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248984X/2024-275462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文号: | 成文日期: | 2024-10-08 | |
发布单位: | 杭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 主题分类: | 卫生 |
一、建设基层生育咨询门诊50个
(一)总体完成情况。截至9月25日,全市50个基层生育咨询门诊已按照建设规范完成建设,完成率100%,总实施进度为95%。
预计截至9月30日,项目实施总进度可达100%。
(二)主要工作亮点和特色。一是不断完善队伍建设。50个点位均组建生育服务团队,并积极参加2024年杭州市“暖心助孕”行动市级骨干人员培训班,进一步提升人员队伍能力建设。二是持续优化服务流程。持续面向育龄群众开展生育咨询服务,有序推进建立统一助孕档案(日志),健全完善服务流程和工作制度,畅通三级转诊服务机制。截至8月底,已累计开展咨询服务或就诊指导5795人次,帮助联系转诊320人。三是深度开展科普宣教。各地利用新媒体传播、开展生殖健康知识讲座等,广泛普及生育健康知识;通过义诊服务、主题宣传活动以及宣传手册、微视频等,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开展宣教工作,累计187场次,提高了广大群众对“暖心助孕”行动知晓度。
(三)下步工作。继续做好民生实事项目的跟进落实,根据验收标准做好验收准备和绩效评价工作。同时进一步做好总结提炼以及典型案例收集,继续加强宣传力度,扎实推进项目的落地落实。
二、为适龄女生免费接种HPV疫苗1万人次(省、市民生实事项目)
(一)总体完成情况。截至6月30日,全市各区、县(市)已完成首剂HPV疫苗接种工作,共计完成接种人次19679,完成率达到196.8%。
截至9月30日,共计完成接种人次19679,完成率达到196.8%。按照第一针剂与第二针剂间隔6个月要求,11月-12月完成HPV疫苗第二针剂注射工作。
(二)主要工作亮点和特色。一是部门协同有序。市区两级卫健部门与教育部门紧密合作、协同推进,全面做好适龄女生的摸底调查、宣传发动、疫苗接种,有效提升了项目的执行效率和覆盖面。二是宣传发动有效。各地通过进校园、入社区等多种宣传形式,以及线上+线下问卷、宣传视频、三折页、一图读懂等多种宣传材料,有效提高适龄女生的接种意愿和家长的配合度。三是服务举措有力。各地接种门诊开通分时段接种预约,减少等待时间,并充分利用双休日及节假日,减少对学生学习影响。开通接种前后咨询热线,直接回应家长及学生接种HPV疫苗担忧与疑问,解决患者接种诉求。
(三)下步工作。一是做实做细后续接种。各级卫健部门与教育部门将继续保持紧密合作,做好HPV疫苗第二针剂接种工作,确保接种工作的连续性和有效性。二是注重科普宣教。进一步做好科普宣传,提高学校、家长及适龄少女对HPV疫苗的认识,改善对疫苗接种的误解,以实际、惠民的行动大力保障适龄少女健康。三是关注舆情监测。加强HPV疫苗接种舆情监测,密切关注网络舆情和群众来电来访,合理解决群众诉求,做好相关解释工作,提高受众人群接种意愿。
三、重点人群结直肠癌筛查26.9万人次(省、市民生实事项目)
(一)总体完成情况。目前项目持续推进中,截至9月23日,全市已完成任务数292950人,任务完成率108.9%。累计筛查人数1628906人,结肠镜检查13267人,结直肠癌检出102例;累计筛查率:57.51%,规范随访率95.50%,结肠镜依从率42.76%,腺瘤检出率38.11%。
(二)主要工作亮点和特色。为扎实有序推进杭州市2024年重点人群结直肠癌筛查项目,对区域内招募机构、筛查机构及时开展结直肠癌筛查项目中期自查评估工作,形成中期评估报告。组织专家组对重点关注地区进行现场督导,相关问题立整立改,并建立长效机制,确保项目有效实施。
(三)下步工作。一是加强宣传动员,扩大服务范围。继续通过媒体和社区等各种渠道和方式加强筛查宣教,提高居民对结直肠癌防治核心知识的知晓率,进一步普及健康生活方式,持续动员符合条件的重点人群参加免费筛查。二是强化业务培训,提升专业水平。发挥市、区两级肿瘤防办技术指导作用,加强结直肠癌筛查平台数据审核,落实区县级肿瘤防办对招募医院肠镜检查等关键环节的质量控制,督促医疗机构切实做好患者肠道准备宣教以及内镜检查技术指导。三是深化监督赋能,形成长效机制。督促各区、县(市)卫生管理部门针对中期督导及项目开展以来发现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落实整改措施,并形成长效机制,进一步提升群众对结直肠癌筛查的满意度、获得感。
四、重点人群免费接种流感疫苗85.8万人次,实现“愿接尽接”
(一)总体完成情况。8月31日,省疾控中心下拨首批免费流感疫苗46万支,并于9月1日全部分发到各区、县(市)接种门诊。截至9月22日,共接种319230人,任务完成率为37.21%。第二批疫苗39.8万支已于9月中旬全部拨付到位。
预计截至9月30日,项目完成率可达40%。
(二)主要工作亮点和特色。一是强谋划。针对2024年目标人群双重扩大所面临的压力,提前组织各地对常住人口流感疫苗免费接种意愿摸底调查,测算目标人数、明确点位分布、启动项目宣传,力争做到对目标人群宣贯到位、统计准确。二是重宣传。市、区两级卫健部门积极开展流感防控核心知识宣传,让群众了解接种流感疫苗的必要性,实现重点人群“应接尽接、愿接尽接”。三是暖服务。强化接种安全,对不适合接种的受种者暂缓接种,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发生率显著下降。强化服务温暖,推行疫苗接种错时、错峰,为重点人群开辟绿色通道,并提供座椅、热水等贴心服务。
(三)下步工作。一是强化科学宣教,提升接种意愿。持续做好流感疫苗科普宣传,逐步改善老年人对流感疫苗接种的错误认识和理解,全面提升老年人接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愿性,确保在“知情同意、愿接尽接”原则下开展流感接种工作,力争完成全年任务,不出现强制接种疫苗引起社会舆情。二是强化精细管理,提升服务温度。进一步关心关爱基层接种人员,尽量减轻工作压力。结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辖区居民服务需求、日常作息时间等,全面推开分时段预约和周末疫苗接种服务,合理分流接种人群,减少等待时间。三是强化舆情监测,提升管理效能。加强流感疫苗免费接种舆情监测,密切关注网络舆情和群众来电来访,合理解决群众诉求,做好相关解释工作,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五、开展养育照护小组师资培训2000人次、养育照护小组活动2000场,新建“医防护”儿童健康管理中心60家
(一)总体完成情况。截至9月20日,已超额完成2024年度目标任务。建成并通过市级验收“医、防、护”儿童健康管理中心70家,完成率116.67%;已培训养育照护师资3482人次,完成率174.10%;已开展养育照护小组活动3547场,完成率177.35%惠及42220组次家庭,家长满意度93.57%。已拨付中央财政补助资金422.9万元。
(二)主要工作亮点和特色。一是明确项目要求,优化工作部署。制定下发《2024年杭州市婴幼儿养育照护服务提升项目实施方案》《“医、防、护”儿童健康管理中心评分细则(试行)》等,明确项目工作目标、内容要求、实施计划和验收标准,确保项目同质化管理。二是强化过程督导,把控项目质量。定期对区、县(市)项目开展情况进行抽查督导,强化从业人员对养育照护内涵的认识,提升家长科学育儿的知识能力。指导区、县(市)制定涵盖养育照护、儿科专业知识、急救技能等内容的师资培训方案,提升养育照护师资专业素养。三是依托数字赋能,助力项目高效实施。在“浙里办”“善育在杭”上线“养育照护”,统一对外发布全市养育照护小组活动信息,支持线上查询、预约、签到、评价。四是强化政策激励,落实财政保障。对建成并通过验收的“医、防、护”儿童健康管理中心给予10万/家的补助,对养育照护师资培训给予210元/天/人的补助,给养育照护小组活动给予500/场的补助,其中中央财政资金给予50%的补助。
(三)下步工作。我委将依托中央财政支持普惠托育服务示范发展项目,进一步完善养育照护师资培训体系,邀请国家级、省级专业师资团队,共同推出一套融合线上线下教学资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标准化培训方案,以提升养育照护师资培训的整体质量和效果。
六、升级改造区级社会心理服务中心14家
(一)总体完成情况。截至9月25日,已有上城区、拱墅区、西湖区、临安区、富阳区等12个点位完成升级改造,等待项目验收;钱塘、滨江已完成基本硬装及软装采购,预计9月底开展常态化诊疗。
预计截至9月30日,项目总体完成率85.7%,完成进度97.1%。拟于10月中旬开展项目验收,10月中下旬总体完成率可达100%。
(二)主要工作亮点和特色。多措并举构建心理健康服务新形式,余杭区八部门联合出台实施方案,教卫镇街联动,搭建儿童青少年“两中心一平台”,组建队伍、细化流程,常态化提供心理评估、咨询、诊疗和转介服务。上城区“四季花园”社会心理服务中心通过升级优化,积极打造心理健康融合式服务场景,年服务11万人次,得到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领导的认可;市长姚高员、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罗卫红等领导实地调研并予以肯定。建德市社会心理服务中心引入社会组织开展社会心理服务工作,为儿童青少年提供心理治疗、物理治疗、青少年成长训练营、家长亲子课堂在内的多种服务。富阳区社会心理服务中心专门设置以“富阳心理咨询室”命名的公交站点,方便群众来访;开展分时段预约,确保“一人一室”、进出分离,切实做好隐私性保护。
(三)下步工作。一是加强宣传力度。增加线上下多渠道宣传活动,发布宣传海报、短视频,联合社区开展宣传活动,进一步提高居民的心理健康认知。二是提升服务质量。开展内部培训和继续教育项目,提升专业素养和服务能力;强化多元共治,加强与高校、研究机构合作,培养、引进更多心理专业人才,全面提升心理健康服务质量。三是丰富服务维度。通过主动进校、进社区,走访了解百姓所需,有针对性、系统化丰富心理健康服务的广度和深度,进一步提高群众对社会心理服务中心满意度和认可度。四是强化保障力度。督促各地强化保障措施,加大对社会心理服务中心的支持力度,确保项目建设有序、运营平稳、服务持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