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目山实验室低空技术成果展。
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首选地建设,杭州再放大招。日前,杭州发布“双十平台”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助跑计划”,力争实现“双十平台”年引进省级以上领军人才等高层次人才30人以上,年催生高价值发明专利300项以上,年落地杭州转化科技成果30项以上。
什么是“双十平台”?如今,杭州已构筑起“1+2+33+7+N”的高能级科创平台矩阵,其中的一批省实验室、省技术创新中心被称为“双十平台”。如何挖掘、用好这些实验室里的“宝藏”,加速科技成果在杭转化,“助跑计划”将给出答案。
据悉,“助跑计划”将围绕“培土”“发掘”“熟化”“嫁接”“扎根”全生命周期五大行动展开。
具体来看,“培土”将确保各平台可转化的科技成果“育得优”;“发掘”将确保科技成果转化种子项目“找得全”;“熟化”将促进成果转化项目和创业团队“长得快”;“嫁接”能保障成果资源和市场要素“对得准”;“扎根”能精准遴选最适合区位,保障转化“落得稳”。
“助跑计划的核心在于搭建科学家、企业家和投资家共同合作的创新机制,并通过多方协作加速科技成果的市场转化。”市科学技术局二级巡视员楼立群介绍,其工作架构由市科技局会同市投资促进局牵头构建,由“科技工兵+科技红娘+科技店小二”三部分组成一体,共同组建成果转化“助跑团”。
“以前,科研人员在遇到技术挑战时,往往只考虑用最先进的技术解决问题,而不是用最经济的方式,导致成果落地时难以获得市场认可。”在“双十平台”之一的天目山实验室执行主任戴彬看来,在“助跑团”的助力下,科研人员将以市场思维解决科研问题,使科技项目能够顺利转化为产业化项目,让科技成果变成市场可接受的产品。
据悉,每个“双十平台”将设立3人工作小组,成员包括杭州技术转移转化中心1人、各区县(市)牵头部门1人、“双十平台”成果转化员1人,负责落实各项具体工作,确保每个科技成果的转化都有明确的追踪和反馈。同时,通过与当地金融机构的联动,推动科技金融产品的发展,助力解决创新项目的资金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