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2489698/2023-272558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文号: | 公开日期: | 2023-08-01 | |
发布单位: | 杭州市农业农村局(杭州市乡村振兴局) | 主题分类: |
马宽委员:
您在市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数字赋能“未来乡村”,智慧引领“共同富裕”的建议》(314号)已收悉,经商市数据资源局,现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数字乡村建设是促进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重要推动力。建设数字乡村既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您的提案客观分析了我市数字赋能乡村建设中存在的不足,提出的针对性建议十分中肯到位,对进一步推进我市数字乡村建设,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主要工作和成效
一是优化顶层设计,绘就数字乡村蓝图。2021年我市率先制定《杭州市数字乡村建设实施方案》,锚定“数字乡村标杆地”总目标,按照“1+5+N”体系框架,建立“市级抓统筹、县级建平台、乡镇优功能、村级重应用”的四级联动机制,全力推进数字乡村建设,聚力打造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引擎、乡村全面振兴的新动能、促进共同富裕的新通道。
二是坚持多跨协同,贯通数字场景应用。我们按照省市县三级全面贯通浙江乡村大脑,落地浙农系列应用,依托浙江乡村大脑和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IRS),开展全量全要素归集,截至目前,累计编制应用目录2174个,数据目录30518个、数据目录归集12460个,基本实现政务系统涉农数据(158个目录)的全归集。积极打造地方特色应用,建德市“建村钉”入选全国乡村治理典型案例,西湖龙井茶数字化管理、临安山核桃特色产业云平台获评为全省数字乡村金翼奖十佳应用。打造15分钟生活圈,“浙医互认”实现了省市县镇村全贯通1042个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医学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共享,四点半学堂、24小时书房等落地乡村,为居民提供触手可及、出门可达的优质公共服务,全面强化农村为民、便民、安民功能,构建“舒心、省心、暖心、安心、放心”的幸福共同体。
三是加强农民数字素养培训,提高农民参与度。我们采用“普训+特训”方式,开展分层分类电商、直播和数字化专项等业务培训。积极引进农创客、新农匠和新乡贤到乡村创业创新,带领农民增收致富,累计培育农创客5128名,连续两年居全省首位。
四是放大平台经济优势,培育数字产业新业态。开展“迎亚运游乡村”和“直播达人进乡村促振兴”行动。推出了22条乡村旅游精品线、12条未来乡村共富引领带、17个国际乡村旅游体验点,遴选了100名直播达人为“乡村直播推广大使”,培育直播电商、跨境电商等新业态,发展休闲农业、订单农业、云农场等新模式,推动民宿、农家乐、乡村康养、文创基地等在线经营,开拓“互联网+”数字营销新路径,2022年农村电商交易额188亿元。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我们会将您的意见建议积极融入到工作中去,重点做好以下三项工作:
一是聚焦数字服务,提升数字乡村运营能力。深入实施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利用好现有益农信息社、村内党群服务中心等既有场所,整合银行、电信、保险、快递等下乡服务,构建1个数字化服务场所、1名管理服务人员、1套长效运营机制、N个数智综合服务场景的1+1+1+N架构,逐步实现每村建设一个“乡村数智生活馆”。支持和引导各地通过招聘农村职业经理人,提升乡村运营管理能力。
二是聚焦统一规范,狠抓数字乡村样板镇村建设。总结数字乡村试点经验,全面推进以县域为单位,统建乡村数字化管理系统、统一乡村数据资源目录,实现数据贯通、应用贯通,提升数字化系统服务于乡村经济发展、乡村治理和乡村公共服务的能力。基于村民用户的角度,整合各类办事、服务事项,提供统一的村民手机入口端,更好的为村民提供指尖上的服务,信息直达的无感服务,提升广大农民群众体验感、获得感和幸福感。
三是聚焦人才保障,提高农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大力培育引进掌握数字技术的高素质农业人才,提高农民信息素养与技能,弥合农民的“能力鸿沟”,培养一支爱农业、懂网络、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激发乡村振兴的内在动力。强化基层政府干部和“农创客”的数字技能,发挥“领头羊”作用。加强与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等合作,组织各方力量,为农民提供多样化、高质量的数字技术指导与服务。鼓励村民深度参与乡村数字生活、未来乡村相关场景开发谋划、评价、选取工作,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数据支撑可行性等多维度综合研判,促进管用好用的数字乡村生活多跨场景的开发。
衷心感谢您对全市农业农村工作的关心支持!
联系人:蔡裕锋,联系电话:85256997。
杭州市农业农村局(杭州市乡村振兴局)
2023年6月9日
抄送:市政府办公厅,市政协提案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