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02489516/2024-275930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文号: 成文日期: 2024-11-25
发布单位: 杭州市教育局 主题分类: 教育
杭州市教育局关于杭州市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富阳9号建议的答复
时间:2024-11-25 20:55      来源:杭州市教育局      浏览次数:

俞民平代表:

您在市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创新郊区县(区)高端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机制,服务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建议》(富阳9号)收悉。经我局主办,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经信局、市人力社保局会办,现答复如下:

一、已开展的主要工作

我市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努力构建完善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强调职业教育在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中的核心作用,为本市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持。

(一)扩充资源,夯实职教类型地位

2023年,市本级职业教育投入21.27亿元,占市本级教育投入总支出的22.47%。全面落实生均拨款制度,其中市本级高等职业教育生均达1.5万元/生,居全省领先水平。全市范围内,各区县也纷纷加大对职业教育的经费投入,支持本区域职业教育的发展。

2022年至2024年,我市中等职业教育资源得到有效扩充,6所中职学校校区相继落成启用。强化县域职业教育力量,新建临安职教中心与西湖职高国家产教融合中心。目前,我市所有县域内职业学校均已达到办学条件标准,校园面积、教学设施等硬件条件均有显著优化,直接促进了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未来三年内,区县职业教育资源还将进一步得到改善,规划新建多个重点项目,包括富阳职高大青校区、富阳区技工学校新校区、余杭科技职高、乔司职高东校区、淳安县育才中学扩建校区等,郊区县(区)高端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能力将进一步加强。

(二)优化布局,动态调整专业结构

根据我市经济发展特点,紧盯新技术和新兴产业趋势,增设了一批新专业,淘汰了部分落后专业。引导高等院校加快传统学科与数字技术融合交叉项目建设、鼓励职业院校推广普及智能制造类专业课程体系、支持中职教育畅通人才培养通道。

2023年,我市高职院校新增网络信息安全、物联网技术应用等43个朝阳专业。2022年至2024年,我市共有24所中职学校新开设了44个新兴专业,其中区县中职学校新增的新兴专业多达30个。当前我市中职学校专业布点总数327个,涵盖了16大行业,涉及45个专业类别,确保了在校生数专业分布与我市主导产业需求相匹配。

(三)适应变革,畅通人才成长通道

持续畅通技术技能人才成长通道。近年来,我市中职毕业生升学比例显著提升,五年间增长近20个百分点,2023年达到84%,提前达成省设定的至2027年中职学生通过多种渠道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达到80%的目标。同年,中职毕业生升读本科院校的人数突破至1379人,中职教育与高等教育衔接的桥梁更加稳固。2024年,我市五年制职业教育招生规模进一步扩大,达到约11500人,相比2023年增长了25%以上。同时,中本一体化人才培养也有新的突破,富阳区职业教育中心与浙江药科职业大学联办“生物制药工艺”中本班,中职学生升学路径进一步拓宽。

积极探索校企一体化育人新模式。参与职业教育1+X证书制度改革,杭州所有中职学校全部参与试点工作,涉及65项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参与试点学生每年累计达1.2万余人次。

(四)校企合作,以产促教共赢发展

优化“政行校企”合作机制,发挥“政府引导、行业牵头、校企互动”作用,聚焦“415X”先进制造业、“315”科技创新、数字经济等重点产业需求,深入推进产教融合,鼓励职业院校与企业合作举办“订单班”“冠名班”,计划到2027年,职业院校与企业合作举办“订单班”“冠名班”超100个。

深化国家产教融合型城市试点。试点以来,累计培育国家级产教融合型试点企业2家、省级33家;省级产教融合示范基地5个;省级产教融合工程项目16个;省级产教融合联盟1家、市级5家;省级产学研合作育人协同项目18个。2021年以来,通过地方政府、行业企业、各层次职业院校深度合作,建设50多家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领域现代产业学院,形成不同层次人才培养梯队。如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与阿里巴巴合作共建全国首家“橙点数字经济产业学院”,萧山技师学院与东软教育共建“数字产业学院”,中策职校与杭州饮食服务集团、省餐饮协会联合成立杭帮菜产业学院。各产业学院全方位培育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夯实数字经济人力资源保障。

(五)育训并举,强化职业技能培训

贯彻“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并重”的法定要求,面向包括企业职工在内的社会各类人员开展相关职业技能培训,2023年全市中等职业教育培训(32学时以上)完成156342人次,有效提升全市劳动者职业技能水平和就业创业能力。

开展职业技能提升行动,2023年投入职业技能提升行动资金3686万元,2024安排3720万元,用于支持实施新时代浙江工匠培育工程,打响“名城工匠”品牌,重点聚焦智能互联、生物医药、高端制造、新材料、绿色能源五大产业生态圈等重点领域,大规模开展有针对性的职业技能培训,迭代“浙派工匠”数字化应用。

(六)政策护航,提高人才生活品质

放宽技能人才落户条件。2023年,会同市公安局、市委人才办等部门,制定出台《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杭政办函〔2023〕33号)。其中,对于技能人才落户提出:45周岁以下具有技师及以上职业资格(或职业技能等级二级及以上证书)、35周岁以下具有高级工职业资格(或职业技能等级三级证书),在市区工作且已由工作单位正常缴纳6个月及以上社会保险(不含补缴),并在市区有合法稳定住所的技能人才,可在市区办理落户。技能人才落户时可随迁配偶、未成年子女,不受婚龄条件限制。

制定出台“春雨计划”,解决包括高端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在内的广大新市民和青年群体在杭就业、住房、生活等方面困难,包括强化就业创业支持、完善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有效提高生活品质、构建完善城市合伙人制度等四大领域举措。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下一步我局将会同有关部门,完善政策供给、创新机制体制,深入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培养更多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推动技能型社会快速发展。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制度赋能体系升级。当前,我市正着手研究制定促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1+X”政策体系。体系将以《关于加快构建杭州市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行动方案(暂名)》为核心,辅以系列不同领域的配套子政策。通过综合性政策措施,全面推动职教体系的优化升级,推进复合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

二是深化产教融合,强化头雁引领效应。推进产教融合“五个一批”项目建设,充分发挥吉利集团、万向集团等作为国家产教融合试点企业的辐射效应,加大产教融合型试点企业培育。统筹政府部门、行业企业、普通高校和职业院校的资源,探索建立产教融合研究院。加速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学院,促进企业与学校间的学区互动合作平台构建,形成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生态系统。

三是升级培养体系,推动高端人才培育。推进职业教育“人才升级”行动计划,持续扩大中高职一体化及中本一体化培养规模。目标至2027年,我市通过长学制教育模式招收的学生比例将达到中职总招生的65%以上,计划平均每年递增7个百分点。鼓励并支持区县中职学校积极探索中高职一体化、中本一体化的教育模式。持续畅通发展通道,提升技能型人才的学历层次,打造一支复合型高端技能人才队伍。

衷心感谢您对杭州教育的关心和支持!

联系人:职成教处 宋小华      电话:89583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