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30100MB19370226/2023-271538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文号: | 杭医保提〔2023〕26号 | 公开日期: | 2023-05-11 |
发布单位: | 市医疗保障局 | 主题分类: | 医保 |
周洁委员:
您在市十二届政协二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扩充心理医疗项目及心理治疗进医保的建议》(584号)收悉。经我局主办,市卫健委、市教育局会办,现答复如下:
做好心理疾病患者,尤其是校园学生心理健康医疗保障工作,对改善心理疾病患者社会功能、帮助患者回归家庭和社会、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我市在着力构建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同时,将包括心理疾病患者在内的所有城乡居民纳入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保障范围,各项保障政策之间功能互补、层层递进、无缝对接,为我市人民(包括心理疾病患者)提供安全、有效、便捷的医疗保障网。
一、关于我市精神心理疾病患者医疗保障情况
我市高度重视精神卫生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提高精神心理疾病患者医保待遇的政策,多措并举减轻其经济负担。一是对参加我市基本医疗保险,且持我市民政、残联部门核发的《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证》《最低生活保障家庭证》《残疾人基本生活保障证》或二级及以上《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的精神障碍患者,其个人应缴纳的职工医保费或城乡居民医保费给予财政补助,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二是将儿童孤独症、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病等严重精神疾病列入门诊规定病种范围,门诊报销比例按住院标准,提高精神障碍患者的门诊保障水平,减轻其医疗费用负担。三是按照国家、省相关规定,及时将精神障碍患者治疗所需的药品和医疗服务项目纳入我市医保支付范围,提高精神障碍患者的医疗保障水平。目前,已有近100个精神障碍治疗药品,精神科量表、精神科特殊检查项目、精神科治疗项目(包括工娱治疗)等100余项医疗服务项目,以及运动疗法、作业疗法、康复评定等42项医疗康复项目按规定纳入我市医保支付范围,可基本满足精神障碍患者的治疗需求。四是拓展医保个人账户使用范围,将心理治疗、催眠治疗、经颅磁刺激治疗(TMS)等精神障碍治疗相关的自费医疗服务项目纳入个人账户历年资金的支付范围,个人账户历年资金还实现了家庭共济,可转移给近亲属使用,以进一步减轻参保人员及其家庭成员费用负担。五是指导商业保险公司推出惠民型商业补充医疗保险“西湖益联保”,将医保目录外的自费药品、医疗服务项目和医用耗材纳入惠民保的保障范围,有效减轻投保患者的经济负担。
二、关于医保医疗服务项目主要政策
目前,医保医疗服务项目实行严格的待遇保障清单准入管理制度,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的诊疗项目应满足临床诊疗必需、安全有效、费用适宜等条件,同时国家层面也规定了基本医疗保险不予支付的诊疗项目费用和可支付部分费用的诊疗项目。根据国家规定,各省在综合考虑本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基金承受能力、临床需求等因素的基础上,科学合理确定本地区诊疗项目的医保支付范围,制定全省统一的基本医疗保险医疗服务项目目录,并适时予以调整。我市现行的医保医疗服务项目目录由省级医保部门制定,市级医保部门无制定和调整医保目录的权限。
对于目前尚无收费标准的医疗服务项目,按照《浙江省物价局 浙江省卫生计生委 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浙江省财政厅关于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的实施意见》(浙价医〔2016〕205号)文件规定,由省价格主管部门依据国家制定的医疗服务项目技术规范,按照节约费用、优化流程的原则,制定全省医疗机构服务收费的具体项目,指导医疗机构规范开展服务,并实行动态调整。目前我省新增医疗服务项目的流程为,医疗机构提出新增项目申请,由省医疗保障局和省卫生健康委受理审核,经部门审核、专家论证、价格制定、意见征集等流程后,符合规定的价格项目予以新增。
三、关于将心理治疗和心理咨询项目纳入医保目录
您提出的将心理治疗、心理咨询等项目纳入医保目录的建议针对性强,对于减轻精神疾病患者经济负担、完善精神障碍疾病的社会保障具有现实意义。据了解,目前北京、深圳等城市已将心理治疗项目纳入当地医保支付范围。
我省医保医疗服务项目目录由省医保部门统一制定,市级医保部门无制定和调整医保目录的权限,我们将继续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和省医保医疗服务项目目录及相关支付政策,及时向上级医疗保障部门反映您提出的建议,指导医疗机构做好新增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的申报,按照国家、省相关规定将精神疾病治疗相关的药品、医疗服务项目及时纳入我市医保支付范围,为我市参保人员精神心理健康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医疗保障服务。
四、关于将校社合作扩充师资,校内咨询提供便利
一是强化学校心理辅导站的规范化建设。建立健全杭州市心理辅导优秀站复核机制,强化心理辅导站的梯度建设,规范、健全心理辅导站,发挥心理辅导站的功能。
二是加强心理危机筛查与干预。组织全市开展心理高危学生筛查和干预,建立心理档案,优化心理高危学生的识别与干预。市教育局、市卫健委在市第七人民医院联合成立杭州市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诊疗中心,市教育局、市卫健委心理专家形成合作小组,促进各地探索心理诊疗中心模式。
三是不断开拓,强化校外心理援助途径。持续运营杭州市学生心理热线,给学生提供专业、及时的心理疏导和帮助。定期开展心理热线辅导员的学习交流活动,邀请心理学专家对辅导员开展持续的个案督导,提高辅导员的服务热情和专业技术。
感谢您对我市医疗保障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联系人:鲁国栋 医药服务管理处
联系电话:0571-89583026
杭州市医疗保障局
2023年5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