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平地名故事丨黄鹤凌云秀,千年人文传
时间:2025-02-27
16:43
来源:临平民政局
浏览次数:
地名,是历史绵延的见证,是城市岁月的印记,是时代发展的标签。为了更好地挖掘和传承它们,区民政局特推出“临平地名故事”系列专栏,把鲜为人知的故事讲给你听。
今日,让我们走进黄鹤山的故事中,一同探寻临平地名背后的岁月痕迹。
据《太平寰宇记》载:皋亭山西为黄鹤山,旧有黄鹤楼,在山巅。南宋《咸淳临安府志》载,城北有三山,皋亭、黄鹤、桐扣。三山相连,峦峰起伏,郁郁葱葱,连绵数十里。以黄鹤为最高峰,山势陡峭,林木幽深,泉隐石崖,云笼雾遮。就如一位顶盔贯甲的武士守卫着杭州的北大门。
清文学家、诗人,临平人沈谦在《游佛日记》中写道:“望黄陵(黄鹤山)松柏郁深……西进踰石目岭,四山回合,绯桃夹修竹,鸟多莺鹊画眉……面黄鹤峰,峰高五百丈,下瞰寺扉,深翠欲滴……俯视一气,群峰伏焉……。”南宋文学家楼钥在《宿佛日山》诗中写黄鹤山曰:“宁知千万峰,中间着佳趣。……云深钟呗鸣,自喜得胜具。缅怀玉局仙,老笔扫朝雾。玉槊俨相持,珠旒竟所何。惟余渥洼水,苍龙牙角露。人间翻复手,烈日变烟雨。……深坐十笏地,一息了千虑。个中谁得知,幽鸟背人去。”这首诗把黄鹤山所具有的佳趣形象地一一道来,使人遐想翩翩。
黄鹤山中旧有多处名胜古迹,桃花坞,遍植桃花,春暖花开时如红云笼罩,彩霞映天;太师坞,是南宋抗金名将刘琦的归隐处;琴鹤轩,元大画家王蒙的徙居地。更有当时名闻天下的佛日寺、向上庵(苏东坡读书处)和涯洼泉。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黄鹤山,一座原不知名的,习以常见的山峰,只是山势挺拔一些,风景秀丽一些。大自然的造化,给予了她奇石、怪泉、巨木、修竹。人类千余年的努力,又开凿了山道、垒基,建造了梵刹寺宇、楼台亭阁。黄鹤山,这座集自然灵秀与千年人文底蕴于一方的胜境,必将名垂青史,流芳百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