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音乐学院携手“越剧之乡”,共筑育才“新摇篮”
时间:2025-05-19 10:16 来源:杭州日报 浏览次数:

2.jpg


3.jpg


水袖轻舞,折扇蹁跹,横枪跃马……舞台上,从“断桥前情缘起”到“辕门外三声炮”,白素贞、小青、贾宝玉、穆桂英等经典角色轮番亮相。在“越剧之乡”嵊州,来自浙江音乐学院越剧专业与附属越剧学校的学生一同登台,共同演绎一出“传统”与“青春”的大合唱。

越剧是浙江最具代表性的地方戏曲剧种之一,发源于嵊州,繁荣于全国,流传于世界。5月18日,由浙江音乐学院与嵊州市人民政府合作共建的浙江音乐学院越剧学院在嵊州揭牌成立。

这个从历史深处走来的戏曲剧种,有了更青春的底色,更朝气的模样。接下来,双方将围绕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产业发展等领域开展全面合作,携手推动越剧文化传承与创新,将浙江音乐学院越剧学院打造成为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力的越剧艺术全领域人才培养高地。

浙江音乐学院自建校以来,高度重视越剧等浙江传统戏曲人才培养,专门成立戏剧系,设有戏曲表演(越剧演员)、戏曲器乐演奏(越剧音乐伴奏)两个专业方向,并与嵊州建立了良好的合作机制,与嵊州越剧艺术学校建立了“3+4”越剧人才培养合作机制,共建“浙江音乐学院附属越剧学校”。

嵊州作为“越剧之乡”,拥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和艺术资源,并形成了独特的越剧传承发展格局,近年来更是以“村越”的形式推动越剧的传承与创新,释放出新的活力。

浙江音乐学院院长王瑞表示,双方此次合作是“校地协同、产教融合”的创新典范。“未来,越剧学院将系统建构全要素全产业全生态‘越剧学’学科建设,致力于创作理念、舞台呈现、剧本创新、表导演方法的变革与重塑,通过对越剧传统唱腔、流派技艺、舞台元素等遗产的研究与再发掘,打造既能保持民族特色和艺术本色、又能适应当下观众审美期待的越剧艺术。”

“我们要打造一所‘没有围墙’的越剧学院,课程设置也很‘接地气’。”王瑞介绍,越剧学院将采用“一体两翼”办学模式,统筹规划中专、本科与研究生教育教学。在传统越剧表演、戏曲作曲、越剧音乐伴奏的基础上,系统规划越剧舞美设计、越剧戏文创作、越剧音乐创作、越剧表导演、越剧学理论、越剧美学、越剧构作与管理等研究和专业建设。学院未来规划在校生规模达500人左右,并根据社会对越剧人才的需求度,适度调整办学规模并开展研究生教育。

同时浙江音乐学院越剧学院将根据所开设专业方向,在现有师资基础上,通过引进高水平教授、艺术家及行业专家,建设一支涵盖理论、表演、创作、管理等领域的高素质师资队伍。

5月17日至18日,浙江音乐学院越剧学院合作共建相关活动在嵊州举行。活动期间,浙江音乐学院、嵊州市人民政府越剧艺术传承发展工程(越剧学院)专家咨询委员会正式成立,23名戏剧领域的专家受聘为咨询委员。

著名越剧艺术家、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方亚芬就是23位专家之一。“浙江音乐学院越剧学院与嵊州的校地合作,既是文化根脉的回归,更是艺术传承的创新。”她表示,这一举措为越剧艺术的高等教育注入了深厚的乡土底蕴、学术研究力量,推动其从“口传心授”向系统化教育转型,激发新时代越剧的发展活力。

千年剡溪水,今朝起新澜。当教育创新遇见百年非遗,这场人才培养的变革,正在为传统戏曲的当代传承,写下生动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