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在杭州市创意艺术学校的展位体验当摄影师。
文汇学校展位上,学生们体验护士照顾新生儿。
中策职校钱塘学校的展位上,学生们当起了制药师。
开元商贸职业学校展位上,学生们体验直播带货。
开栏语
今年全国两会上,职业教育成为热议焦点。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为职业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当前,从国家到地方均把职业教育摆在了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创新更加突出的位置。职业教育如何与时俱进,这是一个时代命题。
即日起,杭报推出《2025杭州中职教育媒体观察》栏目,我们将用职普融通、产教融合、AI变革、职教辐射、多元成长等涵盖职教各个切面的五组镜头,解码杭州这座职教强市如何以改革实践回应时代命题,为高质量发展筑基。
“我体验了空乘,还有茶艺,姐姐教我怎么在茶上面画画,好有意思啊!”小学四年级学生吴培铭举起哥哥姐姐们送的小礼物,笑得很开心。
日前,在2025年市区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咨询为民服务活动上,首次安排了职业体验区。19所中高职学校拿出自家的“看家本领”,并针对中小学生的年龄做了改进,让孩子们体验时兴、有趣的职业。
中职学校向中小学“送教” 丰富孩子的职业认知
教培铭仿宋点茶的,是西湖职业高级中学高二学生李予榆,她学的就是茶艺与茶营销专业。如何通过手腕控制茶筅的击拂力度,制作出茶沫,再往上面“点字”,她早已轻车熟路。现场,她收获了不少孩子崇拜的目光,“教小学生已经不是第一次了,我发现他们都挺有天赋,打出来的茶沫很实。”
跟培铭一起来的还有同学姚恩荣,他在文汇学校的“新生儿护理中心”前迈不开步子。文汇学校护理专业老师毛敏娜,正在教孩子们如何抱宝宝、抚触、喂奶、拍嗝和哄睡,甚至还有一些月嫂必备的按摩技能。
“我以前没想过要当护士,但体验后感觉挺新奇,也对这份职业多了一份敬畏。”姚恩荣向记者展示正确给孩子喂奶的姿势,“要把小宝宝的头抬起来一点,不然他会呛到。”
为啥要面向中小学生做职业体验项目?“每年升学季,都有一些家长感到迷茫,孩子要报考中职学校,在选什么专业上犯了难。”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职业教育并不是从高中才开始,提前做好生涯规划很重要。若学生能在孩童时代接受丰富的职业启蒙,可以为其在未来的职业选择上提供更多的方向。
当前,杭州正努力构建多维度、全链条的学生职业启蒙与体验生态系统,从幼儿园、小学起推行职业启蒙。而拥有成熟职教资源的中职学校,正是中坚力量。不仅体现在这种大型活动上,也体现在中小学生的日常生活中。
从去年开始,财经职校就主动走进多所中小学,开设“小小经济学家”财经体验课程。“这是个类似角色扮演的体验课程,老师会把学生分组,扮演企业运营过程当中各个主体,模拟企业的运作。如何采购、如何定价、如何资金增值,学生在模拟中对财经知识得到更具象化的认知。”授课老师孙云飞说,从去年的试点情况来看,效果很不错。“这些内容是国标课程里没有的,中小学非常欢迎我们进学校做财经科普。”
中策职业学校、美术职业学校、旅游职业学校、临平职高等,也都研发出了一批面向中小学生的职业课程,学生可以在课程里体验“茶艺师”“设计师”“餐饮达人”“智慧城市运维工程师”等职业。这些课程既可以丰富中小学生对于职业的认知,也可以让劳动教育变得更生动。
完成15万人次职业培训 让更多人“学技终身”
除了向下对接中小学生,杭州的职业教育也在向上不断拓宽辐射面。
如果你关注中职学校大门旁挂着的铭牌,就会发现,不少学校除了是省市中小学劳动实践或职业体验基地,还可能是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社会评价组织试点单位、职业培训定点单位等。
当前,杭州职业教育正在面向企业职工、退役军人、进城务工人员、新型职业农民和家政服务人员等群体,通过开放实训基地、开发特色项目等形式,积极开展社会培训。
建设职校和上城区社区学院就建立合作,为外来务工人员进行“双证制”培训,还会面向社会、企业员工进行建筑信息化模型的相关培训。“现在小区业主对物业的服务要求很高,一旦遇到堵水管、断电等问题往往会向物业公司求助。一般的物业员工不具备解决这些问题的专业知识,我们会对员工进行培训,来提升现代物业人员的从业素质。”建设职校招生实训处主任王培翔说。
这样的例子还有不少,像文汇学校与杭州市急救中心合作,在学校的实训基地里为下沙街道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提升他们的应急救护能力。中策职校不仅为合作企业提供机电技术、食品安全等领域的技能等级认定,老师们还走进田间地头,帮助建德乾潭镇民宿业的菜品开发和规范化经营,聚焦乡村振兴、拓展共富路径。据悉,仅2024年杭州市职业教育培训(32学时以上)完成151417人次。
“职业教育应该贯穿人的一生。现在各行各业都在进行产业升级,杭州职教也希望通过‘向下扎根、向上延伸、横向拓展’的社会服务,推动社会从业人员从‘一技在手’转变为‘学技终身’,培养更多符合产业要求的技能人才。”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