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2489807/2023-272396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文号: | 成文日期: | 2023-06-16 | |
发布单位: | 杭州市生态环境局 | 主题分类: | 环境监测、保护与治理 |
致公党市委会:
贵单位提出的《关于以节能数字化手段赋能工业废气治理,推动我市“减污”与“降碳”协同增效的建议》收悉,感谢对于我市工业废气治理工作的关心和建议。经与市发改委等共同研究,并经我局局长办公会议集体审议,现将办理意见反馈如下:
一、我市工业废气治理基本情况
今年以来,我市着眼亚运环境空气质量保障的最高标准,统筹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工作。
(一)强化治气攻坚,实施专班推进。一是领导高度重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专题听取全市环境质量提升工作情况汇报,开展全市环境空气质量提升攻坚行动。二是组建专班推进。在市大气办基础上,抽调市级部门精干力量组建以分管副市长为指挥长的全市环境空气质量提升攻坚专班,下设综合协调、移动源、固定源、扬尘源、餐饮油烟、政策保障和攻坚督查等7个工作组。
(二)明确年度任务,细化攻坚举措。一是细化工业废气治理目标任务。重点攻坚任务已在《杭州市亚运环境空气质量提升攻坚工作方案》中明确并由市政府办公厅印发(简称“亚运治气攻坚20条”),并倒排工作计划,同时,组织区县分局开展综合业务培训。二是摸清底数加强帮扶。与市级相关职能部门对接移动源淘汰基础数据,结合“多表合一”信息系统梳理全市涉VOCs待治理企业清单,明确年度治理任务并赴全市10个行业300余家企业开展专项培训和帮扶指导。三是落实工程减排措施。围绕VOCs重点行业专项攻坚和“绿岛”项目建设、移动源淘汰更新、35蒸吨/小时及以下燃煤锅炉淘汰改造和炉窑综合治理、水泥企业超低排放和垃圾焚烧企业提标改造以及各地特色行业废气治理等,谋划实施一批大气污染深化治理工程,推进工程减排。四是开展治气数字化管理。建立了“生态智卫”智管服平台,统筹管理涉气重点企业的基本信息,与大气源清单同步每年更新;探索环保“黑匣子”智慧监管试点,推进涉企排污单位安装使用电监管模块,对末端治理设施实施使用监控。
二、有关问题的说明
对提案提及的在工业废气的污染治理过程中,“减污”与“降碳”虽然目标一致却还没有协同,工业废气收集和处理消耗的大量电力的问题,以及通过数字化手段提升政府监管和企业环保管理水平的建议,做如下解释和说明:
(一)关于环保“黑匣子”智慧监管试点工作。针对末端治理设施不正常运行,活性炭长期不更换、以次充好、长期不开、管道破损等现象,以及无组织排放和稀释排放等问题。我局制定了《在部分区(县、市)开展环保“黑匣子”智慧监管试点工作的通知》,根据重点行业的行业性质、监管要点、数据基础等特点,定制设计差别化“黑匣子”智慧监管算法模型,科学合理确定“黑匣子”硬件设备,并制定完善相应数据存储规则、传输规则、预警规则、处置规则。通过对排污单位生产工况、治污设施、末端排口等关键参数的实时采集,融合各类规则和行为判断的边缘计算,实现环境问题智能预警,证据线索自动固定,违法行为精准溯源。目前已经在1家垃圾焚烧厂开始试点。
(二)关于减污降碳协同创新问题。根据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关于支持浙江省开展减污降碳协同创新区建设的复函》的指示,我市正在打造全国首个现代化国际大城市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一是目前已收集梳理实施方案相关准备材料,形成方案基本思路,计划印发《杭州市现代化国际大城市减污降碳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构建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工作体系,积极打造“1+5+5+1”减污降碳成果体系,率先在全国打造更具推广价值的减污降碳的杭州方案。二是研究完善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企业指数,目前已完成企业指标体系建设。三是开展减污降碳协同城市、园区试点和标杆项目建设,目前已成功申报1个省级试点区,2个省级创新园区和2个标杆项目。成功打造2批16家市级标杆企业,协助余杭区在省生态环境厅减污降碳首批试点赛马比拼中获优胜单位。四是建立降碳减污协同数智化治理体系,依托生态智卫大数据管理平台,打造完善降碳减污协同监管平台。通过纵向比较反映各项减污降碳目标、指标、任务措施的进展情况,打通和杭州市能源双碳数智平台的数据交汇,实现对减污降碳协同效果和措施进展的定量化跟踪、评估、反馈。
三、下阶段工作安排和打算
针对提案所述问题和建议,我局将把相关内容结合进下阶段的具体实施方案中,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加快实施污染企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2023年8月底前,对钱塘区、萧山区等“老厂新居”问题突出的污染企业和其他工业企业较多的区、县(市),实施一批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关停退出项目,切实推进“腾笼换鸟”。全年打造市级减污降碳试点标杆项目30个,培育重点行业绩效分级A、B级和引领性企业新增100家,力争总量达到200家,年底前65%的企业达到C级及以上。
(二)分行业开展VOCs专项整治。一方面深入做好调研帮扶。一是开展专项调研。常态化赴各区县和企业开展调研,了解工作堵点难点和企业诉求,研究解决路径。二是入企帮扶指导。继续组织专家团队赴全市工业涂装、纺织印染、包装印刷、化工、橡塑等行企业开展帮扶指导和技术答疑,帮助企业解决VOCs治理相关问题。三是深化政企协商。结合落实省厅环境污染防治协议要求,对全市300多家重点企业,开展“政企协商”,引导重点废气排放企业亚运期间合理安排生产、检修计划,落实自主减排。另一方面一是大力推进包装印刷、工业涂装、纺织印染、化工化纤等重点行业低VOCs含量原辅材料源头替代;全面加强低效治理设施淘汰和无组织排放治理。二是对占全市VOCs排放总量80%范围内的400余家重点企业末端治理设施建设与质量开展全面检查,开展“回头看”。三是推动使用适宜、高效、节能、安全的设施并确保正常运行。规范废活性炭再生利用和管理,力争在萧山区、临安区建成投运2个废活性炭集中再生中心“绿岛”基础设施项目,总处置能力达3万吨/年(含建德1万吨/年)。
(三)拓展环保“黑匣子”智慧监管。一是制定完善相应数据存储规则、传输规则、预警规则、处置规则;二是在其他2家垃圾焚烧厂、5家汽修企业VOCs启动“黑匣子”建设,三是做好“黑匣子”经验总结,功能完善,为全省推广打好基础;四是探索服务功能,指导生产实践。
全力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强化数字化手段,努力推动空气质量稳中向好、持续改善空气质量,是我局下一步的工作重点,我们期盼继续得到贵会的支持和配合。再次感谢对我市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工作的监督、关心和支持。
杭州市生态环境局
2023年6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