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成绩单出炉!涉及商业外摆、首违不罚等举措
时间:2024-01-17 17:22 来源:杭州发布 浏览次数:

1月16日上午,市政府新闻办联合市城管局召开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助企惠民 优化环境”新闻发布会。市城管局介绍2023年实施便利外摆、免审即批、首违不罚等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助力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工作情况,并答记者问。一起来看↓↓


2023年,市城管局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打赢“经济翻身仗”的决策部署,紧扣“全力打造营商环境最优市”的目标要求,实施便利外摆、免审即批、首违不罚、水气保障等助力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专项行动,持续优化政务、市场、法治环境,打造“助力经济新方阵”城管新IP和标志性成果,切实推进“助企惠民 优化环境”,全力实现贴心城管“有求必应、无事不扰”。

640.jpg


2023年,市城管局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助企惠民方面有哪些工作成效,一起来看▼


聚焦增值式服务 

持续优化政务环境


提升用水用气服务质量

一是对标世行评估要求,结合现有法律规范,统一全市供水服务标准,编制供水可靠性管制计划和城市供水服务监管评价办法,进一步督促供水企业健全“管家式”服务标准,做到事前主动联系,事中专人对接,事后及时回访,有效提升用水服务质量。二是开展城镇燃气行业安全评估、企业安全评估、管道燃气特许经营评估和城市燃气专项体检等工作,修订杭州市《燃气行业服务规范》,进一步明确企业服务质量标准和评价指标、评价方法,在开户、点火、缴纳气费、用气报装、瓶装燃气配送等方面增加线上服务。三是推进老旧燃气、供水管网改造,2023年共完工185公里,有力提升用气、用水安全性和稳定性。


推出店招牌菜单式服务

市城管局通过城市道路现场点位照片等实景信息采集,结合店招牌设计标准规范和备案要求,搭建素材数据库,形成店招牌位置、款式、规格、字体、色彩、材质等6大类400多种个性化要素,商户可直接登录“浙里办”贴心城管版面,在线上进行菜单式选择,即可自主完成设计,并一键生成店招牌效果图,为商户提供了多元化的便捷服务。


试点部分领域免审即批

市城管局坚持“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腿”,在生活垃圾经营性服务许可、城镇污水排入排水管网许可等领域,先行先试“免审即批”服务。充分利用已有材料自动抓取、行政处罚案件打通查询等创新举措,精简了审查环节,缩短了办理时间,实现符合条件、直接取证。

640 (1).jpg


聚焦增添“烟火气”

持续优化市场环境


出台“商业外摆”新政

市城管局放宽全市97个商圈、步行街商业外摆的时间、范围及业态等限制,让形式更丰富;下放商业外摆办理权限至属地,推出“打包”统一申请,让办理更便捷;创新外摆场地固化机制,延长户外文化商业活动举办时间,让商户更安心。2023年以来,累计办理商业外摆1140家,指导58个运营主体制定“一场一方案”,创建50条市级、11条区级商业外摆样板路,打造21个特色点位,支持举办户外文化商业活动2163场次。“支持外摆经营 助力经济繁荣”入选杭州市营商环境优化提升最佳实践案例。

640 (2).jpg

助力夜间经济

市城管局组织实施钱塘江两岸、西湖沿线、运河沿线等重点区域夜景灯光提升,以精彩夜景灯光增添城市魅力,助力夜间经济发展。指导打造“今夕共西溪”“如梦上塘”等沉浸式夜游品牌,促进城市文旅夜游项目发展。同时做强保障市容环境的主责主业,加强步行街区、商业综合体等区域的市容秩序、户外广告、景观照明等方面的服务指导,提升城市环境品质,助推夜经济集聚示范区消费场景打造。

640.png


聚焦提升执法规范化

持续优化法治环境


“首违不罚”,提升执法温度

市城管局分两批发布了135项综合执法“首违不罚”清单,其中104项直接与相应领域市场主体相关,在全省率先实现25个综合执法领域“首违不罚”全覆盖。清单发布以来,共实施不予处罚案件7758件,其中涉及市场主体3684件,有效缓解了市场主体因被处罚导致信用惩戒的困境,极大提高了其遵守法律、主动改正违法行为的积极性。采用“线上+线下”受理方式,为企业信用修复提供便捷渠道,2023年全市综合执法部门共为4374家企业出具信用修复确认通知书。


综合查一次”,提升执法精度

市城管局制定《跨部门“综合查一次”操作指南》,对检查清单、检查标准、实施流程和应用场景各环节进行统一规范,开展联合执法检查,统筹推进执法部门“综合查一次”执法监管的推广覆盖,实现“进一次门、查多件事、一次到位”。

640 (3).jpg

规范执法,提升执法透明度

市城管局落实国家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三项制度”和市级15项制度。全面推广行政行为码,实现行政执法全流程在线运行、留痕可溯。健全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对9个领域410项常见违法行为细化裁量基准,实现全市“同案同罚”。


答记者问


发布会现场,市城管局相关负责人,从一网统管的运用、商业外摆的成效、执法规范化建设和创新举措、夜景灯光的提升5个方面介绍了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工作助推营商环境优化提升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问:数字赋能是营商环境优化提升的重要保障,杭州正在推进城市运行“一网统管”,请介绍下“一网统管”在助力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中的工作情况。

答:大家了解到我们正在推行“一网统管”,“一网统管”是杭州市推进城市大脑建设、实现数字赋能“三个一”的重要组成部分。杭州市的“三个一”,就是在行政审批领域的“一网通办”、行政管理领域的“一网共治”、城市运行领域的“一网统管”。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安全是最基本的营商环境。我们推进“一网统管”,出发点就是维护城市安全稳定运行,为营商环境提供有力保障。“一网统管”的服务保障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能够保障整个城市的安全运行。现在城管部门操作的“一网统管”主要覆盖城市安全运行领域的六大块,主要涉及水设施和河道的安全、市政设施和道桥隧的安全、环卫固废的安全、市容景观的安全、燃气公用的安全、地铁运营期保护区的安全,涉及到我们城市安全运行的方方面面。我们通过物联感知检测等手段能够全天候感知六大领域运行情况,自“一网统管”这个信息系统开始运行以来,到目前已发现城市生命体征报警事件1316件,这些都是通过物联感知设备自主发现,随后迅速处理事件,在市民群众还不太知道的情况下,我们已经把这些问题都处理完毕。因此,“一网统管”对营商环境来说有一个最基本的功能,就是保障这个城市的安全运行。同时我们通过监测还能发现水电气的运行情况和保供情况,特别是冬季天然气保障供应的情况,我们会及时掌握、做好调度。保障安全是最基本的功能。

二是减少了各类现场检查,可以避免扰企扰民。刚才介绍中提到的城市安全运行事件基本上是通过数字化的物联感知设备来发现的,我们六大领域涉及51类要素,大约有280多个因子,比如说道桥隧的安全,我们的过江桥梁设计了它的承载重量,它作为一个要素,承载重量之后我们设置一个阈值,哪个阈值超过了就要报警,这样的事件都是通过感知设备发现的,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极大程度地减少现场检查。2023年,全国有的地方燃气安全事件频发,但是通过“一网统管”在燃气安全领域的应用,将安装燃气报警装置接入“一网统管”,我们就可以不用去现场检查,就基本能够掌握燃气运行情况,包括道路施工过程中可能对燃气管道的各种开挖引发的破坏燃气行为,我们都会第一时间通过“一网统管”物联感知设备就能发现,所以,我们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避免大量到现场、到企业、到居民家里去现场检查,极大程度减少了扰企扰民。这个是在助力营商环境特别是政务环境中非常好的一种做法。

三是执法更加有依据,可以减少人为干扰。我们发现问题的机制是数字化,物联感知设备是通过数字技术发现的,整个处理过程发现这个问题之后,后台会自动生成一个事件,然后这个事件会由各个部门从一道环节移交到下一道环节,这一环一环紧扣过去,所以处理的过程也是数字化。同时,我们处理流程也是数字化,就是在后台中已经设置了整个处置流程所有的要素,因此,对各个部门的处理情况也进行了数字化的监管,比如哪个地方哪一个环节如果超过了时限还没有办理,自动形成报警事件,如果没有按照规定及时处理到位,我们就依据系统自动生成的数据进行处置处罚,因此,所有的处理过程都是数字化流程,所有的依据都非常充分,也更加减少了人为干扰。总的来说,“一网统管”是杭州市数字治理的一个重要场景,可以极大程度上提升我们的政务环境、法治环境、市场环境,使我们的企业、居民能够更加感受到公平公正。我就回答这些。


问:去年杭州城管部门推出商业外摆新政措施,到目前接近一周年,目前成效如何?

答:2023年杭州市城管局围绕打赢经济翻身仗的统一部署,创新实施商业外摆的新政,我们对涉及到97个重要商圈、步行街的外摆和文化商业活动给予了极大的支持,进一步营造良好的消费氛围,助推消费经济的发展。主要表现在这么几个方面。

一是商家的办事更加便捷,更加人性化。我们通过商业外摆和临时经营点的备案系统,实现了线上申报材料自动流转,同步进行审核,一件事续批,避免了重复,相当于我们通过线上系统使商家“一次也不要跑”。通过网上的流转,同步我们把这个审批的权限从市本级下移到各个城区,简化了办事的环节,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根据运营主体外摆的要求,对一些场地比如说湖滨步行街,通过一次踏看固化然后打包,系统集成的申请,极大提高了办事效率,我们也作了一个统计,2023年以来我们有58家运营主体涉及商家773家,完成"打包"申报办理,节约时间可以达80%以上。有的商家也是送来了锦旗。

二是专项服务更精准。也就是说,一些连锁店家原来可能需要办的时候都是一家一家,就算网上创新之后也是一个个的来办,我们现在对大型的连锁餐饮品牌店会涉及到分布在不同的区域,店家也相对比较多,针对这个我们推出了专人协调对接机制,相当于一次集中办理辖区内所有符合申请的门店,打个比方,我们在上城区仅通过3天对某咖啡品牌16家门店系统集成,统一报备备案,按照原来的流程可能需要7天的时间。对杭州促消费过程当中的品牌首店,我们提供了精准的服务,比如通过商业外摆助推西班牙知名轻食餐厅首店进驻杭州嘉里中心,这个也是获得了好评。

三是商业氛围我们感觉更浓厚了。在推出高品质商业外摆之后,我们全市97个商圈的“人流、消费流”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我们也去现场进行了回头看,对店家进行了上门服务,像万象城这个区域他们跟我们反馈,就是累计办的商业外摆11家,基本上目前都是杭州首店,有6家为浙江首店,整个的人流相比以往没有推出之前也更多了。在西湖景区我们也根据它的需求推出了“湖畔有艺市”的市集,这个市集进驻了45家文创类商家,浓厚了西湖边文化商业氛围,同步也解决了一些就业问题。周边美院出来的大学生自主创业,比如手工创作等,在这里找到了位置,所以也解决了就业问题。

四是商圈品质更加得到了提升。我们现在推出的商业外摆,区别于以往,应该说对它的物理空间品质作了提升,比如说通过绿植的隔离,消费人群的感受度更加好了,像西湖区文三街这边的数字街区,2023年创建为浙江省的"高品质示范街区";拱墅区武林商圈通过外摆打造了城市客厅的大IP,也是评上2023年全国首批示范智慧商圈;同时我们去看余杭区良渚文化村的玉鸟集,它统一规范设置了店招牌和外摆的空间,既获得了商家的个性化的需求,同步整体环境更加美观,也获得了2023年浙江省"户外广告和招牌设施设置样板区"。

总之,杭州应该算是商业外摆的发源地,我们在去年商业外摆的基础上正大力助推外摆经济,老百姓也好,消费者也好,商家也好,应该说获得了双赢。


问:请问杭州在综合执法方面是如何持续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提升法治化水平的?

答:近年来,我局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秉持执法为民理念,锚定"营商环境更优、法治环境更好、人民群众更满意"三大目标,持续深化“队伍正规化、执法规范化”建设,全力打造“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杭州样板”。主要开展的工作有:

一是严格规范执法。大力推进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落实国家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三项制度”和本系统执法规范化建设15项制度,我们编制了《杭州市“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法规指引》和《事项指引》,为基层一线执法工作提供实操性规范指导。

二是严肃执法监督。我们市、区两级综合执法法制保障中心全面落实法制审核职责,通过建立执法质量审核评议、月度案件评查等一系列制度,实现了基层综合执法部门及赋权镇街行政处罚案件法制审核全覆盖。加大督察力度,市区两级组织专业队伍每月落实市域的全覆盖检查,同时自觉接受社会监督,通过聘请专职行风监督员、开展专项督察等形式强化执法监督。

三是回应群众关切。针对群众比较关注的“执法公正公开”问题,我局全面推广应用行政行为码,实现行政执法全流程在线运行、留痕可溯、一码可查、阳光执法。针对“处罚标准”问题,我们也编制印发了《杭州市综合行政执法行政处罚裁量权实施规定》,对9个领域410项常见违法行为细化了裁量基准,让“自由裁量”有了“刚性界限”,实现全市“同案同罚”。

下一步,我们将以“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创建为牵引,开展“案卷质量提升、法治保障护航、数字监督提效”三大攻坚行动,切实抓好“两化”建设, 提升法治化水平。


问:在推进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中,我们综合执法推出的创新举措和实施情况?

答:2023年,我们深入贯彻落实“一号改革工程”的相关精神和要求,对照《杭州市法治化营商环境改革行动方案》,着力解决法治堵点难点问题,使法治化营商环境更优化,市民和企业获得感更增强。具体的创新举措有这么三个方面。

一是拓展场景的“轻微免罚”。公布了两批《杭州市综合行政执法轻微违法行为不予处罚清单》,对25个领域135项事项设置了不予处罚的适用条件,在全省也是率先实现综合执法领域“首违不罚”全覆盖。以擅自占用城市道路为例,这个也是我们大家平时比较多见的,就临街商铺会因为各种原因占用城市道路,比如堆放货物、装修等等,按照规定根据占用面积处以5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现在根据我们推出的清单,对一年内首次违法、占用面积在2㎡以下、没有影响道路通行安全及造成损失的,只要能按照我们要求及时改正,就不予处罚。

二是统筹检查“进一次门”。为有效解决“多头执法、交叉执法”问题,我局加强与市级各执法部门联动,常态化开展“综合查一次”联合执法,并制定出台《跨部门“综合查一次”操作指南》,对检查清单、检查标准、实施流程和应用场景等各环节进行统一规范,这样既解决检查场景的碎片化、检查事项的单一化、检查对象的无序化等问题,又能最大限度减少非必要入户检查,努力实现了“进一次门、查多件事、一次到位”。

三是数字赋能“精准施策”。依托“大综合一体化”派发执法检查任务,统筹全市跨区域、跨部门、跨层级监管与执法部门开展联合检查,并实现监管执法数字应用与基层智治应用的13个领域39类双向贯通,城市治理有奖举报等特色应用顺利接入、有效响应。探索拓展“无人机巡查、桥梁超限抓拍、油烟在线监测、远程语音喊话”等非现场执法方式,有效提升执法效能的同时大幅减少现场执法对行政相对人的影响。


问:夜景灯光是夜间经济发展的重要环境保障,那么我们杭州在夜景灯光优化提升方面做了哪些方面的基础工作?

答:大家都知道亚运会期间杭州的夜景灯光应该是精彩呈现,得到了中外嘉宾的高度评价,夜景灯光确实在夜经济的发展当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保障作用,我们在夜景灯光优化提升方面围绕规划引领、绿色低碳、全域统筹,来整体提升城市夜景的品质,满足游客观赏需求,繁荣发展夜间经济。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独具韵味,我们重点提升了“一江一湖一河”夜景。杭州的钱塘江两岸夜景主要是以诗画钱塘作为基调,对沿江建筑、桥梁及岸线进行了系统的拾遗补缺,钱塘江两岸成为一幅画面,达到以少胜多、澎湃大气的夜景效果;跟钱塘江两岸夜景不一样的是,我们在西湖夜景打造当中突出了"水墨江南"主基调,完成了环湖、宝石山及北山街、南山路沿线夜景灯光修缮与提升,主要是以修缮为主,使整个的西湖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更加融为一体;对G20之后的破损的那些灯具电线这些进行了修缮,所以达到了“水墨江南”的效果。在运河这里面我们主要是以“水墨丹青”作为主基调,对两岸26公里的景观带运河上的17座跨运河的桥梁和10个码头以及部分建筑节点进行了改造,同步突出江南运河历史的文脉,也就是说我们钱塘江两岸,西湖和运河它的基调是不同的,也是根据它的基调进行景观提升的。

二是串珠成线,营造重要道路夜景氛围。基于“锦程”的理念,按照南山路是杭州韵味、西湖大道是庄重大气、中河高架是亚运迎宾、江南大道繁华时尚等四个不同的主题来打造,累计完成了 15.2 公里景观带、11 公里钱塘江堤岸线,和50 个景观节点及沿线建筑等亮化提升,使整个的整体和谐统一又别具韵味。

三是做到联播联控,打造钱江两岸灯光秀品牌。这次在钱塘江两岸的灯光秀品牌的打造过程当中,我们通过“联、留、改、补”这个手法,来对灯光秀的硬件设施进行迭代升级,同时对市、区两级的智控平台进行完善,钱江新城、上城区、滨江区、萧山区四地的灯光秀统一纳入市一级的平台,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还对78 幢楼宇的演绎灯光奠定了基础。在钱塘两岸特别是南岸地区,我们现在去看的话,就是南岸 3 公里江岸我们进行了“音画同频”,这个也是我们比较自豪的,这在全国灯光秀观赏线中也是首创的,也是最长的,使我们的游客、我们的市民感受更好。我们2023年12月份,也就是亚运结束之后,我们钱塘江两岸灯光秀播放时间进行常态化播放,我们周五、周六每天晚上有两场,其他时间一场,也助推了商圈的经济和文旅夜游的项目。

四是我们在夜景灯光打造当中还突出了绿色低碳,引领高质量发展。一方面,我们在景观照明提升改造中,我们通过规划设计和技术规范,全部采用满足或达到绿色节能灯具这个使用,同步我们还试用了新的科技,试点“光储用”一体化技术,在全国首提了“零碳灯光秀”的概念,在未来科技城打造了国内首个零碳灯光秀,同步我们在临平北大街、上城河坊街试点了“零能耗路灯”的改造,同步探索城市照明“零碳”杭州经验。除了这个以外,在绿色低碳方面我们还有一组数据,我们通过政府不出一分钱,也就是说通过合同能源管理的模式,对路灯的LED节能改造,实现了政府不投入,我们统计了一下,38.9万盏路灯改造之后,同期节能的能耗节电率达到45%以上,每年节电达到1.96亿度,相当于折算成电费有1.43亿元,同步我们也折算了一下碳排放这一块,折算减少19.58万吨标准煤的碳排放,也就是说这个路灯的节能改造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政治效益应该说都非常突出,所以我们也在考虑怎样再进一步向中心镇、街和新农村地区进行延伸和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