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02489479/2024-274249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文号: 成文日期: 2024-05-31
发布单位: 杭州市城乡建设委员会 主题分类: 城乡建设(含住房)
杭州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市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第95号提案的答复
时间:2024-05-31 15:15      来源:杭州市城乡建设委员会      浏览次数:

贵委在市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进一步优化未来社区建设,助推我市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的建议》(第95号)收悉。经我委主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会办,现答复如下:

一、已开展工作

未来社区是推进共同富裕先行和省域现代化先行,从宏观谋划到微观落地的变革抓手、集成载体、民生工程、示范成果。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建委坚决贯彻省市决策部署,持续发挥统筹牵头作用,积极探索创新,高质量全域推进未来社区建设,助推我市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具体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推动多元参与,探索长效运营

一是发动居民广泛参与。未来社区建设始终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将群众满意度作为验收合格的关键指标,在未来社区谋划创建、建设实施、验收运营等阶段都广泛开展调查研究,实现全过程共建共治共享。二是不断完善运营机制。2023年,我市出台全省首个未来社区运营指南,针对不同类型的未来社区,全面落实运营前置理念和运营单位全过程参与要求,就方案规划设计、投融资方式、运营主体、运营标准、运营模式等提出指引性意见,帮助和指导项目主体提高自我造血能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长期平衡,减轻对财政资金的依赖程度。三是持续壮大产业联盟。2022年,我市发布了杭州市第一批未来社区优秀服务商名单,重点覆盖“一老一小”等民生关键领域与专业运营领域,大力激发市场供给潜力,实现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的双向发力。通过发布优秀案例等形式,与省风貌办组织的未来社区产业联盟密切联动,加深各领域服务商业务交流,实现优质服务降本增效,进一步优化行业生态,培育更多的优秀综合性服务商和专业性服务商,为社会力量参与未来社区建设营造更好的市场环境。四是开展片区化运营试点。如西湖区翠苑街道、上城区闸弄口街道、拱墅区天水街道打破社区界限,在街道范围内推广“市政+物业+商业”的综合化片区运营模式,进一步降低了全流程建设、运营成本,提升了服务品质。

(二)强化资金保障,完善政策体系

我市在贯彻省级政策的基础上,率先出台一批特色政策,着力完善政策保障体系。一是出台《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高质量全域推进未来社区建设的实施意见》,从规划体系、项目建设、运营服务、整体智治和政策支撑等多方面提出我市总体解决方案和创建要求,为各区、县(市)全域推进未来社区创建提供方向指引和政策支撑。二是研究制订全省首个市级财政性资金专项奖补办法,以老旧小区创建未来社区项目补助为重点,对成功创建省级、市级未来社区项目进行分级分类奖励,并明确奖励性资金可统筹用于辖区内创建工作,在3年时间内计划安排约12亿元专项奖补资金,为推进我市未来社区建设提质扩面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三是发布《杭州市未来社区(完整社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明确每年新创建未来社区不少于100个的年度目标,到2025年累计创建未来社区500个以上,覆盖全市40%左右的城镇社区,为全域推进未来社区建设排好“时间表”、画好“路线图”。

(三)盘活闲置资源,补齐公服短板

一是盘活存量空间,拓展公共服务。通过拆除、腾退老旧小区现有空间,盘活企事业单位闲置用房,整合社区用房、产权置换、征收改建等办法,着力增加“一老一小”服务供给。自未来社区创建以来,我市累计已打造社区综合服务中心170余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160余个、托育机构照护驿站300余个、社区食堂180余个,盘活利用企事业单位存量用房面积约11万平方米,公共服务均衡性和可及性显著提升。二是摸清社区底数,补齐公服短板。2023年以来,我委持续开展城镇社区专项体检工作,通过体检掌握并录入了8大类20小类共2.4万个公服设施的数据情况,形成公服设施体检指数,为社区补短板提供依据和方向。指导各区制定《2023年公共服务补短板行动方案》,优先将公共服务能力评价指数排名后10%的社区纳入补短板行动计划,以“一老一小”为重点,相继开展了1400余个补短板项目,形成了“调查—评估—提升”的动态闭环。

二、下一步工作

下一步,我委将按照省市部署要求,以高质量全域推进未来社区建设为目标,抓好《杭州市未来社区(完整社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的落实,围绕存在的问题短板,着力强化改革攻坚、靶向发力施策,加快解决我市未来社区创建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发展瓶颈。

(一)聚焦长效运营,持续提升服务效能。挖掘和打造一批专业化程度高、社会责任感强、服务多元化、业主黏性强的本土化社区运营品牌。进一步探索和推广上城区“空间运营师”、余杭区“村社联动模式”等新模式。鼓励开展强社惠民改革,整合街道资金、资产、资源,扩大“大物业”服务试点,提升社区自我造血能力,进一步降低未来社区运营对财政的依赖。

(二)聚焦全域推进,持续推动项目落地。积极开展街道全域类未来社区试点,持续推动未来社区建设提质扩面,高质量推进项目开工建设,稳步提升未来社区覆盖率。落实发改、民政、卫健、教育等各条线要求,将未来社区建设工作与嵌入式社区服务设施、老年友好型社区和无障碍社区等专项工作做好融合,协同推进“一老一小”、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等优质公共服务资源下沉社区,进一步强化项目、资金、土地等要素保障。

(三)聚焦急难愁盼,持续补齐公服短板。常态化开展城镇社区专项体检工作,进一步摸排短板社区和短板设施,围绕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精准推动社区公共服务补短板行动,全面构建城镇社区5分钟、15分钟公共服务圈。通过补短板行动,赋能社区公共服务资源的配置重塑,推动社区各类公共服务资源更加均衡、可及、优质。

感谢贵委对未来社区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联 系 人:市建委房开处  陈铿

联系电话:85254106      传真:85254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