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我国胃病发生率高达85%。中国医师协会等机构的一项调研数据显示,慢性胃炎等消化道疾病发病呈现明显的年轻化趋势,我国23-34岁慢性胃炎患者的比例逐年上升。
养胃护胃,是每个关注健康的人都应该引起重视的事情。
1
如何判断胃是否健康?
可以参考以下标准
一看胃口。在正常食量的情况下,第二餐之前会出现饥饿感,且很有食欲,说明胃蠕动的功能较为理想,能顺利完成食物的分解与消化。
二摸腹部。温热且软,提示胃肠较好。如果胃肠不好,造成废气积累不能排出,会使腹部变得硬邦邦的,失去柔软感。
三看排便。每天定期排便,大便成形(如香蕉状),颜色正常,则表示胃肠功能正常。如果经常腹泻、便秘,或大便颜色变黑,就需要警惕胃肠是否出现问题。
四看症状。胃部不适、腹胀、胃痛、反酸是胃病临身的四大信号,提醒您该去看医生了。为了确诊,您可能需要做包括胃镜在内的医学检查。
2
养胃护胃的九个大法
1.优选养胃食物
养胃可多食汤粥,如八宝粥、芡实粥、地瓜粥、山药粥。蔬菜如菠菜可促进胃液分泌,卷心菜、山药可健脾养胃,桂圆可温胃补脾,胡萝卜富含胡萝卜素,甘蓝富含维生素K与维生素U,能保护、修复胃黏膜,防止溃疡,南瓜可消炎杀菌、止胃痛,苹果可补气益胃、生津润燥,莲藕可养胃滋阴。
2.粗粮酌情加工
可将粗粮改造成对胃肠负担较小的形式进食,如泥(山药泥、芋头泥、土豆泥)或浆、粉(糙米粉、黑米粉、燕麦粉、芝麻粉)等,以减轻胃的负担,并提升养分的吸收率。
3.饮食温度适宜
饮食的温度以不烫不凉为佳,即35~50℃之间。胃黏膜最高可耐受50~60℃的食物,食物过热可能会损伤胃黏膜。凉食尤其是冷食也不宜食用,会使胃黏膜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影响胃的功能,同时还会刺激胃蠕动,甚至产生胃痉挛。即便是炎热的夏季,也不可嗜吃凉食特别是冷食,如凉粉、冷粥、冷饮、生冷海鲜等。寒冬时节吃水果最好蒸后食用。
4.把握进餐速度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用餐时间也在急剧减少。缺乏咀嚼的食物大大增加了胃的负担,成为胃病的又一个源头。坚持细嚼慢咽(每口饭至少咀嚼30下),既可刺激口腔分泌更多的唾液,有利于消化食物、杀灭细菌、清除致癌物,对胃也是一种保护。
5.慎用伤胃药物
容易损伤胃黏膜的药物主要有四类:一是乙酰水杨酸类,如阿司匹林;二是保泰松、消炎痛、布洛芬等抗炎药物;三是皮质类固醇等激素类药物;四是抗生素类药物,如红霉素、克拉霉素、甲硝唑等。必须使用相关药物时,要谨遵医嘱,控制剂量和疗程,并安排在饭后服用。
6.保证充足睡眠
常熬夜者易与胃炎、胃溃疡等胃病结缘。要保证每日充足睡眠。
7.适量规律运动
运动不仅能增强体质,还能加强肠道的蠕动能力,从而更好地消化食物。一些简单易行的小动作(又称“微运动”)就有此种效果,如饭后“罚站”半小时,或做拍手运动。打太极拳、步行、慢跑等舒缓运动,也可促进血液循环,使全身处于温暖的状态,对养胃很有好处。
8.根除幽门螺杆菌
如果经医院检查,诊断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应在医生指导下用药根治,必要时行胃镜检查。
9.规律生活作息
尽量让生活节奏与胃的运作频率同步。比如:
7点钟起床,喝1杯温开水,漱洗完毕后再喝半杯到1杯温开水,帮助胃做好接受早餐的准备。
8点用早餐,12点用午餐,吃完后闭目养神半小时,保证血液大量流向胃肠道,使其正常工作。
下午4点若有饥饿感,可酌情加餐,如补充一些点心或水果。
晚7点用晚餐,然后站立半小时,若患有胃食道反流,晚餐后不要再进食,最好散步助消化。
晚8点可适当活动,别一直坐着看电视。
晚10点上床睡觉,睡前别进食,否则会刺激胃酸和胆汁分泌,诱发或加重胃食道反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