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744126298/2024-275712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文号: 成文日期: 2024-11-05
发布单位: 市委金融办(市地方金融管理局)、市委金融工委 主题分类: 其他
杭州市委金融办关于市十二届政协三次会议138号提案的答复意见
时间:2024-11-05 15:31      来源:中共杭州市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杭州市地方金融管理局)      浏览次数:

民革市委会:

贵委在市第十二届政协三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深入推进钱塘江金融港湾建设,更好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建议》收悉,感谢贵委对我市金融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对建议中的内容,我办会同市数据局、上城区政府、萧山区政府等单位进行了研究,现结合工作实际,将相关内容回复如下:

一、关于“高水平供给,回归金融价值服务实体经济”的建议

服务实体经济是金融的天职。多年来,我办持续实施融资畅通工程,着力推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是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普惠小微、制造业等重点行业以及全市重点项目融资力度。2023年,全市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分别新增805亿元、2006亿元,余额增速分别为22.3%、20.6%,均显著高于各项贷款增速。二是深入实施凤凰行动升级版,推动优质民营企业通过资本市场做大做强。2023年全市新增上市公司22家,其中21家为民营企业。截至2023年底,全市上市公司总数达302家,稳居全国第四。三是加快推进科创金融改革,依托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契机,探索科创金融专营机构认定标准,引导金融机构创新科创金融产品服务,推动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科创企业信贷规模扩面增量。截至2023年底,我市科创贷款达3353.45亿元,同比增长22.5%,增速超全省平均水平。

诚如贵委所言,提供高水平的金融供给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关键,后续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一是强化政策保障,制定并实施《加快金融要素保障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聚焦现代金融产业发展,提升金融服务新质生产力质效。二是修订完善银行、保险机构综合评价办法,深化市政府与金融机构战略合作机制,引导在杭金融机构建立“敢贷、愿贷、能贷、会贷”机制。三是加快推进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优化科创金融供给,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民营科创企业服务力度,力争推动科创贷款增速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

二、关于“推进一体化,构建金融生态发展格局”的建议

我办突出新兴金融先发优势,积极推动金融发展生态日趋完善。在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方面,我办依托浙江省股交中心总部在杭优势,支持省股交中心以杭州为总部,深化区域性股权市场浙江创新试点,与全国性证券交易市场建立互联互通机制。2023年,成功获批股权投资和创业投资份额转让试点。在做大在杭金融机构方面,我办积极支持并推动在杭金融机构总部通过增资、争取金融牌照等方式做大做强。2023年支持连通公司增资15.6亿元,杭州银行、浙商银行等在杭银行机构总部也正筹划增资事宜。2023年,我市更是出台奖励政策,对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按其向社会募集资金补充实收资本1%的比例给予一次性补助,最高不超过1000万元。

下一步结合贵委的建议,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深化区域性股权市场浙江创新试点,建设完善科创助力板、生物医药板、科创人才板、专精特新板、共同富裕板,建立健全与三大交易所及新三板之间的“专板对多层”挂牌机制。二是推进创投股权和私募股权份额转让平台建设,开展股权投资和创业投资份额转让试点工作,建立与私募股权投资市场相适应的报价转让系统与机制。三是加快落实金融机构增资奖励政策,释放政策红利,助力在杭金融机构通过增资做大做强。

三、关于“业态高端化,打造特色金融总部基地”的建议

近年来,我市紧紧抓住钱塘江金融港湾建设契机,以杭州金融城、钱江世纪城为核心,强化金融机构招引集聚,目前全市共有各类金融业态2000余家,省级以上银证保持牌金融机构超300家。省股权交易中心、省金融资产交易中心、杭州产权交易中心等金融要素平台,浙江银保监局、浙江证监局等金融监管部门均设在钱塘江金融港湾核心区,目前,港湾核心区已是全省金融机构总部的集聚高地。2023年,为进一步强化金融资源集聚,我们出台了《关于建设现代金融创新高地 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及配套奖励细则,其中对持牌金融机构总部、金融控股公司等优质金融机构落户我市明确给予财政奖励,同时对于管理规模超百亿的资产管理机构总部给予一次性奖励,进一步提升金融招商政策吸引力。

下一步,我们将聚焦引新育强,进一步引导推动更多金融机构总部在港湾落地。一是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加快推动现代金融高地政策落地兑现,提升政策兑现便利化程度,释放政策红利,为属地招商提供政策支持。二是强化市区联动,优化金融招商机制,推动上城区、萧山区等港湾核心区域,精研金融赛道布局,做好项目盯引,加强靶向招商、清单招商、敲门招商,争取落地更多优质的金融产业项目。

四、关于“挖掘大数据,激活金融发展科技动力”的建议

杭州作为金融科技的先发城市,一直以来,始终坚持将科技赋能金融作为我市金融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亮点特色,据《2023全球金融科技中心城市》报告,杭州金融科技消费者体验指标连续6年全球第一。在数字金融产业方面,先后成功招引世界银行全球数字金融中心、蚂蚁集团全球总部、连通公司(全国首家中外合资银行卡清算机构)、中资管金融科技研究院等一批高能级数字金融项目落户杭州,连连数字成功赴港上市,数字金融产业集聚效应进一步强化。在金融数据整合方面,市数据局依托市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已归集、编目公积金中心、市金投集团、银行的部分批量数据和接口,比如杭州市委贷银行网点信息、浙江杭州工商银行抵押权登记信息查询、浙江杭州联合银行抵押注销结清信息查询、浙江杭州浙商银行注销信息查询等,为省、市、区各级单位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同时,为进一步整合资源挖掘数据潜力,市金投集团成立了数据交易所,并在此基础上组建市数据集团。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坚持数字赋能,推动数字金融大力发展。一是大力推进金融和科技深度融合,高水平打造杭州国际金融科技创新和应用中心。二是稳妥推进数字人民币试点。根据国家统一部署,继续拓展数字人民币试点应用,进一步提升数字人民币应用的行业覆盖面、县域贯通度、群众体验感,打造杭州数字人民币应用标志性场景,提升杭州数字人民币试点辨识度。三是有力承接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和资本市场金融科技创新试点,组织做好试点项目申报认定,以试点为契机,助力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

五、关于“推进网格化,优化金融发展服务环境”的建议

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是要为企业和民众提供便捷的金融服务。近年来,围绕提升金融便利度,我们积极发力。一是依托国家级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契机,以一线分支机构为重点,组织开展科创金融专营机构认定工作,推动科创金融服务专业化、便捷化触达科创企业。2023年,共认定科创金融专营机构21家。二是组织在杭金融机构开展“百行万企共依存同发展”金融助力稳经济行动,号召金融顾问送政策入企、送服务上门,金融机构的2万名金融顾问累计服务超18万家企业,投放信贷总额超4300亿元。三是创新打造杭州金融综合服务平台,聚焦服务民营与小微企业,基于互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打造形成一个集金融超市、融资撮合、信用服务等多功能一站式企业金融综合服务平台。截至2023年底,平台已累计帮助11.3万家企业撮合融资金额超3211亿元。   

下一步,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强化科技赋能金融,迭代升级杭州金融综合服务平台,打造集金融供需对接、政策宣传等功能于一体的金融基础设施平台,鼓励金融机构、相关部门和区、县(市)依托平台,创新惠企产品和服务,畅通银企对接通道。二是全面推行数字人民币与电子支付条码互通,推动各银行机构、支付机构大力推广支持数字人民币受理的聚合收款设备,打造智能化、便捷化支付环境。

六、关于“扩展核心区,整合金融港湾周边潜力”的建议

为进一步融入钱塘江金融港湾发展大局,2021年,我们积极推动省里将钱塘江金融港湾核心区沿江扩面,扩面后核心区范围得到有力拓宽:钱塘江北岸从钱江新城向东延伸至钱江新城二期,向西延伸至望江新城、玉皇山南基金小镇;钱塘江南岸从钱江世纪城向西延伸至杭州市滨江区沿江区域。2023年,我办牵头联合省金融局、钱塘江金融港湾相关地市,在上城区建设完成钱塘江金融港湾服务中心,打造浙江和杭州现代金融服务的重要窗口。

为进一步整合周边潜力,提升核心区发展能级,我们将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建好用好钱塘江金融港湾服务中心,强化与钱塘江金融港湾相关城市的交流合作,提升杭州作为港湾核心区的影响力。二是推动钱塘江金融港湾核心区、金融特色小镇等金融集聚区与城西科创大走廊等科创资源集聚区的联动,促进产融合作,提升核心区金融辐射能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