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考试季,位于萧山蜀山街道文笔峰下的“十里埭上”常常被当地人提及。
许多人知道,由知章村等六个村域组成的“十里埭上”是贺知章故里。其实“十里埭上”还是古代萧山县望族“埭上黄氏”的聚居区。据记载,埭上黄氏,仅明清两代就出过二十多名举人,十多名进士,盛产“学霸”。现在,村内还竖立着明嘉靖四十年(1561)奉旨敕建的甲科济美坊,旌表原萧山埭上黄村十三位进士和举人登上科第。
最近,“十里埭上黄”又添新风景——位于知章村的黄九皋纪念馆正式开馆,成为向社会大众提供深入了解黄九皋及萧山历史文化的新平台。
黄九皋,号竹山,也是“埭上黄氏”的“学霸”之一。他于明嘉靖七年中举,嘉靖十七年中进士,授工部营缮司主事。相较于其他萧山历史人物,其既无贺知章、任伯年那般诗画传世,也无汤金钊、朱凤标这般地位显赫,却同样是有功于地方的乡贤代表。
他曾为减少浦阳江水患,提议修筑西江塘;为抵御倭寇侵扰,提议并参与建造萧山县城城墙;为使百姓出入方便,提议增开小南门,主持修建义方桥(史家桥),埭上黄家桥;为普及教育,开办近学草堂、石淙书院等。其中,西江塘、义方桥(史家桥)、埭上黄家桥至今还在造福当地百姓。
黄九皋纪念馆也是蜀山街道对文物建筑活化利用的新典范。纪念馆所在的史家桥大厅原为黄九皋府邸的议事大厅,是萧山境内唯一尚存的明代官员府邸,曾因岁月侵蚀而逐渐成为危房。2021年,街道对大厅进行了全面修缮和周边环境整治,使其焕发新的生机。去年以来又提炼了黄九皋爱国爱乡、清正廉洁、克己奉公等个人品质,以及为萧山修筑江塘、建造城墙、开设城门、修桥办学等感人事迹。
值得一提的是,在帮助收集相关史料过程中,萧山区还从日本内阁公文书馆找到了明嘉靖版《黄竹山人集》,随后借助浙江大学的力量,由区文物局和档案馆出资对其进行点校出版,使黄九皋的一手文献资料重现于世,也是这次布展建馆的重要收获。
蜀山街道党工委书记施海勇表示,希望通过纪念馆这样的有形载体,将无形的精气神具象化和立体化。特别是《黄竹山人集》的配套首发,让以黄九皋为代表的历史名人背后的文化生生不息、历久弥新。
蜀山文脉,厚重绵长,从跨湖桥、马家浜开始,文化脉络绵延了数千年,诞生了贺知章、黄九皋、朱珪等文人志士。近年来,通过梳理历史文化资源,蜀山街道将富一山庄、埭上黄家桥、新凉亭、思家桥、甲科济美坊、文笔峰、百步禅寺等历史文化古迹串点成线,“打包”推出,让文化与城乡发展同频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