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陌邻到睦邻 解锁熟人社区治理密码
时间:2025-05-14 10:14 来源:杭州日报 浏览次数:

伴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人口流动日益频繁,新居民的涌入给原有的熟人社区带来了新的挑战。城市森林的钢筋水泥浇筑起一道道陌生藩篱,使原有社区不断“陌生化”,并日益呈现出成员复杂化、观念多元化、流动快速化等特征。要在新时代构建“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友好型熟人社区,必须坚持善用熟地、汇聚熟人,培育同心共向、睦邻共治的社区文化。

重构社区空间,打造有温度的“熟人磁场”。坚持党建引领,以“一室多用、开放共享”的设计理念,将党群服务中心升级为居民向往的生活服务阵地。基于“一老一少”需求,设置青少年活动室、相悦书房等区域,让党群阵地更聚人气;打破政务服务壁垒,为来访居民一站式办理社区事项,24小时自助驿站实现服务群众零距离,让党群服务更接地气;搭建多元共治平台,共享法庭化解邻里纠纷、监察联络站架起民意桥梁,让社区治理更有底气。充分利用社区空间,拓展更丰富的文化娱乐场景。以创新模式盘活闲置资源、链接社区空间,激发社会各界力量参与社区空间运营的热情,建设聚人气、够活力、有温情的“熟人社区”。

整合社区资源,编织有活力的“共治网络”。社区治理不是政府的独角戏,而是多元主体的大合唱,招募、培养各类社区合伙人,将党建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以党建联建为抓手,共建“红色合伙人”制度,与村社企银党组织等共建单位签订资源、需求、共建、服务项目“四张清单”,在节日活动中开展惠民服务,实现组织优势、服务资源、治理力量的深度融合。挖掘辖区内的爱心商家、培训机构、热心居民,组建“邻里合伙人”队伍,为社区活动提供物品资金赞助和人员支持,构建起“5分钟公益服务圈”。以“空间换资源”的理念,招引“空间主理人”入驻,让专业团队运营社区空间,在开展各类活动的同时,提供低于市场价格的收费课程,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服务。

创新治理机制,构建有动能的“激励生态”。构建“熟人社区”,不仅需要政府和社会组织的参与,更要让居民从 “旁观者” 变成 “参与者”。创新社区志愿服务体系,采用“分类积分+积分存折”的形式,面向社区居民推出一套志愿服务积分制度。居民根据自身意愿报名不同类别志愿服务,社区建立统一的“积分银行”,为每位志愿者开设“积分存折”,由社区工作人员专门负责志愿服务积分的登记。志愿服务积分不仅是评先选优的重要参考指标,还可以通过社区共富“邻里驿站”进行物品兑换,成为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强大内驱力,以“小积分”促进“大治理”,不断激活社区内生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