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02489559/2025-276974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文号: 成文日期: 2025-04-29
发布单位: 杭州市财政局 主题分类: 财政
杭州市财政局2024年工作总结和2025年工作思路
时间:2025-04-29 14:42      来源:杭州市财政局      浏览次数:

一、2024年工作总结

2024年,市财政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财政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各项决策部署,紧扣“深化改革、强基固本”主题主线,推动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加力、提质增效,服务保障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2024年全市财政总收入4914.5亿元,与去年基本持平;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640.3亿元,同比增长0.9%。市财政局连续第十七年获评市级综合考核优秀(满意)单位。

(一)要素资源统筹实现稳中增优。一是优化财政政策供给。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两新”工作部署,综合集成各领域财政支持措施,形成市级支持推动“两新”财政政策总体方案;配合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全力以赴促消费、扩内需。二是加大重点领域投入。支持经济稳进提质,统筹安排资金保障“8+4”经济政策体系。支持科技创新,深化落实财政科技投入“两个15%”,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支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重点保障“米袋子”“菜篮子”等稳产保供项目以及生态公益林补助、美丽乡村建设等重要“三农”基础设施建设。支持打造国际“赛”“会”之城,创新会展服务和体育赛事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机制,设立市级国际“赛”“会”之城发展专项资金,加大对重点赛会项目的引导支持,推动市场化运作。服务保障AIPPI杭州世界知识产权大会、第三届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等重要活动圆满举办。支持扩大有效投资,全力保障地铁四期、中环、杭嘉湖南排、杭淳开等重大项目建设。三是主动争取上级资源。全市争取“两重”“两新”领域国债资金额全省第一。

(二)财政为民惠民实现稳中增效。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财政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力实施西部区县(市)公共服务优质提升工程,调整优化补助方案,资金投入进一步向群众关切的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领域聚焦。在“幼有善育”方面,完善推进中央财政支持普惠托育服务发展项目方案和任务清单,我市“育儿友好型社会”财政支持机制入选全省财政系统优秀共富实践案例。在“学有优教”方面,指导4所公办市属高校完善基础设施提质“一校一策”实施方案。在“病有所医”方面,支持全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在“老有康养”方面,支持全市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家庭养老床位、老年人助餐体系、智慧养老、养老服务机构和人才队伍建设等。在“住有宜居”方面,着力推进老旧小区综合改造提升、二次供水改造、既有住宅加装电梯、燃气管道改造、未来社区建设和公租房运营保障等。在“劳有所得”方面,支持各类就业创业补贴政策落实。在“弱有众扶”方面,会同民政部门向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发放各类救助资金,配合建立医保暖心无忧专项基金、困难家庭和个人医疗费用负担封顶机制。

(三)深化财政改革实现稳中增质。一是落实落细党政机关“过紧日子”要求。创新建立“过紧日子”常态长效机制,提出8个方面20条举措。固化“先调剂后购置”优先使用公物仓资产机制,2024年市级公物仓有力保障了15个全市性大型活动资产需求。二是探索推动市域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实施市属国企参与城镇建设、产业发展与属地利益分享机制改革,研究形成“1+3”改革方案,配合推进“种楼”与“种田”利益分享机制改革。三是扎实开展“阳光政采为企办实事”。加大政府采购支持中小企业力度,授予中小企业政府采购合同金额超200亿元。全市域推广政府采购集中裁决改革,纳入财政部第二批示范点。局采购监管处被财政部授予“全国财政系统先进集体”称号。四是建立财政资金使用绩效评估机制。构建新一轮市级财政专项资金绩效指标评估体系2.0版,形成199套、2641个核心绩效指标。五是加强公共数据资产基础管理。组织制定加强公共数据资产管理的试行意见,指导5家市属国企试点推进数据资产入表,实现“零突破”。

(四)防范重点风险实现稳中增固。一是着力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积极推动完善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制度机制,抓实存量隐性债务化解,顺利完成年度目标任务。二是不断提升财会监督效能。谋划制定加强财会监督工作三年行动计划,实施财会监督项目32个。深化完善巡财联动工作机制,财政部监督评价局和中巡办有关负责人专程来杭实地调研巡财联动工作,给予高度评价。三是切实保障国库运行安全有序。严格落实加强库款管理有关要求。全力做好转移支付监控模块上线应用工作,受到财政部国库司、省财政厅肯定和表扬。

(五)干部队伍建设实现稳中增能。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作为根本性建设摆在首位,系统强化干部队伍理论和专业能力,干部队伍内生动力持续激发。一是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聚焦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建立“1+5+15”(1个方案、5个方面、15项举措)党纪学习落实机制,制定党组班子和基层党组织“双十”任务清单,通过领导干部领学、党组织书记带学、党支部督学、党员自学“四学联动”,做实规定动作、做优自选动作,财政党员干部“政治三力”进一步提高、党规党纪意识进一步增强、队伍精神面貌进一步提振,有力助推了财政中心工作。二是纵深推进党建业务融合互促,精心组织抓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全会、市委全会精神学习宣传贯彻,举办全市财政系统清廉建设优秀实践案例现场展评和第三届党建创新创优品牌展示等活动,与税务部门开展“财税同心荟”党建联建,“巡财廉合体”品牌获全省财政系统“清风财韵”廉洁文化十佳案例第一名。三是全面加强高素质财政干部队伍建设。鲜明树立选人用人正确导向,强化干部全链条、全周期、全覆盖教育管理监督。按照市委组织部要求,牵头运行市直部门年轻干部金融财会成长营,采取跟岗学习、导师帮带、异地研学、打擂比武等方式,对金融财政领域60名优秀年轻干部开展重点专项培养。连续第12年开展练兵比武活动,并首次延伸拓展至全市财政系统,财政干部队伍的向心力、凝聚力、战斗力、执行力不断增强。

二、2025年工作思路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十五五”规划的谋篇布局之年,做好财政工作意义重大。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决落实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市委全会以及全国、全省财政工作会议的各项部署,聚焦“一个首要任务、三个主攻方向、两个根本”,锚定“挑大梁、当头雁”目标,以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持续巩固增强我市经济回升向好态势,奋力交出高质量落实、高水平谋划的财政高分答卷,为建设世界一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城市范例贡献财政力量。重点要抓好以下七方面工作:

(一)在收入组织上挑大梁、当头雁。准确把握当前财政经济形势,增强收入组织工作的前瞻性和主动性,强化与税务、规资以及相关非税执收部门的工作协同,依法依规组织收入,坚决不收过头税费,推动收入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力争为全省、全市大局多作贡献。

(二)在资源统筹上挑大梁、当头雁。一是合理统筹预算资金。更深层次落实过紧日子要求,将过紧日子作为预算安排长期坚持的原则,继续压减非刚性、非重点项目预算,强化“三公”经费、会议费、培训费等一般性支出管控,从严从紧控制节庆、展会、论坛活动、视频制作等经费支出。二是深度统筹资产资源。紧盯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动向,主动承接落实好国家、省财政改革相关举措。加大各类存量资金资产资源的清理盘活力度,推动存量资源的盘整盘活和优化配置。加强全市公共数据资产管理,推动数据资源转变为数据资产。三是主动争取上级资源要素。抓住政策机遇,力争“两重”“两新”超长期国债、专项债券、中央预算内投资等更多政策、资金、试点落地杭州。

(三)在赋能发展新质生产力上挑大梁、当头雁。一是迭代优化财政政策支持体系。调整优化“8+4”财政要素保障体系,统筹安排资金支持新一轮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实施。集成推出“三个15%”财政支持政策,在巩固提升财政科技投入“两个15%”的基础上,推动产业政策资金统筹15%投向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二是深入实施市级产业政策全生命周期改革。加快出台市级产业政策资金管理办法,健全产业政策事前、事中、事后评价相结合的绩效管理新机制,按照“有效政策加力提效、低效政策全面压减、无效政策果断退出”要求,不断优化完善产业政策体系,加强新领域新赛道制度供给和资金引导,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培育新支柱税源。三是探索实践“财政+金融”协同创新机制。继续支持“3+N”产业基金集群做大做强,完善市属产业基金财政资金竞争性分配办法,更好引导产业基金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推动构建“投、贷、补、担、保”五位一体杭州财政金融科创企业服务机制,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整合带动更多金融资源、社会资本,聚力投入科技创新、产业发展,持续为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四)在推动共同富裕上挑大梁、当头雁。一是全力打好西部区县(市)公共服务优质提升工程收官战。谋划制定2025年西部区县(市)公共服务优质提升工程项目3.0版,更加注重政策系统集成、资源集约共享、市区协同发展,推进西部地区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三大领域公共服务水平再提升,争取打造更多共富标志性成果。二是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以资源统筹整合、设施集中共享为导向,探索研究与人口变化相适应的财政投入机制,推动用更少的钱办更多的事。统筹做好就业、社保、教育、医疗、养老、居住等重点民生领域政策资金保障,推进办好民生实事,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五)在大力推进财政科学管理上挑大梁、当头雁。一是积极争取承接试点。主动“揭榜挂帅”争取承接省财政厅财政科学管理试点任务,加强探索、先行先试,尽快形成可推广的经验,力争打造更多财政改革的杭州样本。二是深化零基预算改革。制定市级全面深化零基预算改革相关举措,建立健全预算分级保障机制,加强财政资金资源统筹,集中财力保障重点支出,不断提升财政资金的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三是迭代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充分发挥新一轮市级财政专项资金绩效指标评估体系2.0版作用,深化与人大、审计联动机制,持续构建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全过程、多层次、强应用”预算绩效管理新模式,着力增强财政政策和资金投入的精准性、科学性和有效性。四是加强政府债务管理。用足用好国家化债政策,规范高效做好隐性债务置换,腾出更多资源发展经济。及时开展政府债务风险监测预警,切实防范新增隐性债务风险。

(六)在进一步加强财会监督上挑大梁、当头雁。按照“系统加强、改革攻坚、巩固提升”三年三步走总体目标,精心组织实施进一步加强财会监督工作三年行动计划。推动巡财联动机制实现全市域覆盖,强化巡财联动线索移送和结果运用,进一步提升财会监督的威慑力和影响力,着力打造更多具有杭州鲜明特色的财会监督硬核成果。

(七)在团结一致真抓实干上挑大梁、当头雁。一是凝心铸魂加强政治建设。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不断增强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二是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巩固拓展主题教育和党纪学习教育成果,落实落细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各项任务部署,持续深化清廉财政建设。树牢“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加力推进财政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三是强基固本锻造过硬本领。坚持干字当头、实字为要,大力弘扬“六干”精神,全面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完善干部队伍梯队建设,持续营造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