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每一个普通人的期待,共同绘成大时代的底色。连日来,《政在@》栏目已收到不少读者网友的留言建议,有对杭州高架上“空中花廊”的赞美,有对社区“家门口的幸福”的期待,有对数字经济新赛道的向往……这些关乎柴米油盐的烟火日常、承载理想与民生的期盼都值得被听见。记者收集整理了部分读者网友的热点问题,传递到市两会上,邀请代表委员回应关切。
读者“天地”问:现在杭州老旧小区腿脚不便的高龄老人很多,社区虽有养老服务中心,但设施设备都不是很齐全,有些专业的养老院又离家远,能不能也为老人提供“一站式”的服务?
@市政协委员:牟晓军 杭州在水一方养老服务集团董事长
一个社会幸福不幸福,很重要的是看老年人幸福不幸福。我从事养老服务行业也有20多年的时间了,我发现对大多数老年人而言,在熟悉的家门口与老友们一同享受老有颐养的生活,是最朴实也最温暖的期待。
因此,我建议杭州要整合社区服务资源,打造一批整合型医养护驿站,鼓励街道(乡镇)的医疗卫生机构和养老服务机构,在建设的时候尽量统筹规划、毗邻建设,方便老年人就近得到医养结合服务;另一方面,建议在传统社区卫生服务站中融合养老服务,打造一批“医养护”驿站,建立完善街道(镇)、社区、第三方服务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四方合作机制,组建医护医疗团队、社区照料团队和志愿者服务团队,最大限度为辖区老人提供一站式“医、养、康、护”服务。
同时,建议加快构建智慧养老信息平台,运用技术集成资源、促进供需对接,提供便捷的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比如居家老人通过拨打“救助热线”能连线助老员,高效满足老年人居家护理、康复、日常生活照料等多样化养老需求。
网友“hz”:我有一次在家附近的生鲜门店买菜,看到有位“红马甲”挑选了几种蔬菜装进塑料袋密封,然后到一台仪器上签了个字确认,好奇地问了一下,才知道是给店里的生鲜商品做“体检”的。我第一次听说这种“体检”觉得很新奇,请问这是杭州守护“菜篮子”的一项行动吗?代表委员有关注到杭州的这类变化吗?
@市人大代表:申屠银洪 桐君谷生物医药科技(浙江)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
食品安全关系到千家万户。前期我了解到,近年来,杭州有关部门针对农贸市场的食品安全管理出台了相应的制度,也有一些有效举措。比如用抽检的形式,对农药残留和重金属含量等一些指标进行现场检测,或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检测。这位网友看到的大概就是抽检的一种,一般出现在大型农贸市场或批发市场,不过我认为目前我们对食品安全的抽检力度和范围还有提升空间。
我建议,为切实守护杭州老百姓的“菜篮子”与“饭桌安全”,可以进一步强化源头把控与产地监管,针对农产品种植养殖环节,建立严格的产地环境监测体系,定期对土壤、水源等进行重金属和有害物质检测,对污染超标的地区及时修复,并调整作物、养殖品种,从源头降低污染风险。
还要构建更加全面的食品安全检测网络,不仅在大型市场设立固定检测点,还可以配备流动检测车,对入市菜篮子产品,如禽肉、水产、蔬菜、米面等基础性、高风险食品进行日常的快检快查。
同时,杭州也应该提高食品安全相关的违法成本,加强食品安全执法队伍建设,确保法律法规能够严格有效地执行,保障老百姓的合法权益。特别期望今后我们能强化食品安全的信息公开,拓展公众参与渠道,建立权威、统一的食品安全信息发布平台,及时、准确地向公众公布食品安全检测的结果、召回信息等,并鼓励公众参与食品安全监督,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力量,共同为杭州市民吃得放心、吃得安心的美好生活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