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2489698/2023-272552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文号: | 公开日期: | 2023-08-01 | |
发布单位: | 杭州市农业农村局(杭州市乡村振兴局) | 主题分类: | 农业、畜牧业、渔业 |
杨敏委员:
您在市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升级数字乡村建设,奋力奔赴共同富裕的建议》(289号)已收悉,经商市数据资源局、市商务局,现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数字乡村建设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您的提案提出的针对性建议十分中肯到位,对我市在数字乡村引领区建设中走在前列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近年来,我市以创建全省数字乡村示范市为契机,不断完善“市级抓统筹、县级建平台、乡镇优功能、村级重应用”的四级联动机制,高标准推进数字赋能乡村振兴,全面推进数字化改革,助推乡村走上共同富裕。2022年西湖区、萧山区、钱塘区、临安区、桐庐县、建德市等6个区、县(市)获评全国县域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先进县。
一、主要工作和成效
一是强化政策引导,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在全省率先制定出台《杭州市数字乡村建设实施方案》《杭州市数字乡村样板镇(村)建设指南》,统筹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美丽乡村等专项资金,重点扶持数字乡村样板镇(村)建设,统筹协调29个市直部门,按职责分工协作,共同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加快推动农业农村领域数字化转型升级。截至目前,已下达数字乡村样板镇(村)建设任务335个。
二是探索数智加持,助力乡村产业振兴。我市持续推进数字技术与农业生产深度融合,出台《杭州市数字农业培育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引导传统农业向机械化、智能化、集成化转型升级。截至目前,已建设数字农业示范园区10个,通过省级认定未来农场1家、数字农业工厂31家,种养殖基地数字化改造155家。制定出台《关于促进杭州市新电商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及实施细则,发挥政策资金扶持的调节作用,做大做强电商平台、MCN机构,引导电商平台等各类主体到乡村布局,截至目前,全市培育建设电子商务专业村280个,培育创建电商直播式共富工坊210个,助力我市农村电商实现转型发展。
三是运用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治理服务。深入推进农村“最多跑一次”改革,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跑零次办”均实现100%,推动乡村治理直通车、乡村数字经济、乡村数字法治等综合应用场景建设,建德市“建村钉”入选全国乡村治理典型案例。打造15分钟生活圈,“浙医互认”实现了省市县镇村全贯通1042个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医学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共享,四点半学堂、24小时书房等落地乡村,为居民提供触手可及、出门可达的优质公共服务,全面强化农村为民、便民、安民功能,构建“舒心、省心、暖心、安心、放心”的幸福共同体。
四是聚焦人才引育,带动农户增收致富。我们采用“普训+特训”方式,开展分层分类电商、直播和数字化专项等业务培训。积极引进农创客、新农匠和新乡贤到乡村创业创新,带领农民增收致富,累计培育农创客5128名,连续两年居全省首位。开展“迎亚运游乡村”和“直播达人进乡村促振兴”行动,推出了22条乡村旅游精品线、12条未来乡村共富引领带、17个国际乡村旅游体验点,遴选了100名直播达人为“乡村直播推广大使”,发展休闲农业、订单农业、云农场等新模式,推动民宿、农家乐、乡村康养、文创基地等在线经营,开拓“互联网+”数字营销新路径。
五是坚持多跨协同,贯通数字场景应用。省市县三级贯通浙江乡村大脑,加强“三农”数据全量全要素归集,目前已建立十大基础数据库,编制数据目录980个,归集数据9535万条。贯通落地“浙农经管”“浙农牧”“浙农优品”“网上农博”等省统建应用,开发“数智农安”地方特色应用,运用数字化手段对杭州地产农产品建立从生产、加工、流通到销售的全链条数据采集、汇总、分析和决策机制,健全农产品全流程追溯和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全市3502家规模主体纳入监管,2023年累计发放承诺达标合格证114万张。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我们会将您的意见建议积极融入到工作中去,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推动乡村数字技术突破提升。结合农业“双强”行动,推进数字技术与农业深度融合,着力推广农业机器人、无人驾驶、动植物生长感知、环境温湿度调控、土壤肥力监测等智能农机和物联感知设备,建设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园。推动农田、水利、大棚、冷库等生产设施的数字化改造,提升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等数字化水平。
二是推动乡村数字服务优化提升。加快推进“浙系列、邻系列、享系列”在乡村地区的有效贯通,推进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救助、智慧养老、智慧托育等多跨应用场景落地,形成“15分钟公共服务圈”。利用好现有益农信息社、村内党群服务中心等既有场所,整合银行、电信、保险、快递等下乡服务,构建1个数字化服务场所、1名管理服务人员、1套长效运营机制、N个数智综合服务场景的“乡村数智生活馆”。
三是推动乡村数字农业提档提升。以“农业产业大脑+未来农场”建设为核心,贯通应用浙农牧、浙农渔、浙茶香等农业产业大脑,为主体生产经营提供数字化决策支撑,充分释放数字要素对农业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大力开展智慧农业建设,以“数字化基地-数字农业工厂-未来农场”为路径,构建“数字+设施”的智慧农业发展体系,运用一批成熟的农场数字化管理系统,支持和推进农业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
四是推动数字人才精准引育工作。加强乡村数字应用开发、智能农机应用、电子商务运营等紧缺人才引育的政策支持,多渠道、多形式培养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技术融合的复合型人才,鼓励支持数字化人才进乡入村。开展数字技术技能培训,提高农民信息素养与技能,弥合农民的“能力鸿沟”,2023年计划开展数字化技术技能培训不少于11期。加强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农业生产管理和直播电商等技能培训,培育更多农创客投身乡村,以人才振兴助力乡村振兴。
五是推动数字乡村基础建设标准统一。更加注重以县域为单位,以浙农经管、浙江乡村大脑等业务数据为依托,运用统一的乡村数字化管理系统,实现数据目录统一、服务入口统一,建立完善乡村基础数据库和专题数据库,统一乡村数据资源目录。制定完善一份乡村数字新基建场景清单,将直播电商、健康小屋、智慧养老等一批设施设备清单化,引导专业机构或强村公司统一化运营。
衷心感谢您对全市农业农村工作的关心支持!
联系人:蔡裕锋,联系电话:85256997。
杭州市农业农村局(杭州市乡村振兴局)
2023年6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