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749492940/2023-270742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文号: 成文日期: 2023-03-15
发布单位: 杭州市应急管理局 主题分类: 应急管理
余杭区引入自然灾害救助保险 构建“4+1”避险转移新机制
时间: 2023- 03- 15  17: 48       来源: 余杭区应急管理局        浏览次数:

余杭区西北属山区丘陵地带,承接天目山余脉,是浙江省暴雨中心之一,也是我区小流域山洪、地质灾害等自然灾害多发易发的重点区域。近年来,余杭区牢牢树立底线思维,坚持预防预备和应急处突相结合,加强人员转移避险工作,建立责任体系、隐患排查体系、预警响应联动、避险转移工作机制。2022年余杭区引入自然灾害救助保险,探索出避险转移工作新思路。

一是压紧压实防汛责任。余杭区严格落实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各项防汛责任制,建立区镇村三级包保责任制,镇村两级均成立监测预警、人员转移工作组,落实转移责任人,一对一负责危险区人员转移工作,逐级逐项压实到岗位和责任人。应急响应期间,全区4575名防汛责任人全部进岗履职,实行“定格、定人、定责”清单式管理。

二是深入排查风险隐患。汛前,围绕易造成人员伤亡的重点风险点位,组织力量对小流域山洪、地质灾害、危旧房、临时工棚等深入开展风险隐患排查,同步排查危险区受影响人员,登记造册,赋码管理,编制人员转移避险预案,确定转移路线及避灾安置场所,落实安全责任人。事中加强风险隐患排查,一旦出现险情,立即启动人员避险预案,组织群众主动避险。

三是强化预警响应联动。全区各级各部门密切关注雨情、水情、汛情,强化监测预报预警,及时会商研判。气象、规资、林水等部门利用短信、信息化平台、声光电设备、应急广播等现代化手段,及时传递降雨、地质灾害、小流域山洪等的预警信息。橙色、红色预警触发时,及时“叫应”“叫醒”基层责任人,确保第一时间作出响应、第一时间应急处置。

四是高效推进避险转移。余杭区按照省防指“三个紧急撤离”原则,围绕“一户不漏、一人不漏、应转尽转、应转快转”工作要求,加强危险区受影响人员风险管控,及时开展人员转移安置。高等级预警及时启动“叫应”机制、“敲门”行动,做到“三个百分百”(各级各类防汛责任人100%进岗履职、危险区域人员100%撤离、危旧房屋和户外施工人员100%转移)。全年转移避险人员达近8万人次。

五是探索灾后救助保障。2022年余杭区在鸬鸟镇探索开展自然灾害救助保险,保险依据自然灾害风险普查成果,设计保险项目,将人员转移安置救助纳入保险范围,保险条款规定避灾安置救助150元/人天,按户为单位450元/人天,单次不超过4500元。台风“梅花”期间,鸬鸟镇及时转移安置群众481人,太平洋财产保险公司启动理赔程序,及时完成理赔。

下一步,余杭区将继续探索人员转移避险工作机制,总结提炼自然灾害救助保险在人员转移避险工作中的应用,进一步在全区进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