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中的马军师傅。
随着时代的变迁,杭州公交的车辆品质、服务品质都在不断升级,公交司机作为“一车之长”,总是由他们向乘客传递贴心服务与人情温度。
今年中秋小长假前夕,杭州公交推出了一项新颖的服务举措——以一位勤勤恳恳的公交司机马军为原型打造的“AI老马”,出现在杭州公交微信公众号、公交车载移动电视及部分热门站点的电子路牌中,为市民乘客介绍杭州公交的各类创新服务举措、提供出行建议等全方位智能化服务。只要你有搭乘公交的需要,就一定见过这个“AI老马”。
认真勤恳36年 他是杭州万名公交司机的缩影
1922年开通的杭州第一条公交线路——环西湖公交线,正是7路车的前身。历经百年风雨,它见证了杭州的沧桑巨变,也承载了无数市民与游客的美好记忆。
今年以来,7路车的一组客运数据,见证了我市旅游业的蓬勃复苏态势:春季旅游旺季期间,7路的总客流约160万人次,最高日客流突破8万人次;国庆节期间,最高日客流量达到7.6万人次;进入11月以后,双休日的日均客流仍然达到3万人次左右,稳居景区公交线路之首。
7路车司机马军可以说是对这条线路最有感情的人了。
“我18岁进入杭州公交集团,先做了一段时间乘务员,后来转岗成为一名驾驶员。我开过306路、18路、游9线等多条公交线路,还是上世纪90年代双层巴士和杭州首批敞篷车的第一批‘尝鲜者’呢。”马军回忆道。2000年,他加入了7路车的司机队伍,现在是车队里资历最深的司机之一。凭借出色的驾驶技术,他的安全行驶总里程已经超过了92万公里,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全能型驾驶员代表。
每年国庆假期的运送任务都是一场“硬战”。长假第一天,马军清晨6点就已经赶到了停车场的调度大厅,开始做发车前的准备,6点30分,他正式驾车前往7路的起点站城站火车站。
无论是对出门晨练的老年人,还是对中午逐渐聚集起来的景区游客,马军都会耐心解答他们的问题。在车子行驶的途中,他始终高度集中精力,将公交车稳稳地开向目的地。
在灵隐公交总站歇班休息时,热心的马军也时不时放下手中的盒饭,主动为寻求帮助的乘客带路、答疑和解忧。直到运营结束回到停车场,他还不忘完成车厢卫生清洁等一系列收尾工作。日复一日的兢兢业业,马军正是无数勤勤恳恳公交人的缩影。
被选中成为“AI老马” 让公交出行服务更加智能
2024年中秋小长假前夕,杭州公交集团推出了全国公交行业首个真人AI数字人“老马”。杭州公交集团在众多一线司机中筛选,最终,马师傅脱颖而出了。
陌生人初见马军,只觉得他相貌普通,说话耐心和气,但这样的脾性,正与杭州公交司机这个群体一样,平凡无闻,总是坚守在为市民乘客服务的岗位上。
“我们综合考虑了马军师傅在公交领域的多年来的付出和贡献,以及他亲民、敬业的形象,最终决定以他为原型,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对他的形象进行数字化复刻。”杭州公交集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马军自己也感到十分惊喜。“其实我以前不太了解什么是人工智能,直到亲身参与,才多了一些了解。”
技术部门对马军的外貌、表情、动作、声音等多方面特征进行了采集和模拟,来尽可能地还原真人的形象和行为特点,以便更贴近乘客群体,做好交互和播报。一个星期左右,“AI老马”就诞生了。
在公交移动电视荧幕中的“老马”穿着笔挺的公交制服,表情自然,介绍各项举措时抬手示意也很生动。他为市民乘客提供出行建议、介绍公交创新服务举措,就像是乘客的一个智能出行伙伴。
“现在,有熟悉我的老乘客见到我会说,马师傅,我看到你上电视了,我都会和他们解说,电视上的不是我的真人,而是AI数字人,大家也都觉得十分新奇。”马军笑着说。
“AI老马”的出现,将传统与现代、人文与科技完美融合,提升了公交服务的智能化水平。对马师傅来说,这也是一种全新的动力:“被选中成为‘AI老马’我感到十分荣幸,也时刻督促着我在今后的工作中为市民乘客提供更好的服务,延续杭州公交为民服务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