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门口”这场听证会让法治更有温度
时间:2025-05-16 11:09 来源:杭州日报 浏览次数:

“因楼上住户有水滴到楼下住户的雨棚引发冲突,继而大打出手,造成一方轻伤,最后竟要面临刑事处罚。”“因认为他人乱停车辆影响通行,多次划刮乱停车辆的车漆,代价却远超想象……”近日,建德市洋溪街道人大代表联络中心站里,一场“人大+检察”公开听证会火热进行。

听证会上,检察官以“解剖麻雀”的方式,还原了邻里打架、划刮车辆如何由纠纷演变成涉刑案件,公安民警详细阐述办案过程。人大代表、街道居民议事会成员、物业管家、社区群众围坐一堂,时而皱眉记录,时而低声讨论。“原来这些‘小事’离违法犯罪这么近!”旁听的社区居民李阿姨感慨道。

“小区邻里纠纷怎么从‘拳头解决’变成‘握手言和’?”“违停乱象如何从‘屡禁不止’到‘自觉遵守’?”不同于传统听证的“听”与“判”,这次活动更强调“治”与“防”。人大代表们结合社区实际,提出“在各小区内开展以案释法活动”“建立矛盾纠纷分级预警机制”等务实建议。

“监督不是‘挑刺’,而是共同‘护法’,我们既要关注案件办理的公正性,也要推动建立‘事前预防+事后惩治’的长效机制,让每起案件都成为基层治理的法治样本。”建德市人大代表胡晓燕说。

将听证会从机关大楼搬到群众家门口,这是建德市人民检察院和建德市人大洋溪街道工委的首次尝试。为了充分倾听群众声音,建德市检察院提前一周公示案情,洋溪人大利用线上“代表码”和线下“微接访”广泛收集意见,合力探索“群众参与+代表履职+检察听证”的协作模式,不仅发挥民主监督作用,丰富代表履职形式,也让司法更具基础,更接地气。

听证不是终点。接下去,人大代表们还将持续跟踪案件处置,督促社区建立“法治门诊”,用“身边案”教育“身边人”。建德市人大洋溪街道工委负责人表示:“当代表履职与检察听证碰撞后,我们看到的是一次生动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接下来,我们会通过‘代表驻点+检察巡回’的方式常态化开展听证活动,让更多群众和人大代表在家门口就能参与司法监督、感受法治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