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2489479/2024-274215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文号: | 成文日期: | 2024-05-14 | |
发布单位: | 杭州市城乡建设委员会 | 主题分类: | 城乡建设(含住房) |
您在市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推进旧改类未来社区建设的建议》(第119号)收悉。经我委主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财政局会办,现答复如下:
未来社区是推进共同富裕先行和省域现代化先行,从宏观谋划到微观落地的变革抓手、集成载体、民生工程、示范成果。近年来,市建委以未来社区创建、老旧小区改造等重点民生工作为抓手,以“应民生之需、护民生之安、强民生之基”为根本导向,统筹引领、协调各方,先行先试、探索创新,聚力推进未来社区建设提质扩面,高质量打造旧改类未来社区的示范样本。
一、关于统筹配置场景建设指标方面
(一)在推进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通过多渠道挖掘空间等方式来增设公共服务设施。在小区内部,通过拆后土地(违章或围墙)新建、原有建筑改建、既有空间复合利用等方式,新增公共服务设施。如西湖区翠苑一区通过对自行车库等建筑的改造,将小区内资源串珠成链,建设集婴幼儿成长驿站、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老年食堂等服务为一体的民生综合体;在小区外部通过片区化改造,跳出小区看小区,挖掘周边空间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如拱墅区大关西苑通过对五个相邻小区的整体式片区化改造,新增或提升改造21项配套设施。
(二)省建设厅联合省发改委、省自然资源厅下发《关于稳步推进城镇老旧小区自主更新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试行)》(浙建〔2024〕2号),明确居民自主更新项目可适当增加居住建筑面积、增配公共服务设施,涉及相应详细规划调整的应依法调整。同时,在居民自主更新类改造项目实施过程中,立足国土空间刚性管控要求,依据小区居民扩面需求和新增公共服务面积等因素,对项目给予容积率支持,有效提升居民改造意愿。改造项目做到对内对外指标“三改善”,即改造区域内彻底消除危房,建筑间距、日照、绿地率等指标有改善;改造区域周边建筑各类指标有改善;改造区域整体环境、公共配套服务有明显改善。
(三)配合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已修订完成《杭州市国土空间规划公共服务设施配套规定》,形成“10—15分钟、5分钟、地块”三个层级配置体系,并在单元详细规划编制中进行了落实,单元详规批复后将传导至地块规划条件,有效补齐配套短板。同时,出台《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高质量全域推进未来社区建设的实施意见》(杭政办函〔2023〕52号),明确通过利用和改造既有建筑植入公共服务功能,合理利用社区毗邻插花地、边角地、低效地等空闲存量用地增建公共空间和设施。
(四)在旧改类未来社区创建中,鼓励通过拆除、腾退老旧小区现有空间,盘活企事业单位闲置用房,整合社区用房、产权置换、征收改建等方式,着力增加“一老一小”服务供给;通过鼓励盘活存量资源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鼓励闲置和低效利用的商业办公、旅馆、厂房、仓储、科研教育等非居住存量房屋改建为保障性租赁住房,用作保障性租赁住房期间,可不变更土地使用性质、土地使用年限,不补缴土地价款。自开展未来社区创建工作以来,已累计在旧改类未来社区中打造社区综合服务中心17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168个、婴幼儿照护服务驿站312个、社区食堂189个,盘活利用企事业单位存量用房面积约11万平方米,公共服务均衡性和可及性显著提升。
二、关于积极拓宽资金筹措渠道方面
在全省范围率先印发《杭州市城镇未来社区创建市级专项奖补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以老旧小区创建未来社区项目为重点,对成功创建省级、市级未来社区项目进行分级分类奖励。随着未来社区建设进一步提质扩面,迈向全域,创建数量远超预期,市级财政安排的12亿元奖补资金难以覆盖2022年—2024年的创建计划。我委积极与财政部门沟通,争取提升奖补预算,2023年安排预算3.5亿元,年中调整增加1.24亿元。同时,及时调整资金奖补政策,适时出台了《关于〈杭州市城镇未来社区创建市级专项奖补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补充通知》,确保已创建社区可以享受到奖补资金。
三、关于推动建立可持续运营模式方面
(一)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在全省率先出台《关于深化区域党建联盟助力未来社区建设的通知》,推动建立区域未来社区党建联盟,纵向联动市、区两级有关部门和行业党组织;横向协同多方主体共建力量,充分激发各方参与,将各类资源下沉到社区,共同破解建设推进中的问题短板,把推动社区内基层党组织、社会组织和市场主体互联互通互动、共建共治共享作为提高社区治理质效的有效路径。
(二)引导市场主体参与。联动街道、社区开展协同共建,创新形成了三大标志性建设运营模式。社企联动,联合区内国有企业协同开展社区建设。临平区龙兴未来社区统筹共建单位和行业系统,成立社区“邻里汇”党建联盟,依托联盟单位资源力量,推出邻里守望互助、“时间银行”养老服务,解决居民的需求痛点。片区联动,通过多片区整合建设方式优化公共资源配置。西湖区翠苑街道统筹协调将52个老旧小区、翠苑辖区楼道以外的33条小区道路和背街小巷、1.5万方共10个民生综合体资产打包,交由第三方进行统管运营,解决了老旧小区运营平衡难问题。大物业联动,通过“物业+运营”统筹组织方式促进未来社区长效发展。上城区采荷街道将135万方物业、相关街巷物业及若干4S服务驿站打包,委托第三方专业运营主体开展运营管理,通过资源整合、以盈补欠、管理联动等方式“降本增效”,促进未来社区可持续运营。
(三)建立多方协同机制。建立社区、业主、物业、相关运营主体共同参与治理的联动机制,营造“共建共治共享、交往交融交心”的良好氛围;发挥社区运营团队、社会公益组织、群众自治力量的作用,组织开展针对不同年龄层次、不同兴趣特长的各类社团活动,加快构建熟人社会,形成“我以社区为家、我在社区当家”的心理归属感。
四、下一步工作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摸清我市旧改类未来社区创建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困难瓶颈,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持续加强旧改和未来社区联动。积极推动老旧小区改造与未来社区建设在规划统筹、场景建设、技术标准、政策资金四个方面的联动推进。联动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和城乡风貌整治提升,鼓励多个社区连片开展创建;整合社区及周边空间资源,重点推进邻里活动、养老托幼、健康管理、商业服务、社区治理等基础公共服务落实;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求,加快社区范围内公共服务均等普及,努力实现社区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均衡、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高水平安全。
(二)聚力盘活闲置资产。积极推动组织、国资、财政、建设、规资等部门合作,对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存量办公用房、用地进行再清理,鼓励相关单位将自有闲置土地、存量闲置房屋低偿或无偿提供给街道、社区,用于增补养老托幼、医疗卫生等重点服务场景;积极协同发改部门开展嵌入式服务设施试点建设,将嵌入式服务设施试点建设与未来社区建设相结合,加快推动公共服务设施嵌入社区,补齐硬件短板,提升保障水平。
(三)积极争取资金保障。主动与嵌入式社区服务设施、老年友好型社区和无障碍社区等专项工作做好融合,积极争取发改、民政等各条线专项工作资金支持,在场景建设中统筹用好各条线的奖补资金;努力拓宽资金来源,探索通过引入社会资本、空间换服务等方式破解资金难题,通过财政“小投入”撬动社会“大资本”,为推进我市未来社区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四)持续探索长效运营。积极探索引入地方城投或国有企业作为失管小区物业纳管承接单位,允许管理范围内相关服务打包交由大物业公司统管;积极培育、引入综合集成运营商和托幼、养老、社区商业等专项服务运营商,激发市场活力和供给潜力;鼓励开展强社惠民改革,整合街道资金、资产、资源,扩大“大物业”服务试点,提升社区自我造血能力,进一步降低未来社区运营对财政的依赖。
感谢您对未来社区建设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联 系 人:市建委房开处 俞钰通
联系电话:85254224 传真:85254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