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电子信息职业学校
详细地址: 丁桥校区:上城区丁城路335号;翠苑校区:西湖区翠苑四区12号
- 邮编:310021、310012
- 学校性质:公办
- 学校类别:职业高中
- 联系电话: 0571-88853151
- 网址: http://www.itzx.cn/
首页 |
|
详细地址: 丁桥校区:上城区丁城路335号;翠苑校区:西湖区翠苑四区12号
杭州市电子信息职业学校创建于1993年4月,当时名为杭州市翠苑第二中学;同年6月杭州市教委决定将杭州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1984年9月在杭州市体育场路中学同时挂牌)部分专业并入,更名为杭州市电子职业高级中学;2001年4月杭州市电子仪表工业学校并入,更名为杭州市电子信息职业学校,设梅登高桥校区和翠苑校区。2010年2月学校主体搬迁至丁桥,形成丁桥、翠苑一校两区办学格局,两校占地面积共130余亩。2010年4月成立杭州电子信息职校教育集团。双桥新校区总建筑面积为81015平方米,办学规模为36个班,预计2023年9月投入使用。
“诚实、勤奋、敬业、创新”之校训,构成了杭州市电子信息职业学校的核心精神内涵,体现了电子职校的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之道,也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性问题。
建校之初,学校就明确了培养学生方向,“诚实勤奋”是电职人的精神底色,“敬业创新”是电职人的实践取向,二者构成认识与实践、思想与行动有机统一,彰显个人修为、职业追求。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单位、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篮球特色学校、浙江省文明单位、浙江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浙江省中职教育名校、浙江省教科研先进集体、浙江省现代化学校、杭州市职业学校创新人才培养一类基地等荣誉,是一代代电职人秉承校训精神,求真务实、勤于奉献、勇于争先、不断超越的实证。
秉承诚实守信之校训精神,学校每年举行“十佳美丽电职代言人”评比活动,每周开展“美丽品行美丽学子”国旗下讲话,为学生成才之路铺设优良的思想品德底色。电子、计算机和数字媒体三大专业现共有学生2170余人,各专业的学生志愿者活动特色鲜明。
“敬业”是个人发展的必备品质和强大动力,也是职业学校培养人才的使命。教师们脚踏实地勇于进取,一次又一次助力学生站上领奖台,成就学生成就自己。学校培养了国家级金牌教练16人、全国技术能手1人、省技术能手7人、省教坛新秀2人、省特级教师2人、正高级教师2人、杭州市131人才2人,杭州市C类人才4人、D类人才18人。
“创新”是推动学校发展的不竭精神动力,在学校发展过程中,电职人凝练了“志向高远、敬业勤学、团结协作、关爱学生”的精神特质。现有省级名师(大师)工作室3个、市级创新型教学团队2个、市级名师工作室2个,青年教师研发团队开发的“云实训”系统荣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
践行校训,外化于行,内化于心。“诚实、勤奋、敬业、创新”,这是伴随电职师生一生的精神财富。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初中毕业生:
(一)杭州市区户籍的应届初中毕业班学生或往届毕业生。
(二)浙江省内非杭州市区户籍、港澳台籍、外国籍的杭州市区初中学校应届毕业班学生或往届毕业生。
(三)符合市区报考条件的外省籍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其中,在杭州市区初中学校就读的应届毕业班学生,须具有杭州市区初中阶段连续3年学习经历和学籍,且其父母双方或一方(或法定监护人,下同)在市区有合法稳定职业、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并按照国家规定在近3年内至少参加1年社会保险;往届毕业生须初中毕业当年符合市区报考条件。
(四)符合市委市政府《关于杭州市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人才及团队引进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市委〔2015〕2号)规定,可以在市区报考的引进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人才子女;经省委人才办认定的在杭省部属单位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子女;在杭州市区初中学校就读并毕业,其父母双方或一方持有市区公安机关颁发的“浙江省引进人才居住证”“杭州市特聘专家证书”、属地为杭州的“浙江省海外高层次人才居住证”的引进人才子女。
★各类高中学校在册学生不得报考。
一、杭州市学生资助对象的认定依据和有关标准按现行相关规定执行(详见附件1、附件2)。
二、具体内容
1.就读义务教育学校的学生资助对象实施免费营养餐(午餐或晚餐)、免住宿费、生活补助政策。
2.就读普通高中学校的学生资助对象继续实施免学费和代收费政策;杭州市长河高级中学宏志班全部学生实施免学费、代收费和国家助学金政策。
3.继续执行中等职业学校政府奖学金制度;杭州市区紧缺制造业艰苦行业技术类专业一、二年级杭州市户籍的学生和杭州市旅游职业学校内地新疆班一、二年级的全部学生实施国家助学金资助政策。
4.民办学校、幼儿园校资助标准参照当地同级同类公办学校、幼儿园执行。