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阳区推动干部答好民生“附加题”
时间:2025-05-15 10:59 来源:杭州日报 浏览次数:

“不满足于‘打电话问情况’,而是带着问题做调研,再反复沟通推动实事办成,能力就在一次次‘拆盲盒’中自然磨炼了出来。”最近,富阳区灵桥镇党委委员陆少君,通过“昼访夜谈”走访,摆数据、做调研,帮助辖区内20余名外来技术人才成功解决了子女“入学难”问题,还因此成了群众眼中的“教育专家”。

“按常规流程,‘排队’等待学位调剂很难排入意向学校,其他学校又有距离远等客观因素,如果仅仅‘按章办事’,无法真正解决问题。”在向镇教育系统的同事了解相关政策后,陆少君针对性地展开了实地调研,发现企业员工居住地附近,有新建成待投用的中小学教学楼,其实已满足增设班级的条件。有了这份调研打底,孩子们很快争取到了学校开放的弹性名额,“这个秋季,就可以就近入学了。”

“昼访夜谈”是富阳深入践行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持续多年的一项线下工作机制。近年来,线下的“昼访夜谈”与线上的“民呼必应”平台相结合,推动了不少民生难题靠前得到解决。但如陆少君遇到的这类“跨界”难题,往往还需要干部在此基础上,练好调查研究的基本功,答好各类民生“附加题”。

今年,富阳区启动的清风强基行动,就是回应民生“附加题”的一次有益尝试。该区在原有的“昼访夜谈”“双线联动”“百日解难”等载体的基础上,推动调查研究“四个过程”相互促进、有机结合,以全区各级党员干部的实践实干、自我提升,在全区广泛落实调研解难。目前,全区已有730余名区管领导干部累计走访农户6.72万户,领办破难项目850余个,落实微改革350余项,收集和解决民生诉求2800余条,行动初具成效。

通过践行调查研究“四个过程”,广大党员干部还收获了来自民间的智慧。近日,银湖街道高桥社区的联社指导员孙寒琪,忧心雨季即将来临,而相关小区围墙开裂存在安全隐患,多次组织业委会、物业召开“围墙修缮协商议事会”,在一次次问计于民的过程中,修缮方案得到了完善,修筑事宜也得到了多方理解。“所有流程实际跑下来,今后我对这类问题的处理更有信心了。”看到众人合力筑起的这面“安心墙”,孙寒琪笑容满满。

接下来,富阳区将结合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推动全区调查研究工作不断深入、干部作风持续向好,以实干担当答好各类民生“附加题”,切实提升群众幸福指数和满意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