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邻为支点,山阴街的魔方转起来
时间:2025-05-13 10:44 来源:杭州日报 浏览次数:

在萧山区临浦镇山阴街社区,一座由旧厂房改造而成的“邻・魔方”服务综合体,正以“魔方”般的灵活多面,“转动”着社区治理的新范式。这座总面积约1200平方米的三层建筑,集便民服务、养老照护、婴幼儿成长等功能于一体,成为居民口中的“幸福魔方”。它不仅是物理空间的革新,更是以“邻”为支点撬动基层治理现代化的生动实践。


从“旧厂房”到“魔方”空间重构背后的治理逻辑

改造前的山阴街社区,面临老旧小区设施陈旧、老年人口占比高达30%等难题。2024年,临浦镇启动老旧小区综合改造提升工程,对旧里河公寓进行外立面整治、楼道翻新、绿化提升等改造,涉及建筑面积超1.4万平方米。硬件升级之外,山阴街社区将空置厂房转型为“邻・魔方”综合体,通过错层设计实现功能叠加:一楼“同心铺”提供工具借用、理发、助浴等便民服务;二楼聚焦“一老一小”,打造中医养生馆与婴幼儿驿站;三楼则以茶咖和健身房满足青年群体需求。这种“空间即服务”的理念,让社区从“功能分散”走向“全龄共享”,成为居民触手可及的“生活枢纽”。

面对老龄化挑战,山阴街以“邻・魔方”为枢纽,构建“家门口幸福养老”生态。综合体嵌入24小时客服中心,对接居家老人紧急求助;联动社区卫生服务站(市级四星级智慧健康站),提供中医诊疗、健康监测等医疗服务。更值得一提的是“三位一体”养老体系:通过文娱社交中心维系老年人精神需求,以智慧养老平台实现服务精准触达,依托医康养护试点将专业护理送进家门。这种“普惠服务打底+个性需求响应”的模式,让养老从“生存保障”升级为“品质生活”。


“党建+匠心”激活邻里自治的内生动力

山阴街的治理创新,离不开党建引领与居民自治的双向赋能。社区以“饭架十八匠”便民服务队为载体,汇聚党员、手艺人、志愿者近200人,形成网格化“人才库”。党员鞋匠吴焕红的故事颇具代表性:他每月10日雷打不动地在“同心铺”免费修鞋,以“匠人精神”诠释党员担当——“党员就该像鞋钉,哪里需要就铆在哪里”。又比如,书画社团的赵子福老人从“学员”变“导师”,带领社团开展公益培训;食点社团的成员甚至能独立策划课程,将成果用于义卖;退役军人魏又祥等人带领老班长工作室,将军旅情怀转化为服务社区行动力。

这种“党建引领+技能共享”模式,将社区能人转化为治理资源,让居民从“服务对象”变为“服务主体”。与此同时,社区推出积分兑换体系,居民通过参与志愿服务积累积分,可兑换助浴、理发等服务,形成“付出—积累—反馈”的良性循环。

正如山阴街社区党委书记孙娴所言:“‘邻・魔方’不仅是空间,更是社区生活的创造者。”

如今的“邻・魔方”,“转动”更自如。它见证着老城社区从“物理更新”到“治理焕新”的蝶变,也为超大城市如何破解“最后一公里”难题提供了杭州解法——以“邻”为支点,“转动”包容共生的治理“魔方”,让每个细胞都能感知城市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