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02489698/2023-272564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文号: 公开日期: 2023-08-01
发布单位: 杭州市农业农村局(杭州市乡村振兴局) 主题分类: 农业、畜牧业、渔业
关于市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349号提案的复函
时间:2023-08-01 18:30      来源:杭州市农业农村局(杭州市乡村振兴局)      浏览次数:

民建杭州市委会:

贵委在市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促进农村低收入群体增收,推动共同富裕的建议》(349号)已收悉,经商市发改委,现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们以就业、产业帮扶为重点,以兜牢农村低收入群体帮扶为底线,锚定推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跑道,坚持“造血”“输血”并举,不断调动帮扶对象的内在动力。2022年,全市共有低收入农户6.82万户9.18万人。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22849元,比上年增长13.5%,比全市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6.7个百分点。

1.政策引领,精准发力。抓中心。低收入农户的数量多少直接关系到农村的共富质量,为此全市上下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十分重视此项工作,始终把其增收作为中心工作来抓,做到年前有部署、年中有检查、年终有考核,紧盯短板弱项出政策、明项目、促发展。抓政策。以《杭州高质量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行动计划》为统领,以《杭州市数字农业培育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杭州市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为抓手,通过优化顶层设计,不断引领农村农民奔向共同富裕的同时,尽可能在家门口给低收入农户创造就业机会。抓考核。将低收入农户增收情况纳入省市乡村振兴考核、市政府综合目标考核和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考核范围,通过以考促推、以考促干、以考促改、以考促效,扎实推动低收入农户各项工作有序展开。

2.总结经验,推陈出新。盘存量。积极推广“大下姜联合体”模式,制订《杭州市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工作指南》,形成了土地开发、历史人文、山谷经济等12种多元化发展类型和“定制化”招商、“公司化”经营、“联合体”运作和“项目化”带动等多种新型集体经济发展模式。挖增量。推广村集体组建强村公司壮大集体经济,全市全部实现“5030”目标,东部地区75%的村经营性收入超100万元,继续走在全省前列。激变量。运用好区县协作、联乡结村、三百帮促等载体,坚持党建统领整体智治,围绕来料加工式等六种类型,着力打造具有杭州特色的“共富工坊”,吸纳低收入农户就地就近就业。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共富工坊”398家,实现农户人均月增收4000元,带动农民就业33585人。

3.精准实施,整体联动。精施策。认真落实“一户一策一干部”结对帮扶政策,不断健全临时救助体系。会同市民政局、市邮政管理局先后到临安、余杭等地全市低收入农户数量最多的行政村进行调研走访。精监测。做好低收入农户帮促数字化系统维护,动态跟踪低收入农户生产生活现状,动态识别农户因病、因残、因学、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大额费用支出以及收入减少情况,对低收入农户“精准画像”实现自动预警。精帮扶。针对有劳动能力、有发展意愿、缺乏经济基础的低收入农户家庭,着力开展“造血式”现代农业产业帮扶。落实好《杭州市“娃哈哈·春风助学”救助办法》、做好“春风行动”低收入农户重大疾病医疗救助工作。

4.兜牢民生,保障底线。提升就业能力。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两只手”作用,促进人才、资金、土地等资源双向流动、要素高效配置。通过人才培训,积极引导大学生奔赴西部县市创业。拓展就业渠道,鼓励有条件的企业疏解部分业务和岗位到西部山区县市,建设共富车间,设置共富岗位,为当地农村低收入群体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让农民的工资性收入持续稳定地增长。落实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从去年10月1日起,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每人每月1102元调整为每人每月1216元,让困难群众真正共享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红利。

下一步,我们将根据贵委的建议,进一步强化与发挥市级部门和国有企业资源优势,在“促融合、提增收”“促帮扶、提内驱”上做文章,全面推进农村低收入群体共同富裕。

1.聚焦低收入农户精准帮扶。积极发挥基层党组织在低收入农户增收工作的作用,按照协同共享的要求,一是抓岗位创造,计划在“联乡结村”等协作帮扶项目中安排10%左右资金,用于开发保洁员等灵活就业岗位。鼓励乡镇、村以及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设置“共富岗”“爱心岗”和“幸福岗”。二是抓联农带农,进一步梳理现有各类评定类产业项目,计划在新一轮美丽乡村特色村等项目上,主动将“带动当地或周边村低收入农户增收”作为项目申报条件。三是抓工作调度,建立低收入农户增收定期调度制度,将低收入农户增收指标纳入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适当提高两项指标分值的考核权重。对未完成低收入农户增收指标任务的,采取考核一票否优制,不列入考核优秀序列。

2.聚焦强村富民集成改革。按照强村富民谋发展的思路,深入贯彻《杭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决定》,一是鼓励和支持组建乡村振兴联合体、共富体,组团模式推进乡村片区化、组团式发展;二是鼓励和支持组建强村公司、“共富工坊”,拓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途径;三是鼓励和支持发展“飞地”抱团项目,优化资源空间配置。全面深化以集体经济为核心的强村富民集成改革,以“百司千村亿元”和“百地千村亿元”为抓手,打响“市场化改革+集体经济”组合拳。

3.聚焦特色产业富农效应。加强“三茶”统筹,加快建设生态茶园,强化名茶品牌抱团发展,做大做强茶产业生产经营主体。一是协助办好第五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在杭州展示馆进行西湖龙井茶手工炒制技艺及径山茶宴展示。通过炒茶技师考核评定、举办加工技能大赛等多种形式载体,传承非遗手工炒制技艺。二是助力相关部门做好茶历史挖掘、茶文旅开发、茶文化传播,开发相应衍生产品,组织各地因地制宜开展“老字号”茶品牌的保护和传承。积极探索夏秋茶开发。三是积极引导林下经济发展,通过2023年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指导性任务,下拨扶持资金950万元,用于申报林下中药材标准地建设项目。

4.聚焦数字赋能乡村建设。按照一网通管、一屏通览、一键通办的要求,全面贯通应用“浙江乡村大脑”。一是落地浙农富裕、低收入农户帮促等应用场景,推广伊加工等地方特色应用,拓宽低收入农户增收渠道。二是加快数字乡村建设,缩小城乡数字鸿沟,2023年拟新创建数字乡村样板镇(村)125个。三是全面提升乡村数字新基建水平,开展分层分类电商、直播和数字化专项等业务培训,全面提升农民数字技能素养。

5.聚焦乡村振兴共富行动。以慈善信托为契机,不断加强农业农村产业导入,鼓励支持社会资本参与推动镇村抱团发展。一是实施农民“四增工程”促富行动,构建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机制,不断提高低收入农户收入水平;二是实施金融助力共富行动,探索先富带后富财税政策体系;三是实施社会保障稳富行动,打造共富型大社保体系,推动低收入农户享有更高质量的全生命周期社会保障。

衷心感谢贵委对低收入农户增收工作的关心支持!



杭州市农业农村局(杭州市乡村振兴局)

2023年5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