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02489698/2023-272553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文号: 公开日期: 2023-08-01
发布单位: 杭州市农业农村局(杭州市乡村振兴局) 主题分类: 农业、畜牧业、渔业
关于市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166号提案的复函
时间:2023-08-01 19:21      来源:杭州市农业农村局(杭州市乡村振兴局)      浏览次数:

王淑翠委员:

您在市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推动杭州市农业农村领域数字化改革机制的建议》(166号)已收悉,现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您的提案客观分析了我市农业农村数字化改革的实际情况和存在的不足,提出的针对性建议十分中肯到位,对推进我市数字“三农”改革形成一批具有杭州特色的应用成果、理论成果和制度成果,奋力打造彰显杭州“三农”特色的数字化改革“金名片”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主要工作和成效

一是数字乡村建设打开新格局。临安区、西湖区、萧山区、钱塘区、建德市、桐庐县等6个区县(市)荣获2022全国县域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先进县。在浙江省数字乡村金翼奖评选活动中,建德市和桐庐县被评为十佳数字乡村整县制推进案例,全市18个村被评为百优数字化场景先行村,获奖数量占比在全省排名第一。临安区高质量完成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县建设,在全国排名第十。推进乡村5G、光纤及宽带网络基础建设,已经实现重点乡镇及部分行政村5G网络全覆盖,建成乡村5G物理基站1.06万座,实现接入农村社区7190个,覆盖农村地址362.04万个。杭州市本级、萧山区、余杭区、桐庐县、建德市等5个地区积极推进省级数字乡村试点县建设,正在接受省级试点评估。累计下达数字乡村样板镇(村)建设任务335个,努力探索不同层级、不同区域数字乡村建设模式,形成一批可学可看、可复制推广的数字乡村“杭州样板”。

二是数字农业发展拓宽新路径。2022年3月,率先制定出台《杭州市数字农业培育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明确农业产业大脑、未来农场的建设内容和要求,通过培育试点示范,带动数字农业产业做大做强。持续推进数字技术与农业生产深度融合,建设数字农业示范园区10个,认定省级未来农场1家、数字农业工厂31家,种养殖基地数字化改造155家。全市已涌现出西湖龙井、桐庐蜂蜜、千岛湖有机鱼、临安山核桃、建德草莓等产值数十亿元的全产业链10余条。

三是数字化改革激发新动能。杭州市数智农安和钱塘区共同富裕农房租获评2022年度全省农业农村数字化改革“优秀应用”。在浙江省数字乡村金翼奖评选活动中,西湖龙井茶数字化管理和临安山核桃特色产业云平台被评为十佳农业农村数字化改革多跨应用场景。省市县三级贯通浙江乡村大脑,落地浙农系列应用,全面提升乡村大脑能力,有效推进“三农”数据归集。在浙江乡村大脑杭州数据仓建立了农业资源、产业产品、主体人才、美丽乡村等十大主体库,归集资源目录980个、数据9535万余条,浙农码赋码117万个、用码1457万次。

四是农业“双强”行动迈上新台阶。扎实推进省农业“双强”项目,全市25个“双强”入库项目总投资1.1亿元,已全部开工,已完成投资1.08亿元,投资完成率98.18%。完成农业机器换人“一县三基地”项目高质量发展先行县2个,农机服务中心19个、全程机械化应用基地30个、农机创新试验基地3个,第一批13个市院合作项目启动建设。全省农业“双强”行动“赛马”考评,余杭区、临安区获得省委、省政府通报表彰;萧山党湾农事服务中心、临安於潜农事服务中心获评全省首批现代化农事服务中心项目称号。

五是基层数字化治理能力新提升。建立完善统一地址库,迭代升级“基层治理四平台”,重塑以综合信息指挥中心为“小脑”,以综合执法、矛盾纠纷调解、村社网格等力量为“手脚”的基层治理工作体系,全面承接落实各项基层治理工作。围绕事件“事前预警、事中处置、事后跟进”三个环节,开展风险源头防范、事件快速处置、矛盾纠纷化解等工作,全面提升源头治理、应急处置、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如建德市通过“建村钉”构建“市、镇、村、组、户”五级数字治理体系,搭建起全员参与、人人共治的数字服务平台,覆盖全域16个镇街、256个村社,14.2万户、52.6万人,日活跃高达10.72万人。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全面贯彻落实省、市数字化改革决策部署,以省部共建数字乡村引领区建设为契机,积极吸纳您的对策建议,加快推进农业农村领域数字化改革,助力杭州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城市范例。

一是加强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地区5G、物联网和千兆光网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地区网络的速率、稳定性和覆盖广度,为数字技术应用提供良好的使用环境。加快实施数字乡村建设,制定完善一份乡村数字新基建设备清单,积极推动农村水利、电网等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提升农业生产基础,注重打造智慧物流、智慧冷库等产业链基础,实现补链强链。

二是加快推进农业产业数字化转型。深入实施智慧农业“百千”工程,对农业生产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数字化改造,构建“农业产业大脑+数字农业工厂”发展模式,充分释放数字要素对农业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积极利用平台经济,发展乡村新业态,遴选100名直播达人为“乡村直播推广大使”,培育直播电商、跨境电商等新业态,发展休闲农业、订单农业、云农场等新模式,推动民宿、农家乐、乡村康养、文创基地等在线经营,开拓“互联网+”数字营销新路径。

三是提高农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多渠道、多形式培养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技术融合的复合型人才,鼓励支持数字化人才进乡入村。开展数字技术技能培训,提高农民信息素养与技能,弥合农民的“能力鸿沟”,2023年计划开展数字化技术技能培训不少于11期。加强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农业生产管理和直播电商等技能培训,培育更多农创客投身乡村,以人才振兴助力乡村振兴。

四是切实提高应用软件适用性。注重以县域为单位,以浙农经管、浙江乡村大脑等业务数据为依托,运用统一的乡村数字化管理系统,实现数据目录统一、服务入口统一,建立完善乡村基础数据库和专题数据库,完善人、房、企、事、物等基础数据库和农业生产经营、农业农村管理和服务等专题数据库,加快实现农业农村数据全归集、主体全赋码。加快推进“浙系列、邻系列、享系列”在乡村地区的有效贯通,推进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救助、智慧养老、智慧托育等多跨应用场景落地,建设乡村数智生活馆,形成“15分钟公共服务圈”。加强应用集成,特别是手机端应用的统一集成,整合各类办事、服务事项,提供统一的村民手机入口端,更好地为村民提供指尖上的服务,信息直达的无感服务,提升广大农民群众体验感、获得感和幸福感。

衷心感谢您对全市农业农村工作的关心支持!

联系人:蔡裕锋,联系电话:85256997。



杭州市农业农村局(杭州市乡村振兴局)

2023年6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