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城区采荷街道上演了温情一幕——一群心智障碍青年(简称“心青年”)用略显生涩却真挚的话语向路人介绍:“阿姨好,我们在回收旧家电,您有坏掉或者不用的都可以拿过来兑换成代金券。”
这场由弯湾托管中心与绿循再生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发起的环保行动,编织起一张充满巧思的公益网络:市民用废旧家电换取可在弯湾消费场景使用的代金券,企业负责再生处理旧电器,而“心青年”们则在实践中获得成长机会。
作为浙江省首家学费、餐费、托管费全免的托管中心,“弯湾”是扶残助残的示范窗口,已帮助50多位“心青年”实现支持性就业。今年,该中心的一个重要就业实训项目——小超市,更是迎来了意义非凡的第十个年头。
2015年,为了让“心青年”接触更多人、锻炼社交能力,“弯湾”在社区旁开设了第一家小超市。这里不仅是商品销售场所,还是特殊教育的实践课堂:他们通过理货、收银、核对保质期等工作,学习基本生活技能。
“扫码成功,请取走您的商品!”随着收银机清脆的提示音,朱旻晏将面包和牛奶递给顾客。从初到超市时连钱都数不清的茫然无措,到如今已是能精准操作收银系统、独立完成送货服务的“金牌店长”,背后是上万次扫码练习、数千遍货架整理形成的肌肉记忆。
如今,小超市的“心青年”员工们日均能独立完成20余笔收银交易,准确率高达98%。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感受到了被需要的快乐,找到了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
“帮助他们,减少帮助”——这是弯湾托管中心创始人徐琴的教育理念。她感慨道,十年的时光,“弯湾”小超市见证了“心青年”的成长,也成为社区温暖的一部分。它不仅是一个购物的场所,更是爱与希望的传递站,“当社会给予平等机会,心智障碍者同样能在劳动中获得尊严,创造属于自己的社会价值。”
近年来,采荷街道持续关注辖区残疾人就业帮扶,践行“幸福路上一个都不能少”的民生承诺。令人欣喜的是,“弯湾”的温情正在富春江畔续写新篇。前不久,“弯湾·上杭里成长中心”在桐庐正式成立。徐琴名师工作室同时启用,她将在这里用温柔与专业搭建起特殊教育教师交流成长的桥梁。“我们要‘去特殊化’,让融合发生在每处生活场景。”徐琴说,“愿未来,更多的‘弯湾’化作温暖的港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