手,实现1320个需登记进门物管小区“一码通行”,新打开170余个小区侧门,集成支付宝“碰一下”提升便捷度,为骑手单次通行节约5-6分钟。依托“小哥码”实现友好场景线下线上数智贯通,推动1300余个服务驿站、1万余套“小哥公寓”等上云上线,“小哥套餐”“24小时驿站”等服务功能“扫码即享”,实现“小哥码”从通行码向服务码转变。


助力一次成长,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挺膺担当

小哥没有偏旁,自己就是华章。于杭州而言,那些穿梭于楼宇间的忙碌身影,不再是城市的背景板,而成为推动城市向前的光锥。

杭州自2021年起探索建设“小哥学院”,累计资助203名网约配送员等新就业群体参加学历教育,技能培训1.1万余人次,有效赋能小哥学历、技能“双提升”。西湖区、余杭区、临安区等地通过举办网约配送员职业技能竞赛,评选出一批“岗位技术能手”,着力挖掘和培养网约配送行业优秀人才。首届全国技能竞赛总冠军、浙江省“最美骑手”黄晓琴去年成为“小哥学院”秋季班新生;“95后”快递小哥李庆恒被评定为杭州市高层次人才;曹操出行网约车司机、专车车队长原永辉荣获浙江省五一劳动奖章……在一次次成长助力中,“新”力量迸发出大能量。

重视人才不难,难在人尽其才。“建设‘小哥友好城市’,绝不是让‘小哥’在政策‘温室’中‘躺平’享受,而是要鼓励新就业群体努力成长,靠拼搏奋斗赢得更多发展机遇。有了新就业群体的高质量发展,杭州的发展就一定更有活力、更有动力!”杭州市委社会工作部部长、市委两新工委书记陈建华表示。

为把“新生力量”延伸为“有生力量”,发挥新就业群体异常情况预警、突发事件直报、社情民意传达的“移动探头”作用,杭州建立了社会工作、政法、公安、网信等部门信息沟通机制,针对警情高发易发小区落实街道包干领导、网格员、片警、社区、物业和站点等六方人员“联动快处”,吸纳网约配送员广泛融入参与,探索网约配送员群体同物业、商家和顾客和谐关系的调处之路。

在拱墅区上塘街道,“红茶议事会·小哥有话说”议事平台的例会总是充满“火药味”。“附近商业综合体进出口设计不合理”“老旧小区夜间照明不足”,骑手们直指痛点的建议,通过平台直通有关部门,以畅通诉求渠道,梳理问题需求,逐步营造小哥与社区双向服务的良性互动。

从市民“最熟悉的陌生人”到社区治理的“好帮手”,越来越多的小哥正成为基层治理中的新动能。近年来,杭州组建了萧山“平安骑手”、滨江“长河e警”等70余支以党员为骨干的“骑士侠”队伍,引导他们积极担任兼职网格员,在食安监督、社会救助、文明宣传等志愿服务活动中比服务、比奉献,让“头盔”变“头雁”、“骑手”变“能手”、“蜜蜂”变“先锋”。先后涌现出跳桥救人的彭清林、送餐途中灭火的陈忠强、连续三年帮扶残疾客户就餐的叶阳辉等一大批正能量骑手,成为“善城杭州、最美现象”的又一张新名片。

千帆俱发,山遥水阔。在杭州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城市范例的新征程上,“来真的、干实的”,杭州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对“小哥”的尊重与珍视,让每一位奔赴者都能在这片热土上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努力实现新就业群体与城市共成长、共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