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02489807/2023-272391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文号: 公开日期: 2023-07-24
发布单位: 杭州市生态环境局 主题分类: 环境监测、保护与治理
关于市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临安1号建议的办理意见
时间:2023-07-24 13:53      来源:杭州市生态环境局      浏览次数:

徐玉章代表:

您在市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提出的未成对《关于有序推进临安西部生态功能区建设的建议收悉。我局会同临安区及市文广旅游局、市林水局、市发改委、市建委、市规资局等单位进行了认真研究,您的建议十分有意义。经局长办公会议集体审议,现将办理意见反馈如下:

一、相关工作开展情况

近年来,我市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不断加大对临安的支持力度,强化生态环境保护,积极推进绿色共富实践,临安自然生态得到有效保护,城乡人居环境不断优化,美丽城乡实现量质提升。

(一)全域推进自然生态保护工作。一是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评估,完成临安区的全区域、全物种、全网格本底调查,记录到各类物种5057种,发现白盖鸡油菌、苕溪鱲(lú)等全球新物种。临安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果在COP15第一、二阶段会议精彩亮相。二是强化自然保护地监管,开展“绿盾”2022行动,利用卫星遥感、GIS等科技手段,加强生态破坏问题核查巡查。三是深化生态文明示范创建。2022年成功入选2022年省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储备库以及第一批省级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体验地。

(二)着力提升农污综合治理水平。2022年持续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扩面工程项目,临安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行政村覆盖率提升至85.98%,高出年度目标3.69%。在临安区“污水零直排村”试点创建项目上,因地制宜,采用多种途径进行资源化利用探索,取得了丰厚的成果。以指南村2号终端为例,处理量为200t/d,处理后的尾水经强化处理后达到冲厕、城市绿化标准,尾水用于附近农村公厕冲厕和绿化浇灌,每年节水近千吨。同时将村庄内的餐厨垃圾和污水处理产生的运维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用于碳汇林抚育,每年减少碳排放200余吨。

(三)探索生态功能保护与山区产业经济平衡。一是开展山核桃产业生态化治理工作。临安区对龙岗镇、岛石镇等8个主产区乡镇的139个行政村330个自然村进行实地重点调查和认真评估,划定不同属性的山核桃林地禁止经营区62029.8亩。成立山核桃林地生态治理工作领导小组,编制“十四五”《临安水土保持规划》,实施水土保持治理工程,制定《关于加快推进山核桃林地生态治理的实施方案(2019年—2024年)》,出台《临安山核桃林地生态治理项目实施细则(试行)》,全面开展实施“退果还林”、生态化经营工程、经营机制改革三大工程。至2022年,已完成“退果还林”2.15万亩,补助资金1.056亿元。二是提升山核桃生态化经营技术和专业化服务水平,促进林农增收。近年来,相关部门已相继开展了山地喷雾式病虫害防治、干腐病综合防治、山核桃林下灌草群落重建与管理技术、水源保护区山核桃林地生态修复技术等新技术的研究引进和应用项目实施工作,有力推动山核桃药肥“双减”工作,提升山核桃病虫害统防统治的专业化服务水平。同时积极推广林业政策性保险,近两年实行的山核桃花期降水指数保险让许多林农从中受益。三是推进山核桃产业更新,带动生态共富。临安区加快西部工业平台有机更新,对工业集聚点进行合并整合,明确农副产品加工、金属制造及精密制造三大定位。依托西部山区特色,充分利用农村电商发展优势,促进农产品产业延伸,实现农民增收。同时大力扶持返乡创业青年这一山核桃产业数字化、现代化的中坚力量,带动当地产业健康长效发展。

(四)推动文旅项目规划建设助力高质量发展。一是强化顶层谋划设计。市相关部门印发的《关于加快促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杭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发展“十四五”规划》中,均提出要挖掘临安区自然资源禀赋,以规划引领发挥临安区生态文旅优势。临安区也编制发布了《临安区全域旅游规划》、《临安区文旅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清凉峰山地休闲度假发展规划总体策划及概念性项目规划》、《临安区“一廊三圈十八景”全域景区建设专项规划(评审稿)》和《浙西天路户外圈总体规划》等,明确西部生态旅游业的发展定位、方向和业态。二是全面推进文旅项目建设。临安区聘请专家团队,在对临安西部进行详细调研的基础上,凝练主题定位,做实具体项目。有序推进“一廊三圈十八景”首批项目建设。2022年全域景区项目中两个示范型村落景区已完成建设,浙西天路沿线建设有序推进。三是加强临安A级景区培育创建促共富。目前有临安天目山、大明山、浙西大峡谷、太湖源等4家国家4A级旅游景区,红叶指南等10家3A级旅游景区,A级景区总量位居杭州首位。另有浙江省5A级景区镇湍口镇,省4A级景区镇4个。

(五)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乡村振兴。高品质推进绿道建设,2022年共建设临安区绿道42.3km,2023年计划新建绿道11.4公里,改造8.2公里。青山湖环湖绿道、湍口镇环镇慢行道、笤溪两岸绿道、柳溪江绿道获评杭州市最美绿道称号;青山湖环湖绿道获评浙江省最美绿道称号。以绿道为纽带连接民宿、旅游景点、美丽城镇、美丽乡村、商业网点和运动场所,促进旅游、休闲、度假、运动、餐饮、住宿等多样化产业共生发展,切实助推临安区乡村产业振兴。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生态功能区的划分是一个多领域交叉、多目标平衡,宜从长远计的一个区域顶层设计,需要全方位的调研、全系统的评估。在推进现代化生态治理优化实践,构建多中心、网络化、组团式、生态型的市域空间格局的框架下,因地制宜、有序推进。西部生态功能区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需制定长远规划。下一步我局将继续高度关注临安区西部生态功能区建设,并积极配合相关部门,提前介入,靠前谋划,会同相关部门加大对临安的支持力度,进一步探索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平衡关系,让西部山区成为人和自然和谐共生的典范,促进全域高质量发展。

(一)坚持规划先行,助力高质量发展。《杭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指出:坚持“宽视野决策、大区域统筹、小单元作战”理念,推动“东整、西优、南启、北建、中塑”迭代升级。加大城市规划、综合交通、财政体制、城市建设和管理、社会民生等领域统筹力度,加快推动萧山、余杭、富阳、临安全面融入主城区。坚持差异化定位和全面融入杭州都市区导向,深化区(县、市)协作,支持西部县(市)与主城区合作发展飞地经济,实现县域经济向城市经济升级。我们将建议相关部门在编制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中,予以充分考虑临安西部生态功能区建设规划定位,坚持绿色发展导向,科学编制规划,落实生态保护红线,优化用地布局,切实保护生态环境。同时会同相关部门支持临安区全面推进多规融合的乡村单元规划编制工作,结合综合土地整治等专项工作,实现西部地区各镇村的生态、产业提升。

(二)加大保护力度,协同推进自然生态保护。持续推进生物多样性本底数据调查,探索将相关数据纳入“生态智卫”。做好生物多样性主题宣传,建设培育一批生物多样性体验地和亚运生物多样性友好设施。强化自然保护地和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开展“绿盾2023”强化监督,严查生态破坏问题,协调部门依法加大生态破坏问题监督和查处力度,强化排查与问题整改销号。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创建。认真实施新一轮《美丽杭州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指导临安做好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复检工作。

(三)摸清生态本底,推动特色产业健康发展。会同市级相关部门积极支持临安区根据“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同富裕”的战略定位,开展本区域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积极打造绿色共富临安样本。协助相关部门推动山核桃产业健康发展,加快山核桃果实采收、山地施肥、病虫害防治等专用、高效、实用型机械和设施的研究开发和应用推广工作,推进山核桃生产专业化服务水平,有力促进山核桃林规模化经营和林地流转。有效整合现有碳汇造林、防护林营建项目,加快实施退化山核桃林改造,促进山核桃“退果还林”。会同相关部门支持临安区继续做好林业政策性保险推广与返乡创业青年扶持政策保障,助力特色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四)深化文旅扶持,加大项目保障力度。按照文旅融合发展的要求,配合市级相关部门支持临安旅游产业发展,做好2023年度文旅类政府性投资项目谋划工作,在项目的规划方案设计、形象定位等过程中,做好服务和指导,对符合文旅专项资金补助的条件的相关项目建设给予资金扶持。同时依托各类宣传推广渠道加大对“天目叠翠·吴越千年”品牌形象的宣传力度,塑造特色鲜明的生态旅游休闲品牌。多方式引入社会资本投入,不断完善配套设施,丰富旅游业态。支持临安区西部乡镇通过逐年创建,形成“一镇一品”,串珠成链,打造独具浙西天路户外圈资源特色的旅游目的地,以文化旅游带动临安乡村旅游农居增收。

(五)推进环境整治,着力改善城乡面貌。配合市级相关部门持续深化“百镇样板,千镇美丽”工程,统筹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居环境改善。2023年支持临安区创建现代化美丽城镇3个,城乡风貌样板区试点5个,继续实施城乡风貌十大专项行动以及美丽乡村、美丽河湖、美丽庭院、最美绿道、最美入城口等美丽系列专项行动。推动跨域风貌样板区创建试点项目,开辟创建新模式,拓宽创建新版图。

非常感谢您对我局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希望您一如既往支持我们的工作,并多提宝贵意见建议。


杭州市生态环境局

2023年6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