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题专栏 > 重要专题 > 扎实做好“六稳”工作 全面落实“六保”任务 > 六保 > 保基层运转
压实责任 防救结合 末端见效 余杭打造杭州城市新中心森防规范化建设标杆
时间:2023-07-06 16:10      来源:杭州市应急管理局      浏览次数:

全省乡镇(街道)森林防灭火工作规范化建设启动以来,余杭区在全市先行先试,第一时间成立由区森防指办主任担任组长的规范化建设专班,选取径山镇、闲林街道、良渚街道作为试点镇街,严格按照规范化建设“五网一平台”标准加速推进。截至目前,三个试点镇街建设进度达90%,全区各镇街平均建设进度达50%以上,全市乡镇(街道)森林防灭火工作规范化建设现场会在我区成功举行。

一是健全组织体系,强化森防责任“一个核心”。建立规范严密的指挥体系。调整优化森林防灭火指挥部相关负责人和成员单位,区级构建由常务副区长任总指挥、分管副区长任副总指挥、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森防指挥体系,各镇街成立由党政主要负责人任总指挥、党(工)委副书记任副总指挥的森林防灭火指挥所,各涉林行政村建立完善森林防灭火工作组,对森林防灭火工作实行统一指挥、统一部署、统一调度,确保响应迅速、指挥有序、处置有力;建立上下一体的责任机制。全面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的要求,落实行政首长负责制,加强森林防火“林长制”“林区警长制”,层层签订《森林防灭火目标管理责任书》,做到森林防灭火“六有”(有班子、有机制、有队伍、有物资、有演练、有预案)。全面建立包保责任监管机制,落实每个镇街有1名区领导包联、每个村有1名镇街领导包联、每个林区网格有1名村干部包保。落实林业主管部门行业监管责任和林地林木经营单位个人主体责任,明确责任区域和人员,登记造册并配备必要防灭火设备、警示宣传标志,履行森林防火规定义务;建立统筹高效的协调机制。区级、镇街均建立定期会议机制,加强镇街、部门、村社、涉林单位间信息沟通、联系会商、协调配合,在明确职责分工的基础上,建立“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协调有序、运行高效”的协作机制。各镇街、林场公园均签订联防协议,毗邻林区一旦发生火情,即协调调派扑火力量相互支援,做到有火共扑、无火共防。建立常态化督导检查机制,区镇森防指于森林高火险期联合应急、公安、民政等有关部门,组织督导组对重要区域进行综合督导,压实各级森林防火责任,仅今年开展专项督查15次,交办人员责任、火源管控等问题39项。

二是夯实防御基础,推进人防物防“两手齐抓”。织密森林防火巡护网络。组建一支经验丰富、素质优良的护林防火巡查队伍,按照山区2000-3000亩配备一人,重点区域500亩一人的标准,全区配备护林员450人、专职护林员159人,按行政村划分林区网格84个。建立相应的护林员管理制度、巡护日志制度、重点防火期24小时值班值守制度等制度机制,做到平时巡护和重点巡护相结合,仅今年出动巡护车辆180台、巡护人员16000余人次、排查并整改森林火灾隐患85处;织密防火设施阻隔网络。科学规划辖区林火阻隔系统,完善基础道路设施,逐步加大林区路网密度,建设综合防火隔离体系。围绕“引水上山、 以水灭火”理念,全区共建成消防水池131座、瞭望塔19座、防火隔离带214公里、古道林道9条70余公里、高标准防火通道52公里,相关数量位居全市前列。高标准建立高空瞭望“森林智眼”系统,布设红外热成像+AI视频分析技术监控探头97个,最大预警距离3公里,全面接入公安“雪亮”平台,全覆盖监测全区65万亩森林资源;在重林区进出道路、重要涉林村设置应急广播358个、视频监控1390个、电子警察130个,提升全方位监测预警能力;织密火险火源管控网络。区镇森防指全面梳理辖区风险隐患,排摸整理重点林区、重要设施、重大风险点,制定详尽的防火形势分布图。深入排查森林火险隐患,动态形成问题清单、任务清单、责任清单“三张清单”,建立隐患分级闭环整改机制,明确隐患治理时间、责任人、整改措施,针对一般隐患,由镇街森防指办落实责任科办整改,区森防指办抽验;针对重大隐患,由区森防指办督办并实地验收整改情况,形成工作闭环。今年以来新排摸隐患211处,整改完成201处。

三是围绕平战结合,建强森防救援“三支队伍”。建立专职多能的区级队伍。区级投入专项资金1371万,今年已投入659万,建立专职化的区森林消防综合救援队。在人员配置上,以购买服务的形式,招募30岁以下队员30名,其中一半以上为退伍军人或消防战士;在营房设施上,于闲林、瓶窑两镇街分设营房共2260m2,均高标准配备指挥中心、作战室、训练室、学习室等,“双救援中心”辐射全区11个涉林镇街,救援到达时间30分钟以内。在救援装备上,配备运兵车、皮卡车各2辆、森防泵18台、风力灭火机20台、灭火水枪60支等主要扑救器具,以及阻燃服、防火头盔、对讲机、无人机等个人防护与通讯装备。在机制建设上,制定区级队伍人员责任制、指挥救援制度、训练计划、内务制度等系列制度机制,提升规范、专业、高效的森防战斗力;建立站队融合的镇街队伍。全面落实镇街应急消防管理站、综合应急和消防救援队(森林消防救援队)统一组建、统一指挥,建立应急管理站长统一负责制,统一制度上墙、物资装备、人员力量、外观形象标识等7大类建设标准,各应急站平均站房面积达300m2以上,成功创建全市达标站7个。各救援队伍队员人数不少于50人、专职人员不少于10人、具备专业救援经验队员大于50%,共拥有队员821人、其中森防扑火队员350人,配备森林消防车19辆、水泵109台、风力灭火机209台、水枪140支、个人防护装备1000余套、对讲机150台、无人机13台等救援装备,单兵、布控球等可视化指挥设备全覆盖;建立快速灵敏的村级队伍。构建由村森林防灭火工作组指挥调度,以党员、网格员、护林员为核心,村民组长等群体积极参与的快速反应防火体系,在主要涉林村建立村级义务扑火队51支、共765人,配备43台水泵、64台风力灭火机等主要扑救器具,以及300余件刀具、折叠铲、油锯等辅助器具,平时抓好卡口执勤、巡逻巡查、后勤保障,一旦发生火情于15分钟内处置或上报到位。

四是深化支撑机制,提升运行保障“四项能力”。强贯通提升数智力。贯通省“林火智治”平台,打造具有余杭特点的森林防灭火智慧监测平台。在治理端,汇聚资源底数、救援队伍、防火设施、水源信息、重点场所等5类数据,形成森林防灭火安全数字形势“一张图”。在监测端,全面接入“森林智眼”系统97个高清物联探头,通过烟火智能检测算法、视频图像智能识别、大数据模型分析,在平台大屏上直观显示火情地点、时间和等级,辅以无人机巡航系统,为扑救指挥提供第一手信息。在处置端,贯通“162”“141”体系,将森林火险报警信息推送至“余智护杭”平台(原基层治理四平台),由全区网格员、450名护林员于移动端实时接收、15分钟内判断处置,大大提升了森林火情的早期快反处置能力。平台建成以来有效预警730起,预防火情3起、处置隐患240处,成功保障亚运火种采集重要任务;全覆盖提升宣传力。制定“筑牢防火墙,护航亚运会”森防宣传年度计划,紧盯春节、清明、“3·19”宣传日、亚运安保等重要节点,推进“报、网、微、端”立体式媒体宣传,在各级媒体报道21篇、电视新闻宣传8次、播放公益广告2000分钟。广泛开展森林消防宣传“五进”活动,开展“3·19宣传咨询日”“我是小小护林员”等特色现场宣传活动,利用村居广播、LED屏、移动宣传车等载体加大森林防火宣传力度,共出动宣传人员1500余人次、移动宣传车120次、无人机宣传80次,悬挂横幅标语500余条、禁火令1300份,发放宣传资料12000余份,推送短信20万条;严要求提升监管力。贯彻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精神,聚焦生产用火、祭祀用火、游人用火、输配电设施防火、用电设施防火及对特殊群体的管理等重点,完善公安部门协同配合执法机制,今年以来共制止野外违规用火22起、收缴火种180余个、行政处罚4 起、累计宣传教育群众达2000人以上。各涉林村均制定森林防灭火村规民约,规范化建设以来新制定40篇,强化村社森防自我监督能力;筑基础提升保障力。区财政每年投入专项资金1000余万元,用于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扑火队伍、护林巡查队伍建设、防火物资储备库等建设;各镇街将森防工作列入本级财政预算,本年度安排资金500万元。突出激励、考核“两手抓”,区级对镇街森林防灭火工作每月考核并纳入“除险保安”指数,各镇街将森防工作纳入镇村责任人考核,压实工作责任闭环;强化人员激励,为全体救援队员和护林员购买人身保险,实施全区首届“最美应急人”评选,3名救援队员、森防干部获评“最美应急人”称号,形成比学赶超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