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749492940/2023-45976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文号: | 公开日期: | 2023-02-14 | |
发布单位: | 杭州市应急管理局 | 主题分类: | 应急管理 |
避灾安置场所是在灾害影响期间转移安置群众、减少人员伤亡的安全可靠场所,是提高基层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的重要基础。富阳区着眼避灾安置场所建设,多措并举打造避灾“安心”地,巩固基层防灾减灾防线。
一是一盘棋,精谋划。防灾减灾全区一盘棋,富阳区把年度避灾安置场所规范化创建工作列入乡镇(街道)年度防灾减灾救灾考核。区应急管理局细化分解规范化建设任务,下达创建文件,明确标准,加强业务指导和现场督查,确保全区避灾安置场所规范化创建工作有序推进。2022年度富阳区共计避灾安置场所规范化建设任务46处和临时避灾安置场所建设任务1处,其中结合区避灾需求,增设区级避灾安置中心2处,乡镇级避灾安置中心3处。
二是集约化,巧布局。对全区24个乡镇(街道)进行摸底走访,充分结合镇街、村(社)自然灾害防御相关预案,避灾需求等因素,以新建的村(居)委办公楼、文化礼堂、居家养老照料服务中心等房屋优先作为避灾安置规范化创建场所,对避灾安置场所进行统筹布点。目前富阳区24个乡镇(街道)共设置避灾安置场所330处,其中区级3处,乡镇级27处,村社级300处。
三是严把关,交好卷。对标省市标准,对21年度避灾安置场所严格按照市级民生实事的标准开展规范化建设。通过实地勘查、线上线下双指导,对场所的软硬件建设,特别是淋浴房建设,可视化建设,以及物资配备情况,逐项进行初验,并于8月底顺利通过第三方对避灾安置场所规范化建设的对标验收,牢牢把好“数量关、进度关、质量关”。全区共投入资金33万余元,实现避灾安置场所区域监控无死角、无盲区。
四是拓功能,增效能。拓宽思路,依托避灾功能,努力提升“趣味”,积极拓展避灾安置场所“平灾转换”功能效用,联合属地、相关部门设立图书角、健身室、宣传角等,开设假日爱心学校、禁毒课堂、各类主题讲座等,把避灾安置场所打造成为集科普宣传的窗口、教育培训的课堂、文化娱乐的场地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场所”,使其平时成为应急避险的宣教科普基地。富春九小避灾安置中心把防灾减灾引入教育教学,开展急救知识课堂、防震逃生演练等活动;富春街道三联村避灾安置点连续三年举办假日爱心学校,其画面入选央视焦点访谈栏目,真正让避灾安置场所走进生活,实现“建有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