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育服务承载着万千家庭的期盼。5月15日,在浙江省2025年“5·15国际家庭日”暨托育服务宣传月启动仪式上,杭州市正式发布全国首个《托育机构设施设备配置规范》团体标准。该标准将于今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
“标准由市卫生健康委主导、市妇女儿童健康服务中心牵头,联合托育机构、行业专家合力研究编制。整个过程历时18个月,历经8轮专家论证、3次行业研讨,参照14项国家及地方标准,吸收近200条意见建议,可谓‘千锤百炼’。”市妇女儿童健康服务中心主任洪丽冰介绍,标准重点贯彻“安全优先、需求导向、发展支持”理念,内容满满是对婴幼儿的关怀。
其中,安全是重中之重。标准提到,婴幼儿出入门禁止使用旋转门、弹簧门、推拉门,还须配备两侧防夹手装置,杜绝意外夹伤风险;房间内应采用安全型插座,安装高度不低于1.8米,防止宝宝误触。
此外,根据不同年龄段孩子特点,设施设备配置也各有讲究。如乳儿班建议设置“三台”——尿布台、盥洗台、料理台,还应配备母乳冰箱、温奶器,方便宝妈存储、加热母乳;活动区应铺上高密度棉软质地垫,宝宝摔倒也不怕疼。所有的设计细节,都应精准满足婴幼儿需求,助力孩子健康成长。
“全市共有400多家托育机构。随着‘三孩’政策落地,送托的孩子较多,家长对托育服务规范化、专业化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很关心托育机构能否给婴幼儿提供较好的养育照护环境。”提及制定标准的初衷,洪丽冰坦言,现实中托育机构在设施设备配置上不够统一规范、存在区域差异、潜藏安全隐患等。新标准首次从设施安全、空间布局、玩具配置等维度,为全国托育机构提供科学指引,填补了设施设备细分领域的标准空白,“它像一本权威的‘使用手册’,让托育机构在设施设备配置上有章可循,也让家长更放心、更安心。”
幼有所托、幼有善育,是全社会的共同心愿。市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杭州将大力宣传推广,把标准纳入托育从业人员岗位培训,让每一位从业者都成为标准的践行者。同时,根据婴幼儿发展需求持续优化完善,确保标准与时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