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杭州市西湖区规划建设了45个区域性微型消防救援站(以下简称区域站),承担灭火救援执勤、防火巡查检查、消防宣传教育、便民义务服务等“四项职能”。2024年4月份,区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西湖区区域性微型消防救援站建设长效工作机制》(以下简称《机制》),进一步健全了运行、保障机制。
一是高标准建强救援末端链。针对全区166个社区微型消防站,多而不精、人员组织随意、工作运行空转、指挥调动松散、缺乏奖惩保障、应急处置低效等问题,2023年,区消防救援大队提请区政府整合原有的社区微型消防站,出台《西湖区区域性微型消防救援站建设实施方案(试行)》,并纳入全区民生办实事项目。按照5分钟覆盖到场的原则,全区投入7000万元建立站点、招纳人员,在每个乡镇(街道)建设3—5个覆盖重点防范区域的区域站,实行24小时执勤,由消防大队统一调度、统一培训、统一考核。2023年,各区域站累计参与处置火警621起,检查单位7.3万家次,督改隐患5.7万余处,全区全口径火警数同比下降18.17%。
二是全方位打磨运行机制链。区级层面运行“一平台”高效调度机制,通过西湖智慧消防工作台统一调度指挥,高效应急处置,确保“1分钟响应启动、5分钟到场处置、10分钟协同作战”。镇街层面运行“1+X+N”联勤联动机制,即火灾扑救1个中心主业,“三件套”告警等X项应急联动工作,马蜂窝简易处置等N项社会救助服务。大队层面,建立“四常态”考核运行机制,对各站点进行日点名、周拉动、月考核、半年大比武,系统自动考核分数作为年度综合考评安全工作的重要依据。落地全员培训普考机制,各区域站工作人员每月至辖区消防站进行一次沉浸式、全链条跟班作业学习,由消防站定期组织全员培训普考,2次考核不合格者,建议镇街予以劝退。各项机制串珠链线,在预警介入、出警效率、处警效能等方面协同优化。
三是精细化锻造组织保障链。《机制》明确,每个站点配备总人数不少于8人、在站值班不少于3人,搭稳基层消防治理体系的人员“四梁八柱”。按照每个站点改建或新建营房、配备消防车辆和装备给予一次性30万元的补助。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每年根据各站考核评比结果给予优秀、良好、合格站点分别不少于8万元、4万元、2万元的运行补贴,给予不合格区域站所在镇街的全部站点奖励下调一档处理,积极奖优罚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