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普及安全文化、提高国民安全素养,近年来,余杭区立足总体国家安全观视域下的“大安全观、大文化观”,以党建引领、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公民参与为总体思路,以高质量推进科学应急、文化应急、全民应急为基本原则,扎实开展安全宣传“五进”行动,全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安全格局。
一、多元主体协同联动,培育科普宣教“主力军”
一是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区安委办发挥“驾辕马车”作用,坚持党建引领,组建“同心守安·安全生产”党建联建,建立4个重点行业联盟、12个区域联盟,覆盖全部15个镇街平台、237家企业,组织专家赴192家企业送政策上门、送文化上门,帮助企业发现安全隐患825条。二是市场运作企业协同。与区融媒体中心合作,在余杭电视台、《余杭时报》开辟专栏,进行媒体曝光、违法线索举报、投放公益广告,如在工业园区密集公交运营线路、公交站宣传栏,投放“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公益广告。三是适度引导公民协同。开通安全生产违法线索举报小程序,扩大辐射范围,助力精准执法。线上线下相结合,广泛宣传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应急管理典型经验和成效。今年以来,发表新闻宣传325篇,其中《中国应急管理报》、人民网、新华网等国家级媒体33篇。
二、多维筑牢文化阵地,打造科普宣教“主阵地”
一是打造应急“现场教学点”。立足全区15个应急体验馆、应急文化主题公园,量身定制面向社会的“应急科普套餐”,打造避灾安置场所“家·温暖”品牌,通过沉浸体验、现场教学实现科普宣教“多点开花”,目前全区累计组织体验活动16场,覆盖750余人。二是开设培训“应急大讲堂”。印发《杭州市余杭区应急管理能力提升教育培训实施意见》,形成“大应急”分级分类教培体系,利用视频会议、应急管理教育培训小程序等教学平台,开设“应急大讲堂”,区级累计开展培训30场715人,镇街层面培训176场13057人,百万员工大培训企业层面覆盖6379人。三是打造基层“应急蓝驿站”。借助镇街党群服务中心、村社文化大礼堂等实体打造面向群众的“应急蓝驿站”,提供应急文化书籍、报刊,组建“青鹰(青年应急)宣讲团”,与区委宣传部合作,利用网络平台由企业、村社线上“点单”,宣讲团“接单”线下宣讲,今年已开展理论宣讲11次。
三、多向发力安全宣传,激发文化传播“主引擎”
一是踩准周期节点,实施五进宣传。把稳“3·19”森林消防宣传日,“4·15”浙江防汛防台日、《杭州市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规定》出台等重要宣传节点,与林水、教育等部门合作,开展“我是小小护林员”“镇街综合应急和消防救援队防汛防台技能竞赛”活动。二是深化安全示范,开展互学互评。以安全示范企业建设为抓手,按照“贴近一线、贴近企业、贴近行业”原则,以园区为基本单元,调用良渚文化技能培训学校师资、场地资源,开展行业安全联盟互查、互学、互评活动,将教学课堂搬至企业车间、配电房及仓库现场。目前,余杭区已开展服装行业联盟、机械企业联盟互查互学互评活动2场,累计覆盖企业120余家,接下来,余杭区将拆分行业领域,强化辐射范围,向茶叶企业、竹制品企业、高温熔融企业延伸。三是突出荣誉奖励,深挖榜样力量。联合区委宣传部、区总工会挖掘典型事迹开展余杭区“最美应急人”评比表彰,加强荣誉激励,提高其归属感和荣誉感。面向13支综合应急救援队伍,21区级专业应急救援队伍,2支社会化应急救援队伍开展表彰评比,累计开展3期共表彰18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