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2491034/2023-275501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文号: | 成文日期: | 2023-06-09 | |
发布单位: | 杭州市司法局 | 主题分类: | 司法 |
市政协委员:
您在市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提出的《关于加快推动杭州市法律服务业进一步国际化的建议》(141号)收悉。经商市人社局、市商务局、市外办、市投资促进局等部门,提出如下答复意见。
一、关于设立杭州涉外律师人才库,加强涉外律师、国际律师的人才培养方面
我市高度重视涉外法律服务工作,由市司法局牵头有关部门搭建工作平台,协同推进法律服务人才培养。按照司法部、省司法厅要求,做好市级涉外法律服务律师名库的遴选,并积极组织推荐律师进入部、省涉外法律服务人才库。目前已有27名律师入选全国律协千名涉外律师人才库,66名律师入选浙江省百名涉外律师人才库,237名律师入选杭州市涉外法律服务律师名库。近期又根据省司法厅《关于调整浙江省涉外律师人才库的通知》要求增补上报65名律师,进一步充实我市涉外法律服务人才队伍。近年来,我局积极组织律师参加司法部、省司法厅有关涉外法律服务培训,提升杭州律师队伍涉外法律服务能力水平。
2019年,市司法局会同市人社局等五部门联合出台《关于发展涉外法律服务业的实施意见》,鼓励我市律师事务所与境外有业务合作关系的法律服务机构建立常态化业务交流、人才实习培训机制,发挥我市入选“全国百家涉外法律服务示范机构”和全国律协“一带一路”跨境律师人才库成员的引领作用,以点带面推动杭州律师涉外服务能力的提升。加强涉外法律服务人才梯队建设,深化与全国知名高校的合作,举办“优秀青年律师领航工程”研修班,着重加强涉外法律的理论和实践教学,切实培养有实践经验的涉外法律服务后备人才。积极向国家、省推荐我市优秀涉外律师参与WTO上诉机构等国际知名机构的合作,进入外国经济、贸易组织的专家机构、评审机构、争端解决机构及国际仲裁机构,进一步提升杭州律师的国际视野和业务技能,推动法律服务业高端人才培养和国际化水平。
市人社局牵头积极实施人才强市首位战略,不断加强人才政策体系建设、加大海外人才招引和规范人才认定,大力集聚包括法律服务人才在内的各类人才来杭创新创业。加快建立健全以创新能力、实绩、贡献为导向的“三定三评”人才分类认定模式。对来杭工作创业的应届本科、硕士、博士毕业生分别给予生活补贴。出台引荐高层次人才和团队奖励办法等文件,鼓励中介机构、用人主体大力引荐各类人才,对符合条件的给予引才奖励。通过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吸引法律服务高端人才落户杭州。
此外,市律师协会也经常性开展涉外法律服务相关领域的业务研讨活动,组织部分骨干律师赴境外交流学习,搭建双方沟通交流的联系平台,增进杭州律师行业与港澳地区及境外律师行业的交流合作。
今后,我局将会同相关部门积极争取更加有利的政策,继续加强涉外法律服务人才引进和培养,搭建更多更好的工作平台,进一步提升我市涉外法律服务水平。
二、关于设立杭州中外律师事务所联营与互派法律顾问试点,快速增强杭州律师事务所跨境服务能力
2020年底,市政府出台《杭州市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实施方案》,杭州市服务贸易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任务明细表》,就进一步加强我市律师事务所与港澳地区及外国律师事务所业务合作的方式与机制提出相应要求。文件出台后,我局积极推动省司法厅出台《关于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律师事务所与内地律师事务所在浙江省开展合伙联营工作的实施办法(试行)》,允许联营律师事务所采用特殊普通合伙形式设立,并明确合伙联营的条件、程序、规则等事项,在制度层面予以保障。但受法律制度与体系不同及市场、业务、成本等因素综合影响,目前我市律师事务所尚未与域外律师事务所合作设立联营所,也未聘请过外籍律师担任法律顾问。
近年来,市司法局大力推进涉外法律服务业发展,鼓励支持律所设立境外分支机构开展涉外业务,取得一些成果。如:浙江京衡律师事务所设立温哥华律师事务所和德国办公室2家境外分支机构,实现我省律师行业零的突破,便利了京衡所与外国律所的业务合作。目前,全市已有近20家律所与欧美俄、港澳台等地50余家法律服务机构建立合作关系,提升了我市律所的跨境服务能力。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鼓励、支持有条件的律所在中外联营、聘任外籍律师担任法律顾问等方面积极探索,不断增强本地律所的跨境服务能力。
三、关于积极拓展与各个国际商事仲裁机构的合作,推进分支机构设立的相关事宜
经市政府批准,杭州仲裁委于2015年4月成立杭州国际仲裁院,作为承办涉外仲裁案件的专业机构。截至目前,已累计受理涉外案件1200余件,涉及中国香港、中国澳门、中国台湾、荷兰、韩国、新加坡、日本、美国、法国、加拿大等近20个国家和地区。近三年来,杭州仲裁涉外案件的受案量和标的额在全国仲裁机构中均位居前列。
杭州国际仲裁院自成立以来,积极拓展国际交流合作,先后与迪拜金融法庭、瑞士仲裁协会、澳大利亚国际仲裁中心、新加坡国际调解中心、香港国际仲裁中心、英国皇家特许仲裁员协会、韩国国际仲裁院等13家知名国际争端解决机构签订备忘录,建立长效联络机制。积极参加在巴基斯坦、马来西亚等国举办的国际仲裁论坛,与全球顶尖仲裁组织交流对接。杭州国际仲裁院于2017年牵头13家国内仲裁机构成立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仲裁联盟,创设常设论坛,设立秘书处,发布《杭州宣言》;2019年加入“一带一路”仲裁机构北京联合宣言和东盟仲裁联盟,推动多元化争议解决机制在全球范围的推广适用。杭州仲裁委员会出台包含22项具体细则在内的《关于加强仲裁国际化建设积极参与国际仲裁事务的规定》,在与各国际机构保持良性互动基础上,持续扩大对外交往范围。2022年,杭州仲裁委员会作为司法部推荐的联合培养单位,与中国政法大学、复旦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中山大学、吉林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大连海事大学等7所高校签订了涉外法治人才联合培养协议。
近年来,杭州仲裁始终坚持走规模化、规范化、国际化、智能化的发展道路,已经成为具有杭州辨识度的国内领先的仲裁机构。目前,杭州国际仲裁院已经建立了一支包括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地区、韩国、印度、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法国、德国、意大利等14个不同国家和地区、共计136名的国际仲裁员队伍。2023年还启动了面向全球继续招募仲裁员的计划,要求为涉外经贸相关领域具备一流专业水准的资深专家和学者,并拟将涉外仲裁员队伍人数将扩充至300名左右。
为进一步加强与国际知名仲裁机构的交流合作,积极打造具有较强国际影响力的国际商事仲裁平台,今年我市将筹备成立杭州国际仲裁中心,目前相关工作正在推进中。挂牌设立杭州国际仲裁中心将进一步提升我市国际化服务水平,积极助力打造杭州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推动杭州仲裁深度参与国际性商事仲裁活动和国际投资争议解决机制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