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村锻炼 人才流动激活乡村振兴
时间:2025-05-15 10:54 来源:杭州日报 浏览次数:

在乡村振兴的宏大叙事中,如何破解基层治理的“人”与“治”难题?萧山区进化镇以“跨村锻炼”机制交出了一份创新答卷。

破局——打破村域壁垒,重构基层治理逻辑。长期以来,乡村治理常受限于“本村人治本村”的惯性思维,导致资源分配不均、人才流动僵化。进化镇自2024年起试点“跨村任职”机制,选派优秀村书记到后进村担任“第一书记”,带动公共服务提升与产业发展。例如,墅上王村党总支书记王仙明跨村任职新江村后,通过引入“共享空间”模式,复耕荒地、盘活集体经济,仅半年便使该村经营性收入增长40%。在此基础上,进化镇进一步推出新聘人员“跨村锻炼”,通过双向流动实现经验共享与能力提升。这一机制打破了村域间的行政壁垒,形成了“强村带弱村、导师带新兵”的协同发展格局,为破解区域发展不平衡提供了新思路。

赋能——实践育才,锻造基层治理生力军。“跨村锻炼”的核心目标在于培养“实战型”基层干部。进化镇为13名新聘人员配备4名经验丰富的村书记作为导师,设置两个月考核期,要求其领办重难点任务并形成调研报告。例如,太平桥村孙方杰在新江村推进“美丽庭院”试点时,面对村民自筹资金意愿低、观念滞后等挑战,创新采用“示范户打造+积分激励”策略,通过“萧星星”智慧平台调动村民参与,最终实现环境整治与村民自治的双赢。这种“以问题为导向”的实践模式,让年轻干部在直面矛盾中锤炼沟通能力、创新思维与群众工作方法,完成了从“纸上谈兵”到“实战能手”的蜕变。

融合——党建引领与机制创新双轮驱动。进化镇的探索始终以党建为引领,将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一方面,通过“劲化学堂”“比学赶超考赛制”等平台强化干部培训,形成“学用结合”的培养体系;另一方面,依托党建联建机制整合资源,如华家垫村与天乐村成立“青梅产业共富联盟”,通过技术共研、品牌共创,带动青梅优果率提升30%,农户人均增收超万元。这种“党建+产业+治理”的融合模式,既激活了村集体经济的“造血功能”,也推动了公共服务升级,如老年食堂全覆盖、古建筑活化利用等。

进化镇“跨村锻炼”的实践表明,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人”的激活与“治”的创新。其一,跨村机制促进了经验与资源的“外溢效应”,让强村经验成为弱村转型的催化剂;其二,实践导向的育才模式破解了基层干部“本领恐慌”,为乡村治理储备了生力军;其三,党建联建与产业融合的深度结合,实现了治理效能与经济收益的“双提升”。当乡村打破地域界限、拥抱开放与共享,人才的流动便能转化为发展的动能,书写出“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乡村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