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度(1-5月)杭州市消费市场运行情况分析
时间: 2023- 07- 03  09: 58       来源: 杭州市商务局        浏览次数:

今年以来,在社零低位开局的背景下,全市坚决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胜二季度,打赢攻坚仗”决策部署,奋力冲刺“半年红”。3、4月份社零快速回升,5月份实现两位数增长。

一、基本情况

(一)社零累计增速持续增长。5月全市社零增幅14.4%,1—5月增幅9.5%(较1—4月提高1.3个百分点),其中萧山区、上城区、淳安县1—5月实现两位数增长。负增长区、县(市)逐月减少(1—2月5个、1—4月2个、1—5月1个),上半年预计全部转正。(详见附表1)

(二)全市消费市场保持较好恢复势头。“消费在线”平台数据显示,1—5月全市消费金额5297.7亿元,同比增长20.7%。其中夜间消费金额2715.2亿元,同比增长24.8%;外来消费金额1188.5亿元,同比增长29%。

二、运行特点

(一)重点行业持续恢复。监测显示,六大业态总体保持较快恢复势头,呈五升一降态势,但5月下旬受疫情影响,增速较上中旬有所下滑。5月,家电增长21.3%、医药增长19.6%、商场及综合体增长14.4%、餐饮增长12.6%、汽车增长12.5%,均保持两位数增长。超市-15.4%、降幅较上月缩窄8.3个百分点。(详见附表2)

(二)政策效应初步显现。5月印发《进一步提振消费阶段性举措》相关实施细则,政策定向直配的小客车调控指标95119个,据市车管所统计,近6万人名下无车,4万人名下有车。目前指标已使用42170个,其中区域牌照升级和外地牌照迁入36278个,新购车使用指标5892个。区域牌照和外地牌照迁入已接近尾声,接下去指标使用将以新购车为主,政策对社零的拉升作用也将更为明显。各区、县(市)配套汽车消费激励措施,今年以来全市共发放汽车消费券4.1亿元,拉动社零168.8亿元,其中4—5月发放1.35亿元,拉动社零48.84亿元(详见附表3)。14家燃油车企业5月实现销售额9亿元,同比增长12.5%。

(三)夜间消费热度上升。1-5月,我市夜间消费2619.7亿元,同比增长25.8%。夜间消费占比已超过一半,餐饮夜间消费同比增幅高达43.1%。美团数据显示,我市“五一”期间夜间消费较去年假期增长134.2%,深夜时段消费较去年假期增长231.8%。

(四)节日消费带动明显。今年“五一”小长假、母亲节、“520”等节日对客流、销售拉动效果较好。据对全市256家企业消费调查问卷数据显示,节假日期间客流量明显增加的占42.6%。“五一”期间,全市零售、餐饮消费同比分别增长26.6%、127.7%。

三、形势分析

(一)有利因素。一是促消费政策红利加速释放。5—6月开展平台企业消费激励,对头部平台企业将产生较好的带动作用;小客车牌照的消费转化也将带来明显效果。二是企业招引进展明显。2023杭州米其林指南发布,我市成为米其林指南在中国内地的第五个城市。有利于提升我市餐饮业影响力,也能为招引米其林餐饮企业落户加码,进一步带动餐饮消费的热度;柳州螺蛳粉国际营销中心等有影响力的企业也将落户我市。三是重大活动将带动消费升温。6月恰逢西博会、“618”消费购物节等多个节庆活动,有利于拓展消费热点,释放消费活力。

(二)不利因素。一是社零增长仍面临较大压力。限额以下企业拖累社零增长,1—4月全市限下社零增幅仅为6.9%,低于限上企业增幅2个百分点,而省内兄弟城市限下社零基本为两位数增长。新能源汽车零售额增速放缓,今年1—5月,5家头部新能源车企零售额同比增幅66.7%,低于1—4月限上新能源车零售额增幅13.6个百分点。二是居民消费意愿偏低。据银联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我市客单价呈逐月下降趋势,三大商圈客单价均为负增长,湖滨商圈-5%、武林商圈-24%、钱江新城商圈-23%。失业率进一步上升,体现出疫情“伤痕效应”尚未全面消退,5月底疫情又呈现散发现象,居民减少外出消费,内需仍需进一步提振。三是销售高点难以超越。2022年二季度基数逐月抬高,6月份社零710亿元为2022年全年次高点。如京东商城2022年6月零售额48亿元,正常月在10—15亿元;特斯拉2022年6月零售额28亿元,正常月15亿元左右。

四、下步举措

(一)坚决打好“攻坚仗”。对于增长较好的区、县(市)鼓励多作贡献;对于低于全市平均增幅的区、县(市)激励其采取针对性措施,力争少拖后腿;对于负增长区、县(市)督促其尽快转正。联动区、县(市)建立预报预警机制,每月下旬各区、县(市)对整月社零情况进行预测并上报,充分掌握社零工作推进情况,对落后区、县(市)重点帮扶指导。对富阳京东、萧山特斯拉等重点企业走访调研,指导企业充分发挥总部优势,力争在去年高基数基础上实现正增长。充分发挥调度、晾晒、约谈等指挥棒作用。

(二)着力打造“不夜天堂”。4月底,央媒作了题为《看促进消费亮点——西子湖畔的“子夜经济”》宣传报道,全市应趁势而上,借举办亚运会、西博会契机,进一步掀起我市夜间消费热潮。《关于打造“不夜天堂•乐购杭州”的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批准,即将加紧出台实施,从鼓励发展“子夜”经济,升级打造消费场景、消费环境,培育更多夜间消费新热点等多个方面推动夜间消费。致力做好“把消费留在杭州”这篇文章,力争接下淄博、长沙等城市“出圈”接力棒。

(三)全力打响城市“消费品牌”。依托西博会、亚运消费季、中国(杭州)美食节、数智消费嘉年华等系列主题活动,结合端午节假日和“618”电商大促等时间节点,举办500场以上促消费活动。拟结合中国(杭州)美食节,发放1000万元数字人民币餐饮消费券,进一步恢复消费人气,提振消费信心,释放消费潜力,打响“知味杭州•美食无界”“数智消费•共富生活”等消费品牌。

(四)努力发挥政策“乘数效应”。进一步做好促消费政策的宣传、指导和落实,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开展头部平台企业消费激励,向各区、县(市)征集激励活动,争取上半年零售数据有较好体现。加速推进小客车号牌指标消费转化,加快进入由“号牌升级”到“新购车”转换期。通过头部企业招引等政策,招引京东超级体验店、奔驰新能源车区域总部、福特汽车华东区域经销中心等新主体落户我市。紧抓经普年契机,推进优质企业入库纳统。

(五)积极实施“两限作战”。我市社零企业中,限上企业占比较高(限上:限下为65:35),我市1—4月社零增幅在GDP11强城市中排名第6,较一季度上升4位。但今年消费加快复苏,限下企业“反弹式”增长,增幅高于限上企业。从省内来看,兄弟城市社零企业以限额以下为主(达58%—81%,我市仅占35%),因此我市在全省排名进位压力较大。建议一方面巩固大企业增长优势,稳住限额以上企业社零;另一方面注重强弱项、补短板,全力做好限额以下企业服务,特别是对限下社零影响较大的明康汇、物美等企业,做好数据报送指导,鼓励企业拓展线上销售,发挥连锁企业优势,进行数据统筹。

附表1

全市5月份社零总额及增速情况表

属地

1—5月总额(亿元)

1—5月

增速(%)

全市社零总额

2977.5

9.5

萧山区

408.0

23.0

淳安县

37.4

17.1

上城区

437.2

14.0

临安区

91.0

9.4

建德市

50.3

9.1

桐庐县

67.7

9.0

西湖区

343.1

8.8

拱墅区

537.2

8.4

富阳区

181.5

7.1

滨江区

224.9

6.4

临平区

140.8

3.6

余杭区

308.2

2.7

钱塘区

130.4

-4.5

附表2

1—5月重点监测企业经营情况表

业态

5月(亿元)

同比(%)

累计

(亿元)

同比(%)

商场、综合体(25家)

29.7

14.4

157.1

15.8

汽车(14家)

9.2

12.5

46.4

-6.6

家电(4家)

1.4

21.3

6.6

10.3

医药(5家)

22.7

19.6

102.9

13.9

餐饮(3000家)

7.6

12.6

37.9

24.6

超市(24家)

9.0

-15.4

60.4

-17.7

附表3

各区、县(市)1—5月汽车消费券发放情况表

区县

汽车消费券(万元)

已用额度(万元)

拉动零售额(亿元)

上城区

2660

2160

9.4

拱墅区

10600

10600

44.84

西湖区

2375.7

2375.7

10.23

滨江区

1800

1016

4.99

萧山区

12000

12000

55

余杭区

1517.4

1517.4

8

临平区

2200

2200

9.5

钱塘区

2000

2000

8

富阳区

3900

2400

12.4

临安区

600

560

2.95

桐庐县

800

622

2.38

建德市

300

281.7

1.1

合计

40753.1

37732.8

16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