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策职校学生获2024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酒店服务赛项金奖。
中策职校学生组装、调试无人机。
今年各类高中招生,杭州市区首次开设“职普融通”试点班。这一“破冰”举措,让不少人发现了杭州中职的一个“头雁现象”——从2018年浙江省首次推出“中本一体化”试点招生,到市区首家中职学校开设分校,再到今年首次试点“职普融通”,每一次改革试点都有杭州市中策职业学校的身影。
作为市区唯一国家级改革发展示范校,“中策”这个品牌本身已不只是一所职校,还代表着担当作为的“鸿雁精神”。
“中策顺应国家改革发展的潮流,时刻洞悉社会经济的脉搏,从个人到学校,提升与重塑一直在路上。”中策职校党委书记杨琼飞说。
从一条鱼到一条河 再到一座城
在传播生态理念中根植家国情怀
2005年8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在浙江安吉县余村调研时,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理念和科学论断。正是从那一年起,一直影响着中策职校环境监测技术专业的每一届学生。
中策职校霞湾校区教学楼的走廊上,有片特别的风景——学生把玻璃瓶放到走廊的木凳上,瓶里养着小鱼、小虾,种着水草。“一下课就会拿出来给它们晒太阳,这是独属于我们的‘时尚单品’。”环境监测技术专业高一学生徐心蕊笑着说。
“每个该专业的学生一进校,都会领到一个‘伙伴’。”环境监测技术专业负责人杨鸿飞告诉记者,学生们想尽办法维持这片“小天地”的活力:水变绿了,就考虑是不是氮磷超标了;鱼翻肚子了,就思考是不是溶解氧不够……一个个瓶子藏着必备的专业素养,也孕育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小生态”。
这个“生态”随着学生在专业上的成长变得更广阔。霞湾校区位于大运河畔,本世纪初,中策职校的学生就坚持每月对运河卖鱼桥段进行水质检测,如今巡河护河已成为学生的课后惯例,他们将采集的水质数据上报给拱墅区相关部门。学生们的调研足迹不止于此,还遍布余杭塘河等河道,为五水共治、美丽河湖建设作贡献。
近十年来,环境监测技术专业共培养了1名博士、22名硕士,不少毕业生的“绿色之路”,从一条鱼、一条河开始,到守护杭州这座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之城。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的毕业生王晓斓在校时,就调研了南应加河的水质,如今的她依旧活跃在西湖边。
“今年正值‘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中策学子将继续深入践行。”中策职校校长陆旦说,“当学生在一次次调研中收获价值感和幸福感,自然会深植家国情怀、履行社会担当。”
洞悉经济发展脉搏 专业迭代与时俱进
精准培养符合产业发展的高技术人才
职业教育人,要心中怀有家国,不负时代;也要眼中紧盯产业,不辱使命。培养与产业发展最具契合度的高技术人才,是中策职校的时代命题,学校一直在努力“破题”。
随着新兴产业的崛起,低空经济成为新质生产力的一大发展方向。中策职校敏锐地洞察到这一趋势,在今年设立了无人机操控与维护专业。
“调研时我们发现,浙江省近年来低空经济新注册企业数量、专利申请量快速增长,但人才急缺。”专业负责人鲁晓阳介绍,早在2016年,学校就在全市教育系统开设首个无人机应用选修课,随后开设无人机方向教学班。今年在产业迭代的大背景下,对无人机“提级升格”成单个专业。
无人机专业隶属学校自动化智能制造与自动化专业集群,依托电气设备运行与控制这个省级品牌专业、示范专业和高水平专业的建设基础,2019年就与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浙江省无人机协会等企业、行业协会合作,共研课程、共建实训基地,致力于为杭州低空经济培养优质人才。
新专业应势而生,老专业也在传承中有了“新味道”。
烹饪专业是中策职校开办最久的专业之一。2013年,中策职校与知味观联手打造“杭帮菜传承人班”。十年后,中策职校成立杭帮菜产业学院,学院和杭州饮服集团、浙江省餐饮行业协会等联合开展人才培养及菜品研发。
“最早我们教学生怎么做好一道菜。后来我们培养杭帮菜传承人,让学生成为文技并重的‘儒厨’。数字化浪潮下,我们的专业发展又有了新转向。”烹饪专业负责人潘巍介绍。如今学生在实训厨房能和人工智能“打交道”,厨房集成温湿度感知等传感器,操作规范度、菜品创新性等21项指标全流程数字化,是全省首个实现“数字画像—AI伴学—资源沉淀”三位一体模式的中职烹饪教育创新工场;学生还能和AI数字人“儒小厨”实时互动,享受标准化视频库、名宴数据库等教学资源。
“无论新专业的设立,还是老专业的迭代,我们都紧贴时代脉搏,为杭州做强实体经济提供中策力量。”杨琼飞表示。
多元培养 帮学生找到“自我开发的开关”
让每个学生都有尽情出彩的机会
不久前,浙江旅游职业学院传来喜讯,它们与中策职校合作的商务英语五年制班学生基本取得了英文导游证。“比率远超浙旅院参加考试的平行班平均水平。这也源于在高中阶段,中策给学生们打好了英语底子。”中策职校商务专业负责人戴一佳介绍,考取导游证是必选动作,但考英文导游证难度较大。“相信未来将有更多中策毕业生,向世界游客讲述中国故事。”戴一佳自豪地说。
“拿到英文导游证,让中策的学生可以在旅游行业中占得先机。”在陆旦看来,从宏观讲,办好职业教育是一项国家战略;从微观上看,做细职业教育也是给学生指点一条可安身立命的人生新路。“在中策,我们致力于为学生的各种可能性,提供不同型号的‘助推器’。”
比如,有些学生“痴迷”专业成长,学校有专门负责各赛项的教练,领着学生搞竞赛。今年,在浙江省中等职业学校职业能力大赛上,中策职校获6枚金牌,意味着至少有6支队伍将参加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这荣誉独占全市鳌头。
又比如,如果学生希望在高中期间收获更多技能,技能文化节绝对是他们理想的平台。技能文化节一办就是两个月,有各类细分赛项,每个专业的学生都可跨专业参加。
正是这种专业“跨界”,让不少学生找到人生“第二专业”,为生涯规划埋下启蒙的种子。中策学生口中有个“传奇”——2021级电气设备运行与控制中本一体班的邹子羿,他在校期间成立了一家3D打印相关的小型企业,实现年营收近百万元。
“职业教育是一种点燃,而不是灌输。我们就是帮学生找到‘自我开发的开关’,不断丰富职业技能,托起每个学生的出彩人生。”杨琼飞说,学校首批中本一体班学生即将毕业,其中8位同学考取研究生、学生李炫志获“全国优秀共青团员”称号,育人成效卓著,“今年学校又与杭州市源清第二高级中学合作开设4个职普融通试点班,为学生的多样化选择提供更多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