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002491165/2023-272070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文号: 杭文广旅游议 〔2023〕5号 公开日期: 2023-06-14
发布单位: 市文广旅游局 主题分类: 政务公开
杭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关于对市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富阳4号建议办理意见
时间:2023-06-14 17:21      来源:杭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浏览次数:

程关刚代表:

您在市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和引领的建议》收悉,我局业务处室会同杭州图书馆和杭州市文化馆进行了认真研究,一致认为,您在《建议》中指出的问题非常有代表性,提出的建议也具有很强的操作性。现综合市委宣传部和杭州文广集团的会办意见,将办理意见函复如下:

一、取得的成效

近年来,尤其是在“十三五”期间,市县两级文化部门以落实国家、省、市《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为契机,以实现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和人民群众满意作为最终目标,着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阵地建设,努力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城乡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得到明显提升,人民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感日益增强。

(一)新型公共文化空间不断创建,文化阵地得到拓展。近年来,全市在建成四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基础上,以完成省市民生实事项目为抓手,以创建“杭州书房”为纽带,市县两级合力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建设,公共文化阵地不断拓展升级。全市建成13个市县级公共图书馆、2963个村(社区)图书馆(室),13个市县级馆进入浙江省满意图书馆达标名单;建成14个文化馆、191个综合文化站:其中68个特级站、83个一级站;建成926个社区文化家园、1862个农村文化礼堂。2022年,我们又以浙江省民生实事项目为带动,在全市范围内建成862个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17个文化驿站、21个杭州书房(累计115个),全市公共文化场馆总量达11359个,总面积达433.31万平方米,公共文化阵地遍布城乡,为广大群众打造了广阔的文化活动空间。近年来新型文化空间的创建,为群众提供了优质的文化资源和多样的文化服务,使百姓精神文化家园得以重塑,特色文旅服务功能得以凸显,群众幸福体验感得以增强。

(二)公共文化服务模式不断创新,文化产品供给得到保障。近年来,我局积极争取专项经费,大力开展文化惠民活动。由杭州市文化馆创建的“你点我演”群文预约配送项目,改变了以往文化配送服务“单向输送”的状况,实现了文化配送从“计划分配”向“按需提供”的转变,使文化下乡活动更加贴近基层群众的需求,实现了文化惠民精准服务,提升了服务效能,该项目还分别获得了文化部“群星奖”,浙江省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创新奖一等奖等奖项。为使文化阵地真正成为百姓的舞台,让文化艺术来到群众身边,走近群众生活,2020年始,我局依托“你点我演”群文预约平台,增设了“我送你秀”栏目,要求预约文艺演出的村(社区),自行创排2个节目参与到专业院团配送演出中,以此促进基层文化建设的振兴和繁荣。杭州图书馆积极响应数字化改革号召,以“城乡一体化、区域全覆盖、智能更便捷”为目标,打造“一键借阅”杭州地区公共图书馆线上服务一体化服务平台,“云”集市区两级14家公共图书馆“线上借书”、“书店借书”、“数字阅读”三大服务场景,为全市市民提供“服务全覆盖、共享无差别、借还零距离”的公共图书馆服务。2022年,“一键借阅”线上服务新增用户11.8万人、借还文献29.6万册,“杭图微阅读”小程序访问77.1万余次,相当于在线上为杭州市民增加了一座24小时服务不停歇的“云上图书馆”,该项目被文化和旅游部评为2022年文化和旅游数字化创新十佳案例,被省政府作为数字赋能新业态新模式典型平台在全省推广。与此同时,带动区(县、市)、乡镇(街道)级积极开展“三送一走”文化活动,据统计,仅2022年,全市全年开展送书下乡223.58万册,送戏下乡7663场,送展览讲座8787场,开展文化走亲336场。

(三)公共文化服务运营机制不断优化,服务质效得到提升。由萧山区创建的“文化管家”项目入选了第四批国家级公共文化服务示范项目,该项目由政府出资购买社会化服务,以乡镇综合文化站为阵地,向老百姓提供包括场馆管理、文艺演出、展览展示、培训讲座、团队建设、品牌创建、数字化服务等七大服务。“文化管家”引进社会化服务模式,改变了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以政府为主导的单一传统供给模式,把先进的管理理念、丰富的文化活动带入乡村,实现由“办文化”到“管文化”的转变;通过“以一带多”的形式,帮助搭建“三团三社”(合唱团、民乐团、艺术团、文学社、摄影社、书画社),提高镇街文化设施利用率,实现由“去一次”到“留下来”的转变;探索“演员+群众”模式,挖掘基层文化能人,培育群文活动骨干,增强基层文化服务“造血”功能,实现由“旁观者”到“参与者”的转变。目前,“文化管家”机制已在杭州11个区县(市)148个乡镇(街道)落地,覆盖2061个村(社区),引入第三方机构个数34个,入驻管家人数339人,累计培训乡村文艺队伍3000余支、受益群众超过20万人。

(四)基层文化团队不断孕育,服务队伍得到壮大。为实现文化资源共建共享,切实让群众成为公共文化建设的主人,成为文化创作的内生力量,让文化产品更贴近群众生活,市县两级以推动“三团三社”实现乡镇(街道)全覆盖为契机,以“星级文化团队”培养为抓手,积极培育基层文化团队,截至2022年底,全市共成立乡村文艺团队(包括三团三社)3000余支,乡村文艺团队人数10万余人,126个省级文化示范村(社区),48位省级乡村文化能人,年开展文化人才培训年均达到5000余场次。成立了市文化和旅游志愿者支队,建立了组织架构,明确了职责和任务,组建了文化志愿者队伍7000余支,发展文化志愿者50余万人,志愿者骨干近万人,覆盖了全市乡镇(街道)和村(社区 )。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下一步,我局将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契机,以全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质效为重心,高质量推动全市公共文化服务事业再上新台阶,为我市争当“共同富裕示范区城市范例”提供文化支撑。

(一)加强顶层设计,出台《杭州市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2021年3月,文旅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印发《关于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2021年8月,省委、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高质量建设公共文化服务现代化先行省的实施意见》。为全面贯彻国家和省委省政府相关决策部署,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和要求,我局起草了《杭州市推进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2022—2025年)》,现已由市委办公厅和市政府办公厅联合印发,将为“十四五”期间全市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指明方向,明确标准,提供支撑。

(二)拉高标杆,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指导各区(县、市)文化管理部门积极争取地方党委政府对公共文化事业的重视和支持,在社会发展的统筹规划中,主动把以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为主导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一并统筹谋划。把公共文化服务重大政策、重要品牌和重点项目纳入重要民生实事工程加以推动,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政府积极主导、部门分工负责、社会广泛参与的高质量发展工作合力,按照“窗口中的窗口,标杆中的标杆”的杭州城市新定位和发展新目标,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品质化、均等化建设。

(三)借助民生实事,优化打造新型文化空间。以“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城市书房、文化驿站和杭州书房建设为抓手,积极推进村(社区)嵌入式文化服务,鼓励各地在群众生活区、商业集聚区、景点景区、旅游线路等空间,精心打造一站式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和文化活动交流场所。提升一批具有鲜明标识度的历史文化街区、文化公园、传统村落和古村落,打造一批以“雅生活”为主题的杭州品质生活展示中心,形成融数字阅读、艺术展览、文化沙龙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公共文化+”空间。2023年全市将再创建500个“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29个城市书房和15个文化驿站,力争到2025年,实现“文化圈”村(社区)全覆盖、杭州书房(城市书房)乡镇(街道)全覆盖、文化驿站街道全覆盖。

(四)落实相关规定,健全完善基层文化机构。推动区县、镇街两级政府更好地履行主体责任,对照《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标准》、《全国乡镇综合文化站评估定级参考标准》,加强和规范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建设,做到编制到位,人员到岗,恢复悬挂全省统一的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标识牌,以“文化下派员”等模式,推动各地健全综合文化站的管理和服务队伍,为基层开展公共文化服务提供最基本的保障。以“做优主城、做强副城、集聚县城、培育重镇”为指导,推进市级优质公共文化资源向城乡接合部和远郊县区倾斜。指导新(改、扩)建居民小区和未来社区按标准配建室内外公共文体健身场地,做到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使用。

(五)深化基因解码工程,打造杭州“文化金名片”。组织实施好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各类文化形态的文化要素挖掘和当代价值提炼,形成杭州市“文化基因库”,借此开展文化艺术创作,生产更多能反映当地文化特色和文化传承的艺术作品,丰富文化活动内容,提升当地文化品质。精心筹办 “中国国际动漫节”“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西湖之春艺术节”“苏东坡文化节”“宋韵文化节”“三江歌手大赛”、“风雅颂民间舞蹈展演”“非遗展示日”“杭州奇妙夜”“阅读马拉松”“杭州国际音乐节”“杭州戏剧节”等品牌文化活动,打造具有独特地域风格和全国影响力的公共文化IP和公共文化总品牌。

(六)丰富多跨场景,优化提升数智化服务水平。应用现代信息管理技术,推动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等文化机构馆藏资源的数字化加工,进一步丰富数字阅读、云展演、智慧导览、网络直播、沉浸式互动体验等“掌上”文化服务资源。加快建设“文化优享”“亚运PASS文旅一码通”“文化保障卡”“杭城迹忆”等应用场景,拓展网上公共文化云服务活动。建设数字文化体验区,精准供给文化产品和服务,高质量打造“浙里文化圈”服务活动。加快实现公共文化资源网上共享、服务网上采购、活动网上配送、高清网络直播的菜单式服务机制,形成线上线下互联互通。

特此函复。

杭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2023年 5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