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策钱塘的模拟招聘会
交通职高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学习如何操控无人机
前不久,杭州市中策职业学校钱塘学校(以下简称“中策钱塘”)出现了一个通常在大学才看得到的场景:18万平方米的校园,聚集了强脑科技、云深处科技、格力、吉利等近40家知名企业。
原来,为了给学生“练手”,让学生通过“实战”对标企业用人需求、行业风向标,并制订成长规划,学校组织了一场模拟招聘会。
“10多年前提到产教融合,更多的是企业直接在学校开设订单班,彼时不少学生中职毕业便就业,这样的合作让学生迅速找到工作。如今随着中职升学率提升和长学制推广,中职订单班慢慢退出历史舞台,产教融合也需要转型升级。”一位中职学校校长说。
如今,杭州中职学校的产教融合有哪些新局面、新形态?
去年中职升学率达85.6% 今年长学制招生预计占比50%
产教融合不再局限于中职“这3年”
新学期刚开始,中策钱塘党委副书记、校长包红就带着老师们,穿越杭州多个城区,与不少新质生产力相关前沿企业谈合作。
“我们已经和强脑科技、宇树科技和云深处科技在校企合作上交流得很深入了。”副校长万亮斌介绍,现在学校和企业聊的不只是培养学徒、提供实习岗位,还有政策导向和产业迭代,以及职教改革发展的新方向,“格局更大了!”
产教融合模式的变化,其实也和当前杭州中职教育的发展息息相关。近年来,中职升学立交桥不断畅通,升学率逐年提升。去年杭州市中职(不含技工学校)毕业生升学比例达85.6%,7年前这个数据为68%。同时,长学制在杭州中职学校的办学模式中越来越普及,今年长学制招生比例预计将达50%。
“中职学生毕业后,绝大部分都会升学。校企协作,不能只盯着中职这3年,要把目光放到5年甚至7年后。”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说,新型的产教融合,不仅要拉上企业,还要拉上高校甚至相关政府部门,进行全方位、贯通式合作,以培养符合产业发展需求的技术人才。
今年年初,浙江省教育厅公布首批县域产业学院立项建设名单,“钱塘新区新制造产业学院”上榜,合作单位中就有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中策钱塘,还有钱塘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政府部门,前进智造园等产业平台,以及吉利、格力等知名企业。“像我们的区域中高职一体化班,就是5年都在中策钱塘连贯培养,由行业大师、高校名师下沉到中职做导师,实行课程、实习一体化设计,为钱塘区打造世界级智能制造产业聚集区精准培养高技术人才。”万亮斌说。
目前,这样的“中高企一体化”等多方联动的新型产教融合模式,在杭城屡见不鲜。前不久,建设职业学校就携手群核科技、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共同聚焦建筑空间智能设计、数字空间设计人才培养;交通职高与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大学、浙江零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宁德时代售后服务站共同培养新能源汽车制造与监测的高技术人才等。
目前,杭州已确定第一批市级市域产教联合体2个、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4个、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19个,几乎每个项目都有多方参与,中职学校的“办学围墙”正不断被打破,学校和区域产业发展的桥梁正加快架设。
聚焦低空经济 无人机专业成“香饽饽”
中职专业布点346个 精准对接杭州产业结构
翻看这几年中职学校的招生简章,越来越多的学校开设了无人机相关专业。如中策职校开设全市教育系统首个无人机应用选修课,随后开设无人机方向教学班,今年“提级升格”,新设了无人机操控与维护专业;交通职高今年新开无人机操控与维护专业(飞行汽车方向)。此外,财经职校、旅游职校、中策钱塘等都已在相关专业中加入无人机教学内容多年。
无人机专业与“低空经济”不无关系,而它的本质,是职业教育对产业变革的主动回应。
“浙江正高水平建设民航强省、打造低空经济发展高地,大型无人机的装配、制造、测试人才需求很大。”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航空学院院长章正伟谈起中职学校在专业建设上的敏锐度,不住点赞。这种前瞻性布局并非闭门造车,而是通过贯通式培养实现专业与产业同频共振。几年前,交通职高和中策钱塘就与省交职院合作,开设了飞机设备维修和无人机操控与维护“中高职一体化”专业。目前,省交职院正与企业联合培养航空运输专业类现场工程师,两所中职学校相关专业的学生有机会参与其中。
“产教融合做得好不好,国赛上的表现很能说明问题。”“低空+物流”的背景下,财经职校老师刘文娟就指导学生拿到国赛财经商贸赛道智慧物流作业的金牌,学生运用无人机解决了小微企业在仓储作业中降本增效的一个痛点,“我们的理念有行业实践价值,完全可以被企业复制。”刘文娟说。
在产教融合的推动下,目前,杭州各中职学校正紧盯新质生产力发展趋势,不断更新专业设置。包括无人机相关专业在内,今年杭州中职新增了人工智能技术与应用、虚拟现实技术与应用、服务机器人装配与维护等20个专业。
专业建设触角既向未来产业延伸,也向传统领域深耕。去年杭州施行《杭州老字号传承与发展条例》,开元商贸职校马上与200多家老字号企业合作,培养“老字号新掌柜”,学校党委书记郑效其说:“老字号想要在时代中前行,必须积极拥抱新的数字经济,而学校就是紧随时代潮流设置专业、培养学生,双方的合作可以说是时代的必然。”
从无人机到老字号,中职学校专业布局始终把准城市发展脉搏。目前,杭州市中职学校专业布点总数达346个,专业结构、人才培养规模与杭州“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三大产业结构、人才需求契合度极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