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诊时,郝丽洋医生借助AI辅诊与患者沟通病情。
在临平区南苑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慢病一体化诊室里,中医全科医师郝丽洋轻点鼠标,30秒内便生成了一份高血压患者的“健康画像”——血压波动趋势、跨机构就诊记录、用药建议等信息一目了然。“过去光整理数据就要十多分钟,现在效率提升了几十倍!”郝丽洋感叹道。
这一变化得益于日前临平区“数智慢病平台”的全新升级:接入DeepSeek-R1模型后,平台不仅能整合患者全周期健康数据,还能为复杂病例提供个性化管理方案,如同一位全天候在线的“数字会诊专家”。
面对人口老龄化与慢性病高发的双重挑战,临平区自2022年启动“数智慢病平台”建设,持续探索基层医疗的数字化转型。今年,该平台迭代至3.0版本,通过整合全区医疗机构的HIS(医院信息系统)、LIS(实验室信息系统)、公卫、体检、签约、转诊等数据资源,精准构建起覆盖诊前、诊中、诊后的“慢病智能体”。聚焦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慢阻肺等重点慢病,平台打造动态健康档案、远程监测、风险评估等七大核心功能,实现了从单病种管理到“人为中心”的多病种整合式全生命周期照护的跨越。
为破解医疗数据碎片化难题,平台还建立了统一的数据标准与规范,通过清洗、校验等技术手段提升数据质量,打破机构间的信息壁垒。同时,平台引入DeepSeek-R1模型,搭建起包含全区慢病患者24亿条数据的标准数据库,让医生不仅能实时调阅患者全维度健康信息,更能通过智能分析预测并发症风险,为临床决策提供精准支持。
眼下,AI智慧在临平已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健康红利。数据显示,2024年,全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并发症筛查率已提升至74%,纳管“两慢病”患者6.07万人,较上一年增长5.8%;纳管患者血压、血糖、血脂达标率分别为64.86%、49.17%、41.04%,其中血脂达标率较上一年增长65%;纳管患者并发症新发率17%,较上一年下降18.8%,其中脑卒中的新发率降幅达41.1%。
在提升医疗质量的同时,AI辅诊也为医护人员减负增效。据统计,“数智慢病平台”上线后,全区医护人员慢病随访工作量减少60%-70%,医生服务效率提高30%-40%。“AI不是替代医生,而是‘放大’了医生的能力,让百姓健康更有保障。”临平区卫健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目前,“数智慢病平台”已覆盖全区基层医疗机构。基于DeepSeek-R1模型的功能模块正在南苑街道试点的基础上,向全区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乃至各个服务站点延伸,预计今年将服务超10万名慢病患者。“小病在社区,慢病有人管”的医疗图景正逐渐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