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司法局牵头推动全市乡镇(街道)法治化综合改革,通过强化制度建设、优化公开流程、扩大参与渠道,全链条赋能基层政务公开,取得明显成效。
一、问题导向,制定完善公开制度。聚焦解决乡镇(街道)信息公开复议纠错高发问题,组织专项业务培训,重点解析信息公开答复期限、补正审核答复类型、答复要素、文书送达等重点要点,以提点警示形式公布信息公开易发法律风险及防范举措,构筑政府公信力防火墙。明确将错案整改纳入“以案治本”,对涉懈怠查询、超期答复的启动复议风险预警机制,定向发放意见书督促及时履行职责。如,富阳区围绕“精准理解政府信息内涵外延”“规范区分主动公开和依申请公开”等易混淆难点,编制《政府信息公开百问百答》,该区信息公开领域行政争议发案量、败诉率实现大幅下降。又如,萧山区汇集近年来政府信息公开类案件纠错败诉高频风险点,编制《行政复议经典案例》,以案例精准解剖分析,强化风险预警,对乡镇(街道)进行法治辅导讲座,强调政府信息公开的重要性,结合《信访工作条例》、行政执法“三项制度”等公开要求指导承办人员精准分类识别,依法回复处理。
二、体检前置,优化规范公开程序。以合法性审查为抓手,强化政务公开前“法律体检”环节,有效杜绝和预防政务公开后的法律问责、社会稳定、权利滥用、舆情评议等风险。如,上城区制定《街道法治化综合改革工作手册》,对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居民公约规定“征集民意、拟定草案、提请审核、审议表决、备案公布”五个步骤,明确表决通过十日内予以公开。同时,强化征询村(社区)法律顾问意见建议步骤,促进“五议两公开”程序落实到位。目前,该区自治章程、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入户率、知晓率均达到100%。又如,富阳区24个乡镇(街道)成立“5+X”合法性审查小组,根据地域特色各自制定《乡镇(街道)合法性审查操作手册》,将信息公开事项纳入审查范围,由乡镇(街道)党委副书记、党政办、司法所、法律顾问、专业人才共同把关,助力信息公开程序正当,内容准确,答复合理。
三、政民互动,全面提升公开质效。推动乡镇(街道)制定重大行政决策时广泛听取公众意见、扩大社会力量参与,提升公众法治参与度和获得感。如,钱塘区创新开展街道法治政府建设合规性年检,通过聘请第三方律师事务所实地进驻审查的方式,重点围绕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情况,法治政府建设年度计划和公布情况,重大行政决策审查等八个方面进行“法治年检”。同时,结合现存问题整理下发《法治街道建设事项目录指引》,进一步推动街道重大行政决策听取公众意见等重点领域民生法治工作落地生效。又如,富阳区编制区政府重大行政决策事项标准,划分“政策类、规划类、项目类、其他类、排除类”五类别,细化19个子项目77个事项,同步打造“一图两机制三清单”,即重大行政决策目录编制流程图,明确立项机制和衔接机制,梳理文件类、项目类、规划类程序衔接清单,并指导24个乡镇(街道)编制完成本级决策标准和决策事项目录,强调履行程序要求,尤其明确公开征求意见、决策公布的时间和要求,保障公众充分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