闯关突围,谁为萧山带来增量?
时间:2025-02-07 10:06 来源:杭州日报 浏览次数:

2.jpg


3.jpg


4.jpg


江南科技城院企研发合作


5.jpg


云豹签约


6.jpg


海归小镇


7.jpg


湘湖实验室


过去的2024年,萧山成为全省首个、全市唯一投资、消费、出口“三个千亿强区”,其中固定资产投资连续4年稳居全省第一,可以说这一年是萧山挑战与成长双重奏的闯关之旅。

不过,萧山经济总量排名并不占优,特别是省内领头羊区县已开启“3000亿+”时代,义乌去年经济总量已超过萧山,身后柯桥、西湖的发展势头也非常迅猛。

萧山如何闯新关?2月6日萧山“新春第一会”——萧山区高质量发展暨深化“三大攻坚”推进大会向全社会传递怎样的“新声”?面对日益激烈的区域竞争,在城市能级、重大战略、民营经济等优势依旧独树一帜,内部潜力有待进一步挖掘和释放之下,谁为萧山带来增量?


三大攻坚

正如此次“新春第一会”的主题,招商引资、项目推进、助企服务这“三大攻坚”,是萧山区级层面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

去年,萧山找准科创引领、智造变革、人才驱动、青年聚力“四大关键”战略性方向,深入推进“三大攻坚”,紧紧围绕项目和企业,在高位推动、精细管理、闭环落实中,实实在在解决了一大批堵点卡点问题。

比如联合高新区(滨江)组建“中国视谷”窗口园区招商中心,两大经济强区联合招引重大产业项目。成立一个月后,搭乘“基金招商”的快车,来自深圳的云豹智能签约落户湘湖,投资10亿元建设AI网络研发中心总部项目。这也是萧山助力“中国视谷”窗口园区链主企业云尖信息打造产业生态圈的一种“萧山解法”。未来,云豹和云尖将联手引进人工智能领域上下游相关生态企业。显然,这是萧山视觉智能产业链的“增量”。

从“豹眼”往深处看,“三大攻坚”又传递出诸多萧山攻坚的新思维。

首先在招商引资大攻坚方面,萧山在细化赛道研究的同时,越来越注重基金招商。目前萧山已完成“天使引导基金+创业投资基金+产业发展基金”的政府基金体系布局。接下来要攻坚的,是如何通过拨投结合、政企共投等形式,把政府产业基金作用发挥到最大。

其次在项目推进大攻坚方面,萧山进一步深化“内生裂变”的保障,进一步扩大内生裂变保障范围,完善“四库三清单”机制,加快从1.0版本的“优企有地”完善提升至供“土地+楼宇”、供产业基金、供用能指标、供科创赋能等多重配套保障,确保全年裂变项目80个、力争100个。

再者,在助企服务大攻坚方面,在去年推出助企服务“二十条”的基础上,萧山今年将全面优化存量政策。值得一提的是,2月5日,萧山出台新一轮“1+6+N”现代化产业体系政策,按照“资金总量稳中有升、政策条款优化迭代”的原则,在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培育、优质企业招引等方面加码加力,在国企园区提升、内生裂变保障、科创体制改革等方面重点突破。

萧山区委主要负责人介绍说,今年,萧山将把“三大攻坚”领导小组之间的协同联动,作为每个月四套班子联席会议上的一个议题,确保各类事项充分协调、快速解决,加快把短期的攻坚举措总结上升为长期坚持的系统性制度规范,持之以恒推进各项工作跃上新台阶。


改革“生成”

从全区层面看,“四大关键”是战略方向,“三大攻坚”是战略抓手,“改革与科创”则是战略动力。拼这两大动力,就能拼出新动能、新增量。

实际上,“三大攻坚”本身就涉及诸多“牵一发动全身”的改革项。

以“内生裂变”为例,2024年,萧山通过“镇街+国企”联合做地,推动精密制造内生裂变项目在临浦柏山陈精密制造园区集聚落地,加快打造成为全省首个内生裂变示范园区。以“柏山陈”空间盘子和集群建设为新起点,传统工业大镇临浦开启了产业能级全方位提升的闯关之旅。数据显示,去年萧山有49个内生裂变项目集中签约开工,总投资超160亿元。

2025年,在制造业优质内生裂变项目保障改革方面,萧山将重点围绕膜材料小镇、机器人小镇、中国视谷·智造产业新城等新型产业承载平台,将内生裂变改革和特色园区建设相融合,打造一批链主引领、创新赋能、高速生长的专精特新特色园区。

当然,改革需落地在关键之处。萧山找准了青年这一切入点,开启青年发展型城区建设改革,每年财政投入10亿元,支持青年在萧创业发展。数据显示,2024年萧山外来人口增量位居全市第二,人才总量突破50万人,位居全市首位。特别是去年大学生增速保持了15%的高增长。

接下来,萧山将以18项“牵一发动全身”重大改革突破,带动面上整体推进,打造更多首创性、标杆性、集成性改革成果。迭代深化上一轮改革的同时,系统推进新一轮改革,围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缩小城乡区域收入差距”“打造高水平文化强区”“保障和改善民生”四大板块,构建科学高效的改革项目生成机制,建立重大改革任务分层分类项目库,强化跨领域系统性攻坚。


“一镇七星”

创新萧山,是改革的集大成和落脚点。

记者注意到,“新春第一会”上,萧山改革多年的“北斗七星”联盟再次升级,变为“一镇七星”。其中的“一镇”,便是海归小镇。

它的“晋升”,同样得益于改革。2024年,依托开发区(园区)体制机制改革,海归小镇?传化科技城揭牌成立,集聚政府和民企两股力量,合力建设产业平台。这不只是简单的加了一个“点”,更是打开了萧山发展增量的新格局。

值得一提的是,“一镇七星”中的海归小镇、浙大杭州国际科创中心、湘湖实验室、西电杭州研究院都集中在江南科技城。接下来,萧山将发挥这一“集聚优势”,统筹谋划、系统整合西电研究院周边22万平方米产业空间,以及浙大杭州国际科创中心二期、三期、风洞实验室等资源,提升创新辐射力及影响力。

此外,依托“一镇七星”,萧山今年将建立多元化院企合作机制,鼓励科创平台对人才开放共享科研设施、仪器设备等科创资源。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方面,萧山也已设立首期资金规模1亿元的“科创风险池”,积极推动成果转化“安心宝”案例落地。接下来,萧山将加强科创平台项目全周期服务,优化完善发展指标评价体系、创新容错机制等,实现“好苗子”的有效识别和精准“滴灌”。

这种环“一镇七星”的科创氛围之下,萧山不仅有科百特、先临三维、云尖信息、华澜微、地芯引力等一大批新兴科技企业脱颖而出,更有无数老牌强企在加快转型,拥抱新蓝海。如恒逸高规格建设恒逸研究院,大力推动“产业恒逸”向“科技恒逸”转型,传化积极抢占合成生物制高点,东南网架开疆拓土绿色能源板块,兆丰机电全面布局人形机器人赛道,胜达探索“AI+工业互联网”新路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